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微小神经电图法观察针刺对皮肤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作者:

  •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四物汤加减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

    作者:李万辉;位娜娜;王海龙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无张力外膜吻合术后患者周围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43例患者采用按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以就诊先后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电针+康复训练的综合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评价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和肌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肌电图检查;采用肌电图仪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治疗前后气血不足,兼瘀血阻络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肌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4.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Ridit分析,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CV和SCV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4.4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内服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能改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情况,进一步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感觉功能和运功功能的恢复,改善中医证候症状.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李树成;卢佩斯;老锦雄;邓聪;谷婷婷

    目的:观察电针、温针灸与电温针(电针结合温针)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93例肌电图及神经电图显示为中度损伤的外伤性神经损伤患者,按单盲随机原则分为电针组、温针灸组和电温针组3组,每组31例,均以损伤神经相关走向的阳明经及少阳经穴为主,分别予以单纯电针、单纯温针以及电针配合温针治疗,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经3个疗程(共45次)治疗后复查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并统计结果.结果:在总治愈率及有效率方面,电温针组为96.8%(30/31),较电针组74.2%(23/31)及温针灸组77.4%(24/31)为优(P<0.05);在肌电图改善程度方面,电温针组(96.8%,30/31)高于其余两组(74.2%,23/31;74.2%,23/31)(P<0.05);在神经传导及波幅恢复程度方面,电温针组[(50.9±4.6)m/s、(8.8±2.9)μV×1 000]也高于其余两组[(43.7±3.1)m/s、(4.2±1.9)μV×1 000,(43.8±3.3)m/s、(4.5±2.2)μV×1 000](P<0.05).结论:电温针是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的较佳针灸方法.

  • 面神经医源性损伤的功能评价研究

    作者:后军;凤麟飞;张令达

    目的 探讨神经电图(eletroneurography,ENoG)在评价面神经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面神经麻痹分级提供客观的实验参数.方法 通过运用House-Brackmann(HB)分区评价系统和ENoG这两种方法来评价腮腺手术对面神经造成的医源性损伤.选择52例需行单侧腮腺区手术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7~14d(平均10d)进行ENoG检测,记录波幅参数,计算神经变性率(degeneration rate,DR),并在同一时间点记录患者的HB分区评价分级.结果 手术后,患侧对应区域波幅低于健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分区评价结果与DR参数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关性,即HB分区评价面神经功能级别越高者DR参数越接近100%.结论 ENoG的DR参数可作为临床评价面神经功能时的客观参考指标.

  • 贝尔麻痹患者早期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的改变及其与面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余青云;洪铭范;程静

    目的:探讨贝尔麻痹患者早期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的改变及其与面神经功能损害相关性。方法对25例贝尔麻痹早期患者进行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并分别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轻-中度损害、重度损害;同时按House-Bl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进行面瘫程度评估,Ⅰ级为正常,Ⅱ~Ⅲ级为轻-中度、Ⅳ~Ⅵ级为重度。结果H-B面瘫分级评估,轻-中度面瘫占44%,重度面瘫占56%。瞬目反射检测阳性率达100%,其中轻-中度损害占28%,重度损害占72%;瞬目反射检测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一致(P>0.05)。面神经电图检测阳性率52%,其中轻-中度损害占44%,重度损害占8%,与H-B面瘫分级评估不一致(P<0.05)。结论瞬目反射较面神经电图能更好反映贝尔麻痹早期损害情况。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肌电图研究

    作者:张红;周华;毛继芳;秦美华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检测对提高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肌电图检查中自发电活动,MUP时限、波幅及多相波,大随意收缩时的募集形式,以及NCV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30例中25例EMG示肌原性损害,同时有5例出现NCV的轻度减慢(16.6%)、3例(10.0%)NCV远端潜伏期延长.结论 EMG、NCV测定是诊断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检测方法.

  •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s麻痹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红;秦美华;毛继芳;韩敬翠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电图(ENG)在Bell's麻痹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56例Bell's麻痹患者行BR和ENG检查,并对32例BR缺如、5例病初M波未引出者3个月后随访.结果 BR阳性率为100%,ENG阳性率63.8%(P<0.01).结论 BR与ENG均能反映面神经损害的严重程度、部位及预后,BR在早期诊断中更敏感,两者结合临床价值更大.

  • 43例面神经炎患者肌电图检测及分析

    作者:胡妙芝;王珏

    目的 观测面神经炎患者的肌电图检测结果,归纳分析其失神经率指标及发生概率.方法 对43例面神经炎患者的双侧面神经的额、鼻、眼和口区进行运动传导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以鼻区部位为例,失神经率轻度约占13.9%、中度约占25.0%、重度约占36.1%、完全性约占25.0%;②60岁以上老年组里,完全性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程度病变;19~40岁之间的中青年组里,重度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程度病变;③7d病程内,轻度和中度失神经率患者人数约为重度和完全性失神经率患者人数的1.80倍;7~30 d病程内,重度和完全性失神经率患者人数约为轻度和中度失神经率患者人数的3.29倍;>30 d病程内,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完全失神经率患者人数基本持平.结论 病程短(<7 d)的患者,以低失神经率为主;病程中等(7~30 d)的患者,以高失神经率为主;病程长(>30 d)的患者,失神经率程度分布基本持平.

  • 12例肯尼迪病患者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特点

    作者:鲁明;张俊;郑菊阳;康德瑄;张华纲;赵海燕;樊东升

    目的 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肌电图和神经电图特征,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的认识.方法 1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D患者行肌电图(EMG)和神经电图检测.EMG取双侧股四头肌、三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腹直肌,检测项目包括静止时的自发电位,小力收缩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相.神经电图取双正中神经、双腓总神经和双腓肠神经,检测项目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结果 KD患者肌电图特点:60.4%肌肉静息状态出现2处以上的纤颤电位、正锐波;轻收缩时MUAP时限延长,波幅增高;75.0%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神经电图方面,MCV正常,而SNAP波幅和SCV均低于健康者均值(P=0.000). 结论 KD患者EMG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感觉受累可能是KD的基本表现之一.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对面神经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作者:张军生;魏奉才

    目的:通过检查腮腺术后面神经电图,研究其相关指标在评价面神经损伤中的特定意义.方法:选择50例单侧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3天、10天、20天、60天、80天、100天进行面神经电图检查,记录波幅值(Am)、潜伏值(LT)、动作电位持续时间DT,并计算神经变性率(DR).结果:术后3天起各指标较正常水平有显著改变,并在10天达到高峰,20天后呈现修复状态,80天后修复能力显著下降.结论:多数情况下腮腺良性肿瘤所致的面神经损伤属于可逆性的神经失用.DT、LT对神经变构较敏感,DR、Am、主要显示神经变性和由变性到修复的转变过程.

  • 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对侧神经支配的研究

    作者:杨朝晖;蔡志刚;俞光岩

    目的通过测定面神经损伤患者组及大学生志愿者组面神经各分支对侧神经支配率,探讨周围性面肌瘫痪恢复过程中面神经对侧代偿支配的问题.方法分别测定大学生志愿者 22 例 (22 侧)及 10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的面神经电图对其对侧神经支配率进行分析其中损伤组又按发病原因不同,分为医源性损伤组、Bell 氏面瘫组和创伤性损伤组,测试损伤支数为Ⅰ支 76 支,Ⅱ支 81 支,Ⅲ支 88 支,Ⅳ支 66 支.结果①损伤组 3 组间对侧支配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②损伤组Ⅰ、Ⅱ支对侧支配率明显高于志愿者组 (P<0.001);③损伤组Ⅰ支对侧支配率明显高于Ⅱ支 (P<0.001) . 结论面神经损伤后,存在对侧神经支配功能增强的表现.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肌电图分析

    作者:杨英武

    糖尿病(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但仅凭物理诊断往往很粗糙.我们对5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了肌电图(EMG)和神经电图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 单肢肌萎缩神经肌电图临床分析

    作者:冯淑艳;李六一

    目的 讨论平山病的神经肌电图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患者的神经肌图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每例患者均做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针极肌电图).结果 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呈神经源性损害,萎缩肌有纤颤、正锐波,运动电位时限宽,波幅高,部分病例在对侧无萎缩肌肉也有异常改变,MCV、SCV正常,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变化.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单肢肌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廖梦筠;叶伟杰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诊断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3-12月收治的6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肌电图(EMG)诊断周围性神经损伤严重,判断肌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显示在监测阳性率对比情况上,NCV、EMG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33%,单一方式检测阳性率为50.0%,NCV、EMG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方式监测阳性率,且在具体检测结果和后期病情随访情况上,NCV、EMG两者联合检测也明显优于单一方式监测,联合检测和单一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V和EMG检测对周围神经损伤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明确诊断,减少误诊,通过神经损伤后神经电生理改变过程判断预后,并据此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 新疆和田地区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8例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析

    作者:李静;托亚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8例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MNCV SNCV),针极肌电图、F反应.结果:8例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正常.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F反应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F反应100%异常.亦为F反应未测出或F反应出波率减少.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腓神经MCV为100%异常,波幅明显降低或未引出.针极肌电图检测静息期可见少量至大量的纤颤电位、正锐波71.4%,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对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分析

    作者:刘宇琳;叶淑新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常规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分析其神经电图的异常形式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神经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下降,个别可伴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轻度减慢,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未见异常.结论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变多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轴索变性.

  • 面瘫复原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作者:潘光强;易兴阳;李凤英

    目的观察面瘫复原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面神经传导能力和面部肌肉运动能力的变化.方法 8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强的松片30 mg/d,顿服,每5日递减10 mg至停药,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 mg/d,维生素B12 500 μg/d,治疗组加用面瘫复原方,每日1剂,水煎服.采用英国产SapphireⅡ肌电图仪对86例患者进行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面神经传导能力和面部肌肉运动能力治疗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面瘫复原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 运动神经元病的MEP、EMG、NCV与临床

    作者:牛好敏;纪桂芹;郭雅聪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对47例MND患者做MEP、EMG及NCV检查,EMG检查三个阶段以上的肌肉,其电生理变化与临床病程、分型进行比较.结果:47例MND患者中,MEP异常34型,占72.3%,以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长和波幅降低多,占44.7%;EMG出现不同电生理变化的神经原性损害依次为运动单位时限增宽93.6%,运动单位减少89.4%,波幅增高74.5%,有纤颤、正相电位68.1%,且随病程延长纤颤、正相电位检出率逐渐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异常7例,占14.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1条神经轻度减慢,1条波幅降低,异常率占3.3%.结论:MEP、EMG和NCV联合检查,可为MND的诊断、分型与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神经电图检查对脊髓灰质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张艳芬;叶露梅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在脊髓灰质炎麻痹早期的应用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麻痹早期(平均4.2天)行神经及肌电图检查,采用肌电图、MNCV、SNCV、Hr、Fw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联合检测,复查时间为发病后平均5.8周.结果:早期的肌电图改变同文献;SCV均正常;Hr、Fw分别46.15%和38.46%的异常,为出波率的减少;MCV出现65.38%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缺失;股神经100%异常亦为波幅降低或缺失,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复查结果均支持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改变.结论:神经电图配合肌电图检查可在早期为诊断脊髓灰质炎提供依据,股神经运动潜伏期检测在脊髓灰质炎疾病诊断中具有特异性.

  • 肌电图

    作者:

    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是通过检测和研究肌肉生物电活动,借以判断神经肌肉系统机能变化的一门科学.广义EMG还包括重复电刺激及神经电图(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波以及Blink反射等),肌电图检查结果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作综合分析.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