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兰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3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进行光镜观察(视野直径>1mm)、免疫组化研究及部分病例随访.结果:23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观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不规则,增牛腺体分布区域大于问质分布区域(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23例均做抑癌基因(PTEN),肿瘤抑制基因(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60.9%(14/23)PTEN(-),8.7%(2/23)p53(+),43.5%(10/23)ER,PR(+).5例随访病例中2例发现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5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邹积骏;罗琼;延文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53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进行光镜观察(视野直径>1mm)、免疫组化研究及部分病例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3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观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有些不规则,增生腺体分布区域大于间质分布区域(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53例均做FFEN、p53、ER、PR检测,60%(32/53)PTEN(-),6%(3/53)p53(+),42%(22/53)ER、PR(+).12例随访病例中4例发现同时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

  • 子宫内膜癌前期病变的病理诊断

    作者:沈丹华

    子宫内膜癌前期病变的病理诊断一直是常规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随着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的认识,其癌前病变的分类方式以及命名也有所变化,对原有的命名及含义有了新的解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病变,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筛查至关重要.本文分别对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的病理分型、形态学特征以及相关进展做简要介绍.

  • 四硝酸戊赤藓醇5与配对盒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表达研究

    作者:袁雪芹;张廷国;荆福祥;李亚楠;张冰

    目的 分析四硝酸戊赤藓醇5(PTEN-5)、配对盒基因2(PAX-2)及配对盒基因8(PAX-8)在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出的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及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期子宫内膜组)患者各20例,分析3组患者在PTEN、PAX-2及PAX-8的临床表达方式以及相关意义;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中的PTEN、PAX-2阳性表达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TEN、PAX-2的阳性表达与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病变等级、组织学类型呈负相关表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X-8在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X-8在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中出现了比较异常的表达方式.结论 PAX-8的表达异常以及PTEN、PAX-2的表达缺失与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有相关性.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标准评估绝经前诊刮标本及分子标记的意义

    作者:汪燕舞;陈智龙;江惠;顾磊;文斐;金欢;汪萍萍;肖和平

    目的 对临床绝经前诊刮标本采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标准对其分类及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同时检测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前EIN分子特性及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113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存档标本,应用EIN标准对其重新分类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TEN和bel-2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EIN的诊断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子宫内膜增生分类标准之间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二者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从良性到恶性,出现PTEN和bcl-2缺失率逐渐增加的情况,提示PTEN和bel-2在子宫内膜样癌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EIN病变中表达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IN病变诊断和预后判断应以组织形态学标准为主,以分子指标PTEN和Bcl-2为辅助判断.

  • PAX-2和PTEN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作者:孟轶婷;马东林;李莉;姚晶晶;毛美玲;杨江辉;王微;尹洪芳

    目的:探讨PAX-2和PTEN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60例和子宫内膜样癌70例,应用EIN形态学标准将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的病例重新分类,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PAX-2和PTEN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良性增生、EIN、子宫内膜样癌中PAX-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9.5%(15/38)、72.7%(16/22)及78.6%(5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64,P=0.000),PETN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7.4%(18/38)、54.5%(12/22)及75.7%(5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8,P=0.411)。结论在EIN诊断标准中PAX-2有可能成为一个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PTEN的缺失有提示作用,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与子宫内膜癌的诊疗

    作者:龚北富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伴细胞不典型及子宫内膜原位癌.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或更年期妇女,少数可发生在40岁以下年轻妇女.目的 讨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与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方法 通过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就容易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

  • NF-κB和eIF4E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庆庆;宋文静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eIF4E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和子宫内膜样癌(EC)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和eIF4E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EIN及EC中的表达,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Wilcoxon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NF-κB在4组中呈递增性表达,EIN组与EC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其余两组组间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IF4E在E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EIN,且EIN组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F-κB和eIF4E在EIN及相关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949,P<0.05).结论:NF-κB和eIF4E在EIN及EC中高表达,在EIN发展为EC的过程中逐渐被激活,进而加速转录、翻译,增大EIN进展为子宫内膜样癌的可能性.

  • Versican、CTGF、TGFβ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汪锋;宋晓燕;胡玉崇;贺慧杰;武慧;张帆;钗丽干

    目的:探讨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A)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中的表达及三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6例 EA 和35例 EIN 中 Versican、CTGF、TGFβ1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其在 EA 及 EIN 中的表达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在76例 EA 中 Versican、CTGF、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5.8%,69.7%,在35例 EIN 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37.1%,37.1%。Versican、CTGF、TGFβ1在 EA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EIN 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rsican 与 TGFβ1在 EA 中表达率具有相关性(P <0.05),CTGF 与 TGFβ1在 EA 中表达率也具有相关性(P <0.05)。结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癌前病变,Versican、CTGF、TGFβ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Versican、CTGF、TGFβ1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窖蛋白1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

    作者:汪锋;胡玉崇;贺慧杰;武慧;张帆;郭彦;王靖;钗丽干

    目的 研究窖蛋白1(caveolin-1)表达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临床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35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窖蛋白1的表达,分析窖蛋白1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窖蛋白-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阳性率(65.6%),显著高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阳性率17.1%).窖蛋白-1表达水平在低分化腺癌(86.4%)、肿瘤浸润深度≥1/2(82.8%)、淋巴管间隙受侵(88.2%)、肿瘤直径≥2cm(76.8%)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体下段及宫颈粘膜腺体受侵(不包括宫颈间质受侵)(76.9%)及年龄>60岁(74.3%)患者中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窖蛋白-1表达可能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窖蛋白-1阳性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级及其一部分决定辅助治疗的高危因素密切相关.

  • p-Akt、p-mTO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浩

    目的 检测p-Akt、p-mTO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组)、2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EIN组)、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行p-Akt和p-mTOR测定.结果 在对照组、EIN、EC组中p-Akt、p-mTOR的阳性表达呈递增的趋势,EC组中的p-Akt、p-mTOR明显高于EIN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p-Akt、p-mTOR对区分正常的子宫内膜及EIN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2)p-Akt、p-mTOR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检测p-Akt、p-mTOR的表达对了解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一定意义.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40例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朱晓萍;王彩霞;王桂梅;吕淑慧;王晓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4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进行光镜观察(视野直径>1mm),免疫组化研究及部分病例随访.结果: 40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有些不规则,增生腺体分布区域大于间质分布区域,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40例均作PTEN、p53检测,65%(26/40)PTEN(-),5%(2/40)p53(+).9例随访病例中2例发现同时存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使组织病理诊断标准更趋向一致.

  • VEGF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周粉兰;徐浩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素1(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和Cyclin D1在34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yclin D1的表达在EC、EIN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Cyclin D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EC及EIN组织中的VEGF和Cyclin D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Cyclin D1在EC及EIN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晓超;宋文静

    目的 探讨WHO1994有关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的形态学特点以及分类的优点.方法 观察474例刮宫标本HE切片中的EH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两者伴有的不典型增生),根据新标准找出EIN,总结分析EH分类与EIN分类的关系,同时对部分EIN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379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中EIN 11例(2.9%),16例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单纯性增生中EIN 1例(6.25%),48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中EIN 6例(12.5%),31例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复杂性增生中EIN 28例(90.3%).共随访到EIN患者13例,因恶变摘除子宫者3例(23.07%).结论 EIN为单克隆增生(肿瘤增生)性病变,恶变潜能较高,完全不同于良性的EH,具有其特殊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EIN的分类方法在诊断标准上和对恶变潜能的预判方面优于WHO 1994年分类,明确EIN的病理学诊断特点对今后的诊断及治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子宫内膜癌Ⅱ型的前期病变和发生机制

    作者:郑文新;王慧君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概念成功地整合了传统的组织病理与病理遗传机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组织形态学、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和Ⅱ型[1].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形态分析

    作者:刘璐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形态.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均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光镜观察,并对21例病例进行随访,观察EIN临床病理形态.结果40份标本中35份为局灶性,5份为小范围弥漫分布.EIN病变区域与周围非病变区域对照明显,腺体分布区域与间质分布区域比>1:1,腺体均有异常增生拥挤,且为不规则型.腺体之间间质部分已有纤维化趋势,腺体结构部分呈复杂化.结构拥挤区域腺体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无极性,细胞呈复层,间有出芽与搭桥,大小不一,多为非典型性,核膜有不规则增大,核变圆形或梭形,核浆比值大,呈空泡状,染色质变粗且呈粗粒状分布,有明显核仁,胞浆嗜酸性变,显著区别于周围非EIN区域.细胞分泌现象大部分消失,细胞纤毛消失,EIN区域多为1~15cm线性长度.结论 根据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相关诊断标准,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能够提高诊断可重复性,也更利于病理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使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标准化得以实现.

  •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命名系统及治疗管理

    作者:刘志铭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是I型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癌前病变,其命名来于IECG制定的EIN诊断系统.EIN主要通过细胞遗传学、组织形态学和临床随访资料等综合诊断.目前,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EIN有的效手段,但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是必然选择.本文从EIN的命名系统、诊断标准和方法、发病特征和治疗等全面探讨EIN的临床意义.

  • 激素异常相关子宫内膜病变

    作者:马毓梅

    雌、孕激素异常可引起多种子宫内膜病变,此类病变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反应性病变、增生性病变和雌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等.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内膜病变的分类、辨别判定依据争议不断,尤其是癌前病变.如何从病理形态上对此类病变,尤其是癌前病变,给予恰当的定义或名称,一直困扰着无数妇科病理学家.为更好地与临床沟通,现将此类病变的变化和争议做一总结.

  • 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诊治

    作者:俞梅;杨佳欣;曹冬焱;王遥;沈铿

    目的 分析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完全缓解(CR)后的早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复发后再次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36例经高效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达到CR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11例直接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复发后病理22例为EC,14例为不典型增生(AH)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患者在初次保守治疗结束后6~55个月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7个月.25例符合标准行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中,21例可评估疗效,其中16例达到CR(16/21,76.2%),显著低于初次治疗缓解率(93.6%)(P=0.016).依照复发病理,AH/EIN患者CR率为90.9%(10/ll),高于EC组的60.0% (6/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16例CR患者中,2例受孕并成功分娩,2例复发.5例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分期ⅢA期2例,ⅠA期3例;3例术后需要辅助放疗+/-化疗,随诊均无复发.ll例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8例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分期为ⅢC2期1例、ⅠA期5例、EIN及AHl~2 2例,随诊无复发;3例失访.结论 对于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EC患者,再次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低于初次治疗的有效率,但仍可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有完成生育的可能.

  • p16、Cyclin D1和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不同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熊艳;熊永炎

    目的 探讨p16、Cyclin D1及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31例不同增生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p16、Cyclin D1及COX-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新模式的不同阶段3种蛋白的表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根据EIN组织学诊断及分类标准,在94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中共检出EIN病例26例,其余68例为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病例.(2)p16和Cyclin D1蛋白在增殖期子宫内膜、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及子宫内膜样腺癌4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及高表达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COX-2蛋白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在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阳性表达率及高表达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和良性子宫内膜增生组(P均<0.01),而两组间在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上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与p16、CyclinDl蛋白表达相比,COX-2蛋白的高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是一种早期分子事件.其表达在鉴剐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EIN、子宫内膜样腺癌方面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肿瘤性标志物.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