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嵊泗县服务行业人员隐性梅毒监测结果报告

    作者:应年华;郑伟达;于韶婕

    嵊泗县1996年开始对食品及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自1997年检出首例梅毒隐性感染者以来,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基层适宜的梅毒检验技术

    作者:张树文;王千秋;潘丽;林宁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感染的性传播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梅毒可以引起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的损坏和病变,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梅毒又可以多年无临床表现而呈潜伏状态,仅在血清学试验时才被发现.无临床表现的潜伏梅毒具有隐蔽的特点,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隐性梅毒通过性传播感染性伴,及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先天梅毒,是近十年来梅毒发病率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1].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对梅毒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大类,而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常用且重要的检测方法.

  • 隐性梅毒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作者:周正英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2014年1-11月收治隐性梅毒患者22例,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隐性梅毒TRUST和TPPA血清检验结果临床分析

    作者:杨梅;韩丹;罗萌;赵金胜;刘晓波

    目的: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隐性梅毒的认识。方法:对220例隐性梅毒血清TRUST和TPPA检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纳。结果:隐性梅毒初次检查常出现血清TRUST和TPPA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结论:对4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分析,并总结制成表格,使临床医生一目了然,提高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可减少漏诊和误诊,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关键词: 隐性梅毒 TRUST TPPA
  • 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的比较

    作者:李继红;李琼仙

    目的: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两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3例梅毒患者,其中54例显性梅毒,19例隐性梅毒,对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在接受半年的治疗之后,54例显性梅毒患者中3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21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19例隐性梅毒患者中3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阴性,16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在治疗前后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梅毒螺旋体抗体微量血凝滴度(GMT)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不管是显性梅毒患者,还是隐性梅毒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很大,且显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显性梅毒患者的感染时间、病史较为清楚,医生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显性梅毒患者的转阴率。

  • 4例晚期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明;陈婉珍

    近年来,我市性传播疾病(STD)发病逐年增多,其中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1].由于隐性梅毒的存在,不但将病原传染给性伴的机率增高,也使妊娠期妇女感染梅毒的机会增多.致胎传梅毒的发生率上升,引起流产、死胎、早产、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2].早期梅毒妇女如未能进行及时、正规、足量的驱梅治疗,还可能发展成神经梅毒[3],严重危害母儿身心健康.在该病的治疗中,完善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和防止交叉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我院产科在2001年1~6月共收治了4例晚期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不同治疗方案在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合并皮肤病中的疗效研究

    作者:王春梅;阮师漫;徐力力;陈谦;毕延美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潜伏梅毒患者合并皮肤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隐性梅毒感染合并皮疹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联合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螺旋体血凝(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血清检查.随访24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时,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血检测CD3+、CD4+、CD8+.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联合组治愈率分别为18.60% 、30.23% 、51.16% 、60.47% 和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 、9.30% 、23.26% 、34.88% 和41.86%.治疗24个月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 和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和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联合组CD3+、CD4+、CD4+/CD8+分别为(77.95±10.45)% 、(45.34±7.10)% 和(1.78±0.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9±4.24)% 、(41.22±6.24)% 和(1.61±0.18)(P<0.05);联合组CD8+(25.44±6.17)% 显著低于对照组(27.46±5.76)%(P<0.05).结论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可作为隐性梅毒治疗的首选方案.

  • 性病门诊孕妇梅毒的感染分析

    作者:王颖;魏虹娟;李素英;赵秀英

    现今,由于婚前性行为的增多及对婚前检查不重视,而且梅毒多数无临床症状,这些原因造成妊娠期合并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女性患者在孕期检查时才发现自己患有梅毒,进而寻求治疗.

  • 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诊断和报告准确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叶兴东;戴向农;刘颖;谢尚仁;何婉苹;汤少开

    目的 调查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好地控制梅毒提供依据.方法 从传染病直报系统下载广州市医疗机构2012年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分区按不同医疗机构抽取病例,在医疗机构现场核实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查阅病历,完成核查登记表.根据隐性梅毒诊断标准,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不同科室报告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抽查了89家医疗机构报告的1 352例隐性梅毒病例,诊断准确率为56.73%.TPPA、TP-ELISA、RPR单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3%、5.6%、16.3%;TPPA/RPR双阴性报告率5.0%.按疫情报告科室分析,皮肤科报告的准确率高于非皮肤科[x2=41.33,P<0.01,比值比(OR)=3.06,95%可信区间(CI) 2.13~4.27],性病哨点医院报告隐性梅毒的准确率高于非性病哨点(x2 =25.69,P<0.01,OR=1.92,95%CI 1.50~2.50);医疗机构皮肤科开展RPR滴度检测多于非皮肤科(x2=66.64,P<0.01,OR=4.27,95%CI 2.96~6.16);性病哨点医疗机构多于非哨点机构(x2=39.24,P<0.01,OR=2.3,95%CI 1.71~3.00);性病专科哨点多于非专科哨点(x2=25.24,P<0.01,OR=8.47,95%CI 3.06~23.17).结论 广州市隐性梅毒疫情报告存在过度诊断和报告现象,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梅毒归口诊疗和会诊制度,同时加强疫情报告人员梅毒知识培训,提高隐性梅毒疫情报告质量.

  • 两种方法治疗隐性梅毒148例效果比较

    作者:蔡淼;蔡菲;李海素;刘影;邹冬冬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病性病科门诊1999年1月~2002月4月诊治隐性梅毒148例.单纯用苄星青霉素肌注治疗70例;在用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同时静脉点滴头孢曲松钠78例.现将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如下.

  • 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的比较

    作者:陈华仙;祝国光

    近年来,我们对梅毒病例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在进行非特性抗体测定中,发现显性梅毒比隐性梅毒的非特异性抗体下降快,阴转率高,为此笔者将本门诊经正规治疗后的73例梅毒患者进行非特异性抗体变化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甘肃省隐性梅毒诊断报告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明宇;李莉;姚进喜;苟伟斌;李晓春;余爱玲

    目的 了解甘肃省隐性梅毒病例的报告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9个市(州)、13个县(市、区)的21家医疗机构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进行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包括核对临床、实验室原始记录等,依据国家诊断标准进行判断.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比例计算、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对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甘肃省21家医疗机构报告的417例隐性梅毒病例进行调查,隐性梅毒病例诊断符合率为83.21%(347例)[95%可信区间(CI):79.60%~86.80%],报告准确率为81.06%(338例)(95%CI:77.29%~84.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隐性梅毒病例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有2个:病例是否会诊[比值比(OR)=6.27,95%CI:1.90~20.73],是否为性病监测点医院(OR=5.48,95%CI:1.28~23.39).结论 甘肃省隐性梅毒的诊断和报告工作亟待规范,迫切需要加强培训和病例报告准确性监管工作,切实提高病例数据的质量.

  • 杭州口岸1994-2009年梅毒监测情况分析

    作者:李莉;徐琦;吴忠华;吕沁风

    目的 分析国境口岸梅毒监测的情况,提出梅毒等人境限制取消后的一些建议.方法 收集1994-2009年杭州口岸出入境人员的梅毒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6年来182 694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212例隐性梅毒,年平均检出率为0.12%.其中男性154例,女性58例;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84.4%.结论 杭州口岸发现的大部分梅毒病例为隐性梅毒(潜伏梅毒),中青年男性出入境人员应为国境口岸梅毒监测的重点对象.

  • 181例隐性梅毒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杜健群;卢斯汉;李英;胡荣欣;许绮娴

    目的:对181例隐性梅毒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隐性梅毒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30~ 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感染率高,为30.39%,其次为20~30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隐性梅毒感染率低,为3.31%.非婚性接触为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49.7%患者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高(33.1%),初中及以下者占大部分.已婚人群梅毒感染率高于未婚、离异者.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结论:隐性梅毒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感染意义重大.

  • 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作者:康小平;薛芹;张鹏;龙飞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以及科室分布.结果:统计2011年到2013年梅毒检测结果,其中确诊为梅毒阳性的患者共112例,检出率为10.4%.其中隐性梅毒的检出率为65例,隐性梅毒检出率为58.0%;显性梅毒有47例,显性梅毒检出率为42.0%.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近3年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年显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则有明显上升.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是感染来源主要是来源密切接触者,占73.8%,对比显性梅毒的2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发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有63.1%为男性患者,36.9%为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学或以下程度的有89.2%,这对比显性梅毒患者也有统计学差异.隐性梅毒患者中有72.3%患者自身具有基础疾病.妇科和体检科对隐性梅毒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14.6%和12.5%,对比其他科室的隐性梅毒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视武汉地区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对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的筛查对抑制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武汉 老年 隐性梅毒
  • 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治疗分析

    作者:唐云志;高礼福;徐桦;黄晓安;龚小琴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及住院诊治的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的老年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苄星青霉素治疗,持续观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RPR滴度、疗效及治疗结束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4例、8例、11例、12例、9例、3例;对照组患者原倍、1∶2、1∶4、1∶8、1∶16、1∶32RPR滴度分别为1例、6例、8例、11例、12例、9例.观察组治愈34例,好转11例,未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18例,未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76.6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隐性梅毒感染并发皮肤病,提高RPR转阴率,可作为隐性梅毒的首选治疗方案.

  •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

    作者:吴满平;杨毅

    目的:探析隐性梅毒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浙江省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收治的隐性梅毒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疾病分期将其分为早期组(n=40例)和晚期组(n=36例),两组均进行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随访半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 +/CD8+、CD8+、CD4+、CD3+等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全部研究对象中有效者与无效者CD4 +/CD8+、CD8+、CD4+、CD3+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0.0%,晚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3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 +/CD8+、CD8+、CD4+、CD3+等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均有升高,早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晚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者的CD4+/CD8+、CD8+、CD4+、CD3+等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无效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低下,苄星青霉素G驱梅检测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 12例隐性梅毒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赖荣娣

    目的:探讨围生期隐性梅毒孕产妇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本院筛查出的12例隐性梅毒孕产妇实施科学的系统护理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及复发.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结果:本组孕产妇全过程没有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未发现复发,仅有1例胎传梅毒儿发生,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加强梅毒等性传播性疾病的护理管理,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重大意义.

  • 对樟木口岸入出境的831泊尔汽车司机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白玛曲珍;索朗卓玛;拥巴

    目的 了解和分析从樟木口岸频繁往返的尼泊尔驾驶员和副驾驶员梅毒感染情况,为防止口岸梅毒的传播、蔓延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方法 检测对象的静脉血清,初筛阳性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加以确认. 结果 831名受检者都是男性,检出51例梅毒抗体阳性者,检出率为6.14%.年龄在21-30岁年龄段感染者多,共29例,占感染人数的59.57%;在51岁以上者检出率高,为33.33%,15-20岁年龄段检出率低,为0.59%,各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X2=27.841 P<0.01).文化程度分布中,以文盲检出率高,为12.50%,大学文化程度中没有检出;两两比较,有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但是各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X2=5.7019P>0.05);已婚502人,检出梅毒抗体阳性34例,占感染数的72.34%;未婚329例,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3例,占感染数的27.66%,但是两组间没有差异(X2=2.8292,P>0.05). 结论 对该人群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次检出的梅毒阳性者均有性乱史,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所感染;目前无任何自觉症状,是属于隐性梅毒携带者.该人群缺乏对性传播疾病传播、预防、危害的认识,更缺乏自我保护和避免传播给他人意识,梅毒感染者有可能对口岸某些人群造成健康威胁.因此,必须对该人群加强性病检测和控制,切实保护口岸人群安全健康.

  • 舟山市献血员、服务人员和婚检人员隐性梅毒感染的监测

    作者:王忠发;蒋文雅;巩玉梅;刘慧女;虞海伦;付海军

    目的了解舟山市献血员、服务人员和婚检人员梅毒感染的程度与类型,为控制梅毒流行提供一条新的防治措施. 方法共检测献血员、服务人员和婚检人员174 589名,按GB 15974-1995要求,隐性梅毒初筛用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确认试验用密螺旋体抗原试验,同时结合临床体检. 结果检出1 327例,检出率7.60‰,其中男性551例,检出率6.42‰,女性776例 ,检出率8.74‰,男女之比为0.71∶ 1,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献血员、服务人员和婚检人员检出率分别4.67‰、7.77‰、10.37‰.隐性梅毒快速增高年份在1998年为9.69‰,与上年3.70‰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献血员、服务人员与婚检人员隐性梅毒检出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在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监测的同时,也需要对健康人群进行监测.

10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