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
应用CT观察直刺背俞穴的安全深度
目的 观察直刺12胸椎以上背俞穴的安全针刺深度以指导临床.方法 选择适合背俞穴针罐疗法的患者,进行辨敏探穴、在背俞穴敏感点采用直刺法针刺得气后,以卡尺测量得气后皮肤外的针体长度,以mm表示,然后以针体长度减去留在皮肤外的针体长度,即得出针刺深度,进行CT定位下验证针刺安全性.结果 12胸椎以上的肺、心、肝、脾俞穴以及膈俞、胃俞的针刺深度与标准的穴位危险深度相比,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背俞穴直刺法是安全的针刺技术.
-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初步观察
自1996年以来,笔者应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治疗针灸临床常见的一些疼痛性疾病,多数病例在第1次治疗时即能达到快速的镇痛效应和运动功能的完全或部分的恢复,初步体会到此法在快速镇痛方面优于常规的耳针直刺法和常规体针法,现以颈椎病为例总结如下.
-
静脉穿刺直刺法的临床体会
当前医疗环境条件下,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静脉穿刺对于患者的身心康复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立足于患者角度上来说,优化静脉穿刺术,提高静脉穿刺效果,尽量减轻患者不适感,成为医护人员与疾病患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个人在临床上应用直刺法实施静脉穿刺的体会进行了简要阐述.
-
寻常疣、跖疣的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寻常疣、跖疣的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针灸中直刺法及齐刺法于阿是穴治疗的方法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针灸治疗寻常疣、跖疣的治疗方法 治愈率高,复发低,疗效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没有其它治疗方法 中治疗后影响日常工作、可能继发感染等优点.该方法 非常值得推广.
-
采血中直刺法和斜刺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直刺法采血和斜刺法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600名20~45岁的青壮年,分常规组和实验组进行比较.结果 直刺法采血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疼痛轻,献血反应少,皮肤损伤面积小,血流速度快.结论 招募保留再次献血者宜采用直刺法静脉穿刺.
-
静脉直刺法斜刺法临床应用的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术直刺法、斜刺法对护理工作和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直刺法(直接进针法)和斜刺法(间接进针法)进行观察.结果 静脉穿刺术以直刺法好,穿刺速度快,一次成功率高,患者反应疼痛轻微,满意度高.结论 直刺法是静脉穿刺术的佳方法.
-
两种注射进针角度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与观察
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广泛开展,疫苗种类增多,疫苗接种时的疼痛、注射后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或减轻儿童注射的疼痛和注射后不良反应,我们将传统的斜刺法与改进的直刺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2种新生儿筛查采血的方法比较
新生儿筛查采血是用来及早发现苯丙酸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隐性疾病的方法[1].其主要是喂足母乳6次72 h以后,28 d以内进行筛查采血.因新生儿的体质量轻、出生日期短、皮下血管不发达等,针刺足跟后,经常出现针眼,出血量少,标本量不足,导致二次采血或需要热敷,反复挤压来满足标本需要量的现象,冬季尤甚.2004年8月-2005年2月,笔者根据针刺角度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为新生儿筛查采血,发现斜刺法明显优于直刺法,现介绍如下.
-
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探讨
婴儿的静脉采血较成人穿刺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因婴儿血液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且四肢血管细,充盈度差[1],故小儿常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常规方法是用5 ml或10 ml注射器采用直刺法或斜刺法在股静脉采血,但无论直刺还是斜刺操作难度都很大,且经常出现溶血、凝血现象,而影响血标本质量延误检查,或因采集的血标本量不足而需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另一种方法是用一次性采血针在股静脉穿刺采血,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早产儿股静脉小角度穿刺法与直刺法的对比观察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常采用的静脉采血方法之一.由于早产儿发育较差,传统的直刺股静脉采血方式一次成功率较低且易造成并发症.为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护理人员对股静脉进针距离、角度和方向进行了改进,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两种穿刺法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体表定位斜刺法在早产儿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
早产儿血标本采集是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首选采血部位是股静脉,因为股静脉相对固定,管径比较粗,能快速取足血标本量;但早产儿股动脉搏动弱,穿刺成功率较低,且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如何在短时间内成功完成穿刺采血是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面临的一道难题.成功的静脉穿刺既要做到一针见血,又要减轻在患儿穿刺时的疼痛[1].2007年4月-2008年2月我科采用常规直刺法和体表定位斜刺法对120例早产儿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现介绍如下.
-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探讨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小儿外科采集血液标本常用的方法之一.提高一次性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不仅可以为抢救患儿赢得时间,还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发现2岁~3岁的患儿股静脉基本上在腹股沟的正中位置,于是我们就总结出一种新的简捷的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即直刺法.现将该法报告如下.
-
对《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探讨》一文的商榷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婴幼儿采集血标本的常用方法之一.股静脉穿刺与一般浅表静脉穿刺不同点在于前者空刺者的技术要求更高,不但要熟悉腹股沟的解剖特点,而且要有良好的操作技巧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笔者拜读了贵刊2002年12期<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探讨>一文,针对文中报道的小儿股静脉穿刺"直刺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
膝眼合谷刺治疗膝关节炎57例
膝关节炎是运动系统常见病之一,以膝关节疼痛或肿痛,膝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骨软骨炎,半月板损伤,膑骨软化症,滑囊炎,增生型关节炎,膑下脂肪垫损伤及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中医称其为痹症,辨证分型可分为风寒、风热、寒湿、湿热、血瘀等症型.笔者近几年在治疗膝关节炎肿采用膝眼合谷刺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并与单直刺法比较,总结如下.
-
不同静脉采血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静脉穿刺采血是血站护士工作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采血者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操作才能迅速准确地完成静脉穿刺,保证采血顺利进行.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穿刺时由于采用的手法不同效果也不同.静脉穿刺可分为直刺法和斜刺法两种,本人以及同事在工作中随机对500名献血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静脉穿刺采血,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现报道如下.
-
暖箱内早产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比较
早产患儿采取血液标本,是儿科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股静脉相对固定,比较粗,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早产儿因置于暖箱,给股静脉穿刺带来不便.近2年来,我病区对100例暖箱内早产儿分别采取直刺法和斜刺法采取血标本进行比较,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
婴幼儿股静脉采血直刺法与斜刺法影响血标本因素分析
婴幼儿病情复杂且变化迅速,临床上需要依靠血液检验结果来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为疾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动态依据,为医学研究提供客观的医学数据.
-
上肢静脉传统法与直穿刺法的对比观察
静脉穿刺是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即对传统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直刺法,并与传统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背俞穴直刺法临床应用体会
自古以来,背俞穴的针刺十分小心,教科书及文献报道多采用斜刺.历来教科书规定,凡是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一律采用斜刺法,否则被视为操作失误,因此,背俞穴的针刺法一直以斜刺作为针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