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次髎/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作者:刘丛丛;王扬;莫倩;王伟明;刘志顺

    目的 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 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 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 电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性的Ⅰ期临床研究

    作者:许焕芳;杜若桑;莫倩;刘志顺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70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电针中髎、会阳,对照组采用安慰针针刺中髎对照点和会阳对照点,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72h尿失禁次数和ICIQ-SF得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72h尿失禁次数及ICIQ-SF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仅后两项降低(P<0.05,P<0.01),且试验组3项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较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近期效应,可初步排除安慰效应.

  • 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不同针刺疗程的疗效观察

    作者:河恩惠;陈胤希;田鸿芳;赵吉平

    目的:验证电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中髎、会阳;对照组采用安慰假电针治疗,在中髎、会阳旁各1寸(非经非穴)处进行假针刺,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时的泌尿生殖简表评分(UDI)、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夜尿次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第2周、第4周、第6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16/20)、95.0%(19/20)和95.0%(19/20),均优于对照组的40.9%(9/22)、31.8%(7/22)和27.3%(6/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UDI评分、VAS评分、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逐渐改善,以第6周改善为明显,且在每个观察时点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下尿路症状、尿失禁程度及减少夜尿次数,且在治疗6周内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疗效越明显.

  • 电针中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36例

    作者:牛森林;赵健乐;李景琦;黄先森;王喆琦;夏萤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于中醪穴(骶3神经)进行电针,予连续波,频率20 Hz,每天治疗1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膀胱功能(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结果:36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中髎穴电针能显著地改善SCI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电针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伟明;王扬;吴佳霓;杨丽坤;刘志顺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捆绑组采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按160 mg/kg体质量连续腹腔注射15 d造模.电针组自造模之日起于"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前2周每日1次、5次/周,后2周隔日1次、3次/周.每次20 min,共4周.捆绑组只捆绑固定,时间、频次和总次数同电针组.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和卵泡数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基因(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降低,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降低(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降低(均P<0.01),血清FSH、LH、T升高(均P<0.01),E2、P降低(均P<0.01);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降低(均P<0.01),闭锁卵泡增多(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升高,子宫湿重升高(P<0.05,P<0.01);血清AMH和inhibin B均升高,血清FSH、LH降低,E2、P升高(P<0.05,P<0.01);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相应升高,闭锁卵泡减少(P<0.05,P<0.01);卵巢组织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捆绑组和模型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周的电针"中髎""天枢"预处理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的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卵巢颗粒细胞抑制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因子Bax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 电针"中髎""天枢"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伟明;王扬;吴佳霓;杨丽坤;刘志顺

    目的:探讨电针"中髎""天枢"穴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则的48只SD雌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8只外,其余各10只.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使用去氧乙烯基环己烯(VCD)造模,160 mg/kg,腹腔注射,连续15 d.空白组在造模期间给予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当天,电针组使用"中髎""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连续波,1~3 Hz,0.1~1 mA),每次20 min,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隔日1次,每周3次;他莫昔芬组使用枸橼酸他莫昔芬(1 mg/kg,每次注射总体积0.3~0.5 mL)皮下注射,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两周隔日1次,每周3次;捆绑组同电针组捆绑固定;空白组、模型组正常饲养.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性腺湿重和性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苗勒激素(AMH)、抑制素B(inhibin B),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计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和闭锁卵泡数量,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左、右侧卵巢湿重、卵巢指数、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升高,E2水平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血清AMH和inhibin 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H、LH水平明显降低,E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颜色暗红苍白,周围散在或不存在颗粒状小体,形态较小,呈萎缩状;原始卵泡明显减少,甚至大部分视野无法看到,初级卵泡结构破坏,排列松散,成熟卵泡较少,闭锁卵泡及间质腺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捆绑组和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数量降低,闭锁卵泡数量增多(P<0.05,P<0.01),窦状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窦状卵泡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锁卵泡数量降低(均P<0.01).(4)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IGF-1R mRNA表达升高(均P<0.01),捆绑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 mRNA表达升高(P<0.05),IGF-1R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捆绑组、他莫昔芬组大鼠卵巢组织IGF-1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1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中髎""天枢"穴对VCD致POI大鼠的卵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卵巢组织中IGF-1R mRNA的表达,进而干预IGF-1/IGF-1R轴来实现的.

  • 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作者:柳向荣;臧志伟;李晓玲;马静华

    目的:评价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方法:将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42例.电针组给予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共12周,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共24周.方法:治疗12周后1h尿垫实验漏尿量;第12周和第24周(电针组为随访期)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结果:2组治疗12周后患者漏尿量和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减少,且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电针组第24周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电针组治疗12周与对照组治疗24周的疗效相当,电针治疗的持续效应至少能维持12周.结论: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较好的疗效.

  •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93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涛;张兴桥;冯勇伟;徐海蓉;刘志顺;赵宏;叶永铭;王蕊;刘元石

    目的 评价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设计,9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47例及药物组46例;电针组取穴中醪、会阳,每次30 min,隔日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马沙尼)2 mg,每晚1次;治疗4周,疗效指标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泌尿症状困扰积分(BS)、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和前列腺体积;并记录24 h憋尿困难次数及夜尿次数.结果 91例患者完成试验,两组均可降低Ⅰ-PSS评分、提高Qmax、减少PVR、改善BS评分、减少24 h憋尿困难次数及夜尿次数(P<0.01).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观察指标差值的组间比较:Ⅰ-PSS评分电针组(6.52±0.41)优于药物组(2.69±0.36,P<0.01);Qmax(mL/s)电针组(4.71±0.70)提高优于药物组(1.75±0.55,P=0.001);PVR(mL)电针组(44.79±9.73)减少优于药物组(16.97±4.75,P=0.012).结论 电针中醪、会阳穴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增加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疗效优于盐酸特拉唑嗪.

  • 电针中髎、会阳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30例

    作者:张兴桥;杨涛;王绣锦;李兆辉

    目的 观察电针中髎、会阳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电针双侧中髎、会阳穴,留针30 min,隔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予盐酸特拉唑嗪片2mg,每日1次睡前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泌尿症状困扰积分(BS)、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24 h憋尿困难次数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及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PSS、夜尿次数、BS、Qmax、PVR、24 h憋尿困难次数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PVR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PVR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中髎、会阳穴治疗BPH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BPH患者症状,增加Qmax,减少膀胱残余尿.

  •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研究

    作者:丁玉龙;于金娜;刘志顺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中醪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穴位特异性,观察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穴位组)和对照组(非穴组),穴位组电针双侧中髎穴,非穴组电针双侧中髎穴向外侧平开2寸处.观察疗后4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 - PSS)及生存质量评分(QOL)的变化情况及患者针刺过程中的耐受性、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疗前及治疗后,穴位组I - 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非穴组I- P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治疗4周后穴位组与非穴组I - PSS及QOL评分差异显著(P<0.01);穴位组电针痛度评分VAS均值:2.523 8±1.013 96,非穴组VAS均值:2.114 7±1.425 73,表明患者电针疼痛耐受性良好;除两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2~3天后血肿消失,其他无不良反应;治疗期间40例患者按照疗程计划针刺,依从性良好,无脱落.结论:电针中髎穴可显著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症状和生存质量,初步研究表明中髎穴对前列腺增生症有特异治疗效应,电针方案具有可行性.

  • 针刺次髎、中髎穴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向华;高维滨;李傲阳

    前列腺增生尿潴留多发生在50岁以上男性,本病以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为特征.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病势较缓者称之为"癃",病势急者称之为"闭".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以药物、非药物微创介入、手术切除等疗法应用较广泛,但同时副作用也较大.而针灸疗法具有无副作用、见效快、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针灸治疗本病是非常可行的办法.笔者针刺次髎、中髎穴,并加以电针,治疗本病3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

    作者:王丽娟;王玲玲;张晨静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 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作者:陈元霄;马睿杰

    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9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缩紧肛门的动作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漏尿程度、膀胱残余尿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62.2%,对照组愈显率为3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康复训练。

  • 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30例

    作者:肖倩;刘春强

    目的:观察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JP<0.05);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管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初始便意感容积、直肠肛管压力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疗效确切.

  • 手法及穴位刺激治疗急性腰腿病220例

    作者:刘竹凤

    目的:观察手法及穴位刺激治疗急性腰腿病的疗效.方法:手法脊柱旋转复位,斜扳复位;穴位刺激,取双侧秩边穴.结果:总有效率96.3%.提示:本方法具有温肾散寒、宣通阳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