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8-2010年广东省3市常住人口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基础发病率调查分析

    作者:赵占杰;梁剑;郑慧贞;邵晓萍;刘宇;陈朝晖;许瑛

    目的 调查掌握2008-2010年广东省3市常住人口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基础发病率,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原因,为GBS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0年广东省3市人口学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数据,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手工查询并由专家组核实GBS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发生的三间分布、病因,估算常住人口基础发病率.结果 2008-2010年共调查医院183间,搜索住院病例4 928 425例,GBS确诊病例602例,其中常住人口231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第1、2季度较高.常住人口GBS估算年均发病率为3.41/100万,其中2008年高(4.02/100万),年龄别估算发病率以0~4岁组儿童高(5.77/100万),性别估算发病率男性(4.36/100万)高于女性(2.38/100万),职业以离退人员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前2月内有疫苗接种史者3例(0.11/100万剂次),分别为流脑疫苗(0.41/100万)、脊灰疫苗(0.30/100万剂次)和麻疹疫苗(0.26/100万剂次).结论 3市常住人口GBS估算发病率小于文献报道的发生率(0.6/10万~1.9/10万),男性估算发病率高于女性,0~4岁估算发病率高;有疫苗接种史者GBS估算发病率小于常住人口估算发病率,预防接种不会增加GBS发生的风险.

  • 1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宋修兰;王爱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为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很快由四肢瘫痪无力进展到呼吸肌麻痹至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不得不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并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所以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抢救此类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我们总结了16例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体会如下.

  • 2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杨秀珍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其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有轴索性变性,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涉及自身免疫的周围神经病[1].

  • 格林-巴利综合征15例误诊分析

    作者:魏国兰;白继华;郝明明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误诊的15例临床资料.结果:其中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1例,脑梗死4例,低钾麻痹4例,重症肌无力1例,多发性肌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脑干炎1例,颈椎病1例,败血症1例.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应详细询问病史,充分认识格林巴利综合征l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反复认真做好全身检查和辅助检查,配合脑脊液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 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9例临床特点回顾

    作者:何英;李伟红

    回顾性分析9例年龄>65岁、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7例,女2例.发病季节多为春季.5例有前驱感冒,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腹泻2例,肢体无力和麻木为常见的首发症状.视力下降,感觉障碍,腱反射低下,脑神经损害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呼吸道麻痹也较常见,也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6例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合并症;肌电图神经传导减慢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较常见,2例死亡,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脑神经损害常见,合并症多,病死率高,预后不好.

  • 格林-巴利综合征护理体会16例

    作者:文雪丽;刘玉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和亚急性多发性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病变.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以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神经内科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0.6~1.9/10万[1],表现急性四肢对称性弛缓瘫痪,常伴有颅神经的损害和呼吸肌麻痹,有较高的病残率和一定的病死率,即使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病程2~3周也开始逐渐恢复;而危重病例可导致死亡,但若及时治疗、积极护理,多数预后良好.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6例,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陈继云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肢体急性或亚急性、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主观感觉异常,如麻木、蚁爬感等.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是GBS致死的主要原因,采用机械通气保证足够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是急性期治疗的首要任务.抢救呼吸麻痹是治疗重症GBS的关键[1].

  • 论90例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翟静

    目的 探讨和研究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本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90例进行临床检查和观察,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症治疗,并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的共79例(占87.8%),死亡患者共3例(占3.33%),自动出院的患者为5例(5.56%),转科患者3例(占3.33%).有2例患者(占2.22%)在出院3年以后复发,有1例(占1.11%)患者在2年后复发,患者复发率为3.33%;患者复发立即给予IVIG1g/(kg·d)的治疗,在3 d内气症状均得到明显的好转,没有出现颅神经和呼吸肌麻痹等症状.结论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大剂量的丙球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丙种球蛋白更适合重型的GBS患者治疗.

  • 一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袁东梅

    目的 探讨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策,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该院收治的1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的系统护理,患者效果显著果.结论 在临床上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其生存的质量.

  • 空肠弯曲菌病与格林-巴利综合征

    作者:张茂俊;张建中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是弯曲菌属中主要引起人类感染的一个种,可定植于人的空肠、回肠和结肠,导致急性肠炎[1].C.jejuni的传染源主要是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未经消毒的井水或地面水、污染的牛奶、熟食通常是引起散发和暴发的主要原因.家畜、家禽是重要贮存宿主.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其感染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居于细菌性食源性感染的首位.由于经济、气候、人口密度以及种族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通常为发达国家的10~100倍,但患者的临床症状却要明显减轻.人类对C.jejuni普遍易感,感染者中男性约1.2~1.5倍于女性.从发病季节看,发达国家C.jejuni暴发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散发病例有夏季高峰,而发展中国家检出率夏秋季明显增高[2].本文对C.jejuni与空肠弯曲菌病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病原学、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等研究情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 寨卡病毒病若干流行病学问题

    作者:卢桂阳;苏迎盈;汪宁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5年在美洲地区发生大规模的传播与流行,因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2016年2月被WHO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搜集期刊、在线论文及WHO文件进行综述.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目前该病传染期尚不明确,但通过患者血液、唾液、精液及尿液DNA检测期推断,其传染期至少可达2个月;寨卡病毒主要经虫媒传播,但也可能通过母婴、血液及性传播.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以及其他神经和自身免疫综合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仍需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依靠灭蚊、防蚊可阻断绝大多数的寨卡病毒感染,但仍需采取更多的措施预防寨卡病毒通过母婴、血液及性传播.该病目前仍有一系列的流行病学问题尚待解决,亟需更多的研究以全面地了解其流行病学规律.

  •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中西医结合疗法Meta分析

    作者:彭小燕;马金昀;程晓东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区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以及周围神经,故本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硬化,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并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Kurtzke扩展残疾状态量表(Kurtzke Exte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神经功能体征评分、复发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有效率、Hughes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终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0项研究观察EDSS评分,9项研究可提取有效数据,MD值为-1.07,95%CI为-1.79,-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项研究观察有效率,OR为5.91,95%CI为3.5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研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MD值为0.30,95%CI为-3.7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0.05);3项研究进行神经功能体征评分,MD值为-2.11,95%CI为-6.86,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05);3项研究观察复发次数,MD值为-0.41,95%CI为-0.5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研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项研究可提取有效数据,OR值为0.20,95%CI为0.03,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林-巴利综合征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599例研究对象.纳入的9篇文献中,有9项观察了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OR值为3.38,95%CI为1.87,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研究观察了Hughes评分,MD值为-0.41,95%CI为-0.7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提高了其有效率,减少了复发次数以及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于格林-巴利综合征而言,同样在有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改善了其肢体功能情况,进而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补中益气汤配合西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67例

    作者:尹昌浩;李思瓯;罗海龙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配合西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设立对照分析,对照组接受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及补充B族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汤剂治疗;两组各66例,疗程均为20 d.结果:两组肌力评分、恢复时间、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亏虚配合西药治疗GBS疗效显著.

  • 王松龄教授辨治格林-巴利综合征验案分析

    作者:宫剑鸣;申法涛;赵彦青

    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经验.认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理基础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结合病例总结临证辨治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方法,即实者以清热化湿、活血解毒为主,兼顾补虚通络;其虚者以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为主;兼顾活血除湿.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注重三因制宜;处方灵活,用药安全.

  • 电针合康复训练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35例

    作者:杨卫杰;曹晶晶;曹轶

    目的 观察电针合康复训练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2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纽ADL积分比较P<0.01,治疗组ADL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该方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陈风清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以渐进性、对称性肢体麻痹为特点,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甚者出现呼吸肌及颅神经麻痹.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住院5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总结如下.

  • 针刺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婷;李金波

    患者男,24岁。主因四肢无力伴下肢肌肉萎缩2年余,于2014年1月20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年前因四肢麻木,双下肢无力4个月于2012年7月11日就诊于天津环湖医院。脑脊液检查:潘式实验(++),有核细胞10,病理涂片见较多淋巴细胞;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源性损伤,上下肢F波异常。诊断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使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2个月,效果甚微,后辗转各处接受治疗,但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改善肢体功能就诊于本院康复科。刻诊:患者四肢麻木、无力,行走需搀扶。不肿,无痛。查体:四肢肌张力降低,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双侧腓肠肌萎缩,两足底浅感觉减弱,蹒跚步态。追溯病史,患者自诉初发病3周前出现过“感冒”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二便调。中医诊断:痿证,脾胃气虚;西医诊断: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原则:调神益气,疏经通络,濡养筋脉。予以醒脑开窍疗法配合手足阳明经排刺治疗。取穴:水沟、极泉、内关、委中、阳陵泉、地机、三阴交及手足阳明经上部分腧穴。操作方法:极泉、委中施提插至患者肢体抽动后出针,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用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为度,阳明经排刺由肩髃沿手阳明经脉走行至合谷、由髀关沿足阳明经脉走行至解溪,针距为1.0寸,皆施平补平泻手法,阳陵泉、地机接电针,以患者能耐受的大量为度,予断续波刺激。留针30 min,日行2次。针刺治疗期间并嘱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治疗过程:治疗2个月后,患者自觉下肢力量增强,可独立行走。查体: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腓肠肌肌容积较前增大,下肢远端感觉异常有所好转。患者自觉下肢力量增强,可独立行走。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作者:郭爽;王锋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核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为主的针刺大法,选穴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且强调针刺手法量学标准,笔者将之用于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获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雷公藤多甙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张旭;夏君慧;叶好好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方法: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43例,以分层随机原则分为2组,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照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治疗,并取静脉血和脑脊液配对标本2ml,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结果:(1)治疗前GBS患者血清、脑脊液中IL-6测定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2)治疗前GBS患者脑脊液中IL-6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相关密切;(3)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降低的程度亦是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中IL-6可作为GBS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雷公藤多甙抑制脑脊液患者的异常免疫应答优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 针灸疗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32例

    作者:杨常青;孔月晴;许瑞华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弛缓性瘫痪疾病之一,病变主要波及周围神经的髓鞘和轴索.2005~2009年,我们应用针灸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GBS 32例,现报告如下.

532 条记录 1/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