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对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差异.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穴久留针组(A组),应用头针穴位长时间留针治疗(留针10 h);头穴电针组(B组),应用常规头针穴位电刺激治疗(留针30 min);药物治疗组(C组),口服脑通片(10 mg,每日3次).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指标.结果:治疗后3组HDS、MMSE、FAQ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上述评分较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T3、FT3水平升高,其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穴留针10 h与留针30 min均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康复.
-
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治疗为观察组,设单纯都可喜为对照组,观察6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MMSE、HDS-R、ADL变化.结果:观察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HDS-R的评分,改善ADL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8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可改善VD患者的智能水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都可喜治疗.
-
大接经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头针组、药物组,每组32例,进行相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疗效、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评分、精神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主要症状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均有一定疗效,但以观察组疗效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接经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改善主要临床症状,促进智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
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都可喜.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FAQ、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HDS、MMSE、FAQ、NFD、M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
百会、水沟、神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百会、水沟、神门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相对特异性.方法: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治以常规穴位针刺,在A组基础上B组加用百会、C组加用水沟,D组加用神门,E组加用百会、水沟和神门3穴.治疗前后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运用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社会功能活动调查等量表进行测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百会、神门能够改善VD患者记忆、定向、反应、固执、恍惚等方面的症状,百会长于帮助患者理解、计算、适应社会;水沟则偏重于针对VD患者喜睡嗜卧、反应迟钝、神思恍惚、记忆等症状的改善;百会、水沟、神门3穴联合运用,对于VD患者的智力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有着较为全面的改善.结论:百会、水沟、神门3穴在改善VD患者临床症状和智力水平方面各有其相对特异性,3穴联合运用疗效佳.
-
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及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VD)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与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制备VD大鼠模型,针刺脑、肾耳穴后,作免疫组化、行为学测试及图像分析.结果:耳针治疗后VD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特别是bcl-2明显增加,与学习记忆成绩呈正相关.结论:耳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可能是通过针刺调控细胞凋亡,达到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及其P300的影响
为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将60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DHET),每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R)、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untional activitys questionaire,FAQ)、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功能缺损、P300及主要症状的变化情况,共观察42天.结果: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药物组显著,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60.0%,而药物组为23.3%(P<0.01).提示电针疗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其近期疗效优于药物DHET.
-
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SOD和MDA的影响
采用4-血管阻断模型,用Morri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及MDA含量.结果电针及尼莫同治疗组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象限,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大鼠脑组织内SOD酶活性上升,MDA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电针能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阻止自由基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有积极意义.
-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和血管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痴呆等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痴呆组、临床试验资料库、Cochrane补充医学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20种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结果:5个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较高质量研究,纳入例数共308例,整体功能汇总OR 5.64(95%CI 2.87 to 11.09),HDS评分汇总OR 6.07(95%CI 3.76 to 8.38).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显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对改善整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药物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药物结合组(简称针药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针药组显著.SOD较疗前明显升高,LPO较疗前明显下降.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VD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学及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影响.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并配合行为学测试确立模型.术后4d电针"中冲"、"涌泉",用跳台试验评价各组大鼠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治疗后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估并测定各组大鼠顶叶及海马rCBF.结果:VD大鼠在电针治疗后的行为学测试成绩及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P<0.01),其低下的大脑顶叶及海马rCBF水平明显改善(P<0.01).结论:电针井穴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神经行为学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并能促使低灌流的缺血脑组织灌流水平恢复,可能有助于与学习记忆相关的传导环路的修复.
-
督脉配穴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脑组织NO、NOS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督脉配穴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高血脂和高血压两种兼有的VD实验动物模型,采用督脉配穴针刺,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和脑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督脉配穴针刺组行为学测试结果优于模型组,NO含量及NOS活性低于模型组.结论:督脉配穴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调节NO含量及NOS活性有关.
-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选穴规律分析及主穴处方评价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选穴规律并评价主穴处方.方法:1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正交试验设计表格分为8组,对百会、大椎、神门、大钟四个主穴进行作用排序,评价主穴处方组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四个主穴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均有正性作用,其中百会的作用大,其次是大椎、神门、大钟.结论:临床针利治疗VD选用百会、大椎、神门、大钟等为主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
头穴丛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神经递质和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动脉建立VD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及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头穴丛刺能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各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相对完整,突触数目有所增加;突触小泡数量及活性面积增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明显增多,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结论:头穴丛刺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减少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和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
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的不同分为3个等级,再随机分为电针组(主要针刺神庭、本神、四神聪等穴位,连续治疗4周)23例和对照组(口服尼莫通,每次3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4周)2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DS、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主要症状观察表等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DS、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好转(P<0.01),其中以电针组的疗效较好(P<0.01).[结论]提示电针智三针穴、四神聪穴对血管性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所形成的功能障碍,以及主要症状有改善作用.
-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为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 VD)的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治疗 VD 等脑病的思路和途径,采用奇经八脉穴位结合八脉交会穴按时选穴(灵龟八法)而组成的奇经八脉针法,与目前临床报道较多的靳三针疗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治疗 VD 的疗效.共治疗 VD 74 例,奇经八脉针法组治疗 39 例,靳三针对照组治疗 35 例,以 HDS、ADL、MMSE 等量表观察其疗效;同时检测血清自由基三项、一氧化氮(NO)、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色胺酸(TRP)的变化.结果:奇经八脉针法组总有效率为 82.05%,勒三针对照组为 85.7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奇经八脉针法和靳三针疗法治疗 VD 均能改善患者的智能指标,其机理可能在于针刺调节中枢神经功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血清 NE 和 NO 的过高分泌,促进机体内环境稳定,进而改善智能.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针灸配合中药复元汤(主要由鹿茸、杞子、人参、丹参等药物组成)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将 6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中药结合组(简称针药组),每组各 30 例,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针药组显著.故认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补肾中药治疗 VD 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血管性痴呆的针灸治疗和实验研究近况
回顾了近5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概况,认为针灸治疗VD疗效肯定,与西药都可喜、尼莫地平等比较,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针灸疗法可能的干预机制与改善VD患者微循环、氧自由基代谢、NO功能,以及调控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后神经元、调节神经介质含量与活性等作用相关;针灸治疗VD多以针刺为主,也结合其他疗法,如激光照射、穴位注射、中西医药物内服等.
-
病理状态下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成像特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病理状态下,针刺百会穴对脑部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选择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以针对偏瘫的常规针刺,B组加用百会穴治疗,共完成20次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脑功能成像检查,并比较常规针刺和加用百会穴后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变化幅度.[结果]B组加用百会穴后,VD惠者患脑额叶、丘脑、尾核、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的A组(P<0.05);健脑额叶、顶叶、枕叶、丘脑、豆状核、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的A组(P<0.05).VD患者患脑额叶、颞叶、小脑的血流量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的A组(P<0.05);健脑顶叶、颓叶、枕叶、小脑的血流量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的A组(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能够相对特异地作用于VD患者的各脑叶和小脑,提高其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血红素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效应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他大鼠均采用4-血管阻断法复制VD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14只,尼莫通组13只,模型组13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和"大椎"两穴,尼莫通组以12 mg/kg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未予任何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治疗20d后各组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并检测血红素氧化酶(HO)的蛋白表达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HO-1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尼莫通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H0-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尼莫通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尼莫通治疗相仿,两法均可能与减少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HO-1蛋白表达及H0-1 mRNA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