首页 > 文献资料
-
方城县独树镇人间布病流行情况调查报告
方城县独树镇是我省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区之一,1987年已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但近些年疫情又有所回升.
-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布鲁氏菌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阜康地区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感染情况,调查人群布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进一步控制布病疫情.方法 对当地村民分群抽样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血做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按照WS 269-2007,血清凝集滴度1:100(++)及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2010年阜康市检测665人,血清阳性率为1.65%( 11/665).不同性别和年龄布病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地人间布病感染风险较大,畜群患布病是人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
-
甘南县音河镇兴业村人间布病流行情况调查报告
兴业村位于甘南县城东10公里处,共有村民500户,1 681人,其中男性825人,女性856人;养畜户139户,直接从事养畜人员162人;牲畜存栏数4 408头(只),其中,奶牛240头、小尾寒羊720只、绵羊3 420只、山羊28只.2004年3月3日该村村民不断有布鲁氏菌病病例报告,至7月10日累计达15例.我们于6月30日至7月10日深入兴业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哈巴河县人间布病疫情状况监测分析
布病是一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一、目的:为准确掌握我县人间布病疫情现状,流行动态,加强布病防治能力建设,初步建立布病防治监测技术和实验室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
西藏那曲地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那曲地区双湖、尼玛、班嘎3县(区)均位于该地区的西部,地广人稀,平均海拔4500 m以上,系高寒地带.1982-1991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那曲、昌都、阿里、山南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人间布病发生和流行,但近10余年来未见当地有关布病的疫情及其病例的报告.为掌握当地人群布病的流行程度和分布状况,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我们于2005年对3县进行了布病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黑河市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黑河市爱辉区2005年以前已30多年没有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例的发生.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爱辉区从布病疫区引进大量家畜,导致人间布病近2年屡有发生,2005年发生2例,2006年发生21例,其中黑龙江天丰食品有限公司锦河分公司发生一起布病暴发疫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杜尔伯特人间布病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多汗、乏力、头晕头痛、关节痛,俗称波状热.杜尔伯特县历史上人间布病曾多次暴发,从1959年有资料记载可查,到现在的布鲁氏菌病监测,现将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2014年新右旗人间布病疫情专题分析及防治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是全国唯一的三面与其他国家毗邻的旗县市。东部与全国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毗邻。国境线长515.4公里,全旗总面积为25194平方公里,辖4个苏木、3个镇,全旗人口近4万,其中牧业人口1.5万人,蒙古族人口占全旗总人口的80%,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11个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巴尔虎右旗地域辽阔,水草丰美,全旗可利用草牧场面积3069万亩,是理想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新巴尔虎右旗资源富足,素有“东银西铁,南油北煤,遍地玛瑙”的美誉。
-
2010年布尔津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监测工作要求,我县被定为开展人间布病检测工作项目县之一,为全面掌握我县人间布病流行现状,提高人群布病防治知识,遏制布病在我县发病率上升,我们于2010年8月进行了布病监测,现将总结如下.
-
布病防控发出高危信号
布病发病率曲线高高扬起在2008年岁末召开的卫生部布鲁氏菌病专家咨询组年会上,与会老专家们碰在一起都很着急.因为按照新绘制出的疫情统计图,2008年人间布病发病数、发病率曲线又一次高高扬起,标志着重疫区的红色进一步在我国地图上蔓延.
-
铁岭市2005-2006年布病疫情分析
铁岭市布鲁氏菌病历史相对久远,流行比较严重.铁岭地区早发现人间布病是1959年.2005年初,我市被列为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固定监测点.为掌握我市布病疫情流行的趋势及强度,对我市2005年至2006年布病疫情情况进行分析.
-
焦作市布鲁氏菌病控制达标后疫情回升分析
八十年代我市已达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基本控制区标准,九十年代先后有四县(市)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然而,近两年来我市布病疫情出现回升趋势,甚至发生在已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县市,给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为分析疫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制定防治对策,现将2000年和2001年人间布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
通州市二○○二年人间布病血清学监测报告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
-
2004年石家庄市元氏县全国布病监测点监测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经省卫生厅、省畜牧局批准,从2004年起,将元氏县定为国家级布病监测点.省、市、县卫生部门、畜牧部门和卫生防疫站领导对布病监测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9月6日至10日,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元氏县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联合在元氏县开展人间布病监测工作,畜牧部门同步进行了畜间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
石家庄市2004年布病104M菌苗接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调查分析
近两年来,我市布病疫情明显回声并有流行趋势.为了更好减少人间布病疫情发生,我们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在全市布病疫情较严重的部分县(市)区开展布病职业重点人群布苗接种工作并进行血清抗体阳转率调查,现将布苗接种及阳转率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
某旗2004-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现况分析
某旗属于人间布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自然疫源地,流行史较长,以往经过各部门多年的努力,曾在1996年左旗布氏杆菌病防治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但是,从1999年开始,又出现人间布病散发病例,并有逐年上升的势头,直至2004年人间布病暴发,到目前为止,流行情况十分严重.2003年发病专率为16.66/10万;2004-2008年发病专率分别为439.62/10万、722.33/10万、690.40/10万、1307.49/10万、1554.07/10万、2490.26/10万、1474.96/10万、870.62/10万.通过对某旗布病的"三间"分布的分析,主要以牧民青壮年男性居多,从事牧业劳作时是这里传染布病的主要途径,由于某旗是纯牧业旗,因此布病的流行严重制约着左旗的经济发展.
-
珠海市稳定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效果评价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人畜共患疾病,有广泛的宿主动物,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人群健康.珠海市自1986年斗门县发生一起猪间布病暴发以来,陆续有散在人间布病发病报告.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珠海市卫生防疫站采取了一系列预防与控制布病的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截止1989年,未再检出布病阳性畜.自1995年始,通过血清学监测未发现人间布病感染者.珠海市布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卫生厅及广东省卫生防疫站的认同,并于1998年顺利通过了由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评审小组的"人间布病稳定控制达标考核".
-
内蒙古自治区90年代布氏菌病新发病人的地域分布
内蒙古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病区.50~60年代是发病的高峰期,全区101个旗县中94个为布病疫区.经过多年的防治,到80年代人间发病已大大减少.但进入90年代布病在一些地区又开始流行,为控制内蒙古人间布病流行范围(以旗县为单位),以预测未来布病的发生和发展,对1990~1999年间查出的布病新发病人的地域分布做了统计及分析.1材料来源各布病监测点上查出的新发病人.
-
锦州市一起人间布氏菌病暴发调查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1].2004年5月11~17日,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与地方病门诊先后接诊了11例持续发热患者,这些患者均来自于北镇市间阳镇闾一村,经中心化验室血清学检验11例患者,RBPT和SAT均阳性,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确诊为急性期布病.将疫情迅速上报市卫生局和省疾控中心相关部门,确定为人间布病暴发.组织专业人员会同北镇市卫生防疫站分别于5月18日、20日到闾一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
吉林省布氏菌病防治工作回顾与思考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中部,现有人口2 700余万人,畜牧业较发达,共有羊、牛、猪、鹿等各类家畜1000余万头(只).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1936年于白城子种羊场发现病羊,1938年在该种羊场发现布病患者.解放后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各县(市)分别从内蒙古和吉林省西部地区购入大批未经检疫的牛、羊,造成畜间布病疫情扩散,人间发病也逐渐增多,1955~1958年是人间布病发病高峰期,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