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胃肠汤在胶囊内镜检查术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林瑞华

    目的:探讨中药胃肠汤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180例病人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中药组口服胃肠汤,常规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两组在肠道路清洁程度、胶囊内镜检查效果及胶囊排出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中药组肠道清洁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检查效果显示图象更清晰,胶囊在完成图象拍摄后较常规组更快排出.结论:服用中药胃肠汤在胶囊内镜检查中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疾病的诊断率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 循证护理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作者:卞秋桂;王颖;张道权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确定护理问题,检索有关文献,评价相关实证,制定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并应用于65例拟实施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的肠道准备中.结果:通过循证护理方法为病人提供了新、科学、有效的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65例病人均获得了清晰的图像,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结论:循证护理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是护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 胶囊小肠镜检查的护理

    作者:云青青

    总结46例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包括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检查前肠道准备工作、掌握胶囊内镜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和病变阳性率.

  • 便秘病人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探讨

    作者:郭广英;郝亚杰;姜瑞琴;卢干;高峻;李左军

    目的::探讨便秘病人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35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便秘病人按肠道准备方法不同分为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A组,n=17),乳果糖加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B组,n=18),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所见肠道清洁程度评价效果。结果:B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清洁效果而言,乳果糖加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便秘病人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 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初探

    作者:郭广英;张晔;倪文智;卢干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本院所引进重庆金山科技公司研发的国产胶囊内镜OMOM图像诊断系统,对35例受检者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35例均检查成功,未发生胶囊滞留.6例因胃肠动力障碍未过回盲部;仅1例糖尿病患者胶囊于78 h排除体外,3例发生中途信号中断近10-40分:结论:胶囊内镜主要适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同时对途经的食管、胃、部分结肠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探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胶囊内镜的诊断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注意事项
  •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附33例分析)

    作者:白莲梅;吕艳萍;秦二平

    目的:小肠是消化道中长的一段,由于它的弯曲和游离度大,现有的诊断技术不尽如人意,致小肠疾病很难诊断,而胶囊内镜(M2A)能发现小肠内的微小病变.方法:自2008年11月,我们对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造影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33例小肠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及腹痛28例.结果:33例中发现病灶27例(81.80%),包括血管发育不良、静脉扩张、息肉样病变、黏膜下肿物、Crohn's病、淋巴结增生等,其中11例同时存在两种病灶.结论:胶囊内镜小肠疾病诊断阳性率达81.80%,故胶囊内镜检查对诊断小肠病变具有特殊诊断价值,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 OMOM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临床探讨

    作者:高峻;李左军;邢建华;刘彬;张晔;卢干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对照分析30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用3种不同方式进行肠道准备后进行肠道的清洁.结果:发现A、B、C 3种方式使用后小肠达到良好清洁度的百分率分别为40%、77.7%、100%.结论:口服甘露醇加恒康正清(复方聚乙二醇散)可为胶囊内镜检查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术前肠道准备方法.

  • 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子建

    胶囊内镜又名医用无线内镜,是一种患者口服的内置摄像和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包括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三部分.现将胶囊内镜近年来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 有关消化道出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问题

    作者:

    1平时我们应该如何识别消化道出血?
      当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出现反酸、恶心、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继而在大便时发现解出的大便颜色变深,呈柏油样黑色(即如同墨汁样颜色)或暗红色大便,甚至呕吐暗红色液体,则怀疑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此时就应立即去医院就诊,要借助实验室检查(如大便隐血试验)和特殊检查(如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等手段来明确诊断,查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原因。

  • 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云林;瞿晴

    自从19世纪末内镜诞生以来,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便开启了新的一页.正是因为胃镜和结肠镜的发展,使上消化道和结肠疾病的诊断变得一目了然.但小肠却因其迂曲冗长,一直是消化道检查中的一个盲区.传统的小肠镜因其技术性能的局限性,难以到达小肠远处.许多因病变位于小肠深处,胃肠镜检查呈阴性的消化道症状,如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等难以找到其明确的病因.近年来,得益于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的发明和应用,基本实现了全消化道的无盲区检查.

  •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子其;陈孝

    以往小肠疾病的检查主要依靠小肠钡剂造影、小肠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腹部CT等,且只能对部分病因作出诊断.胶囊内镜问世及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填补了小肠缺乏可视性检查的空白,使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作者:智发朝

    小肠是消化道长的器官,其疾病种类也很多,如感染性炎症(细菌、寄生虫等)、克罗恩病、肿瘤、肠管或血管畸形等.对其检查手段虽然很多,如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核素扫描、选择性动脉造影、B超、CT、MRI、PET等,这些方法解决了临床部分问题,但都有其局限性.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应用,目前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并越来越呈现出其卓越的功能.对小肠疾病的诊疗,常用的内镜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 应用胶囊内镜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作者:孟艳鸽;郝庆;李岩

    过敏性紫癜(HSP)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或Schonlein-Henoch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1].其中腹型HSP多以腹痛、呕吐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容易误诊,延误治疗,而早期行内镜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治.我院近年收治1例腹型紫癜患者,依据胶囊内镜下肠黏膜典型病理改变得以明确诊断,现分析总结如下.

  • 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发病机制及新分类

    作者:王巍峰;杨云生

    非特异性小肠溃疡(nonspecific small bowel ulcers)是指一类原因不明的位于十二指肠以远到回肠之间的溃疡性疾病.以前认为小肠溃疡罕见,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多在并发肠梗阻、肠穿孔、消化道出血才引起临床注意,多数需要手术才能明确诊断,甚至尸检时才发现[1].但随着胶囊内镜、双气囊和(或)单气囊小肠镜的推广,小肠溃疡的发现率在不断提高[2],部分患者经过系统检查可以明确溃疡的病因,但有部分患者终仍无法查清溃疡的病因,从而被认为属于非特异性小肠溃疡.迄今为止,人们对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的认识还不够,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明确.随着病例累积及研究的深入,对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尝试对非特异性小肠溃疡进行科学的分类.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小肠胶囊内镜研究新进展

    作者:薄陆敏

    小肠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一直以来被视为检查小肠盲区的理想选择.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提升其检查质量和诊断率.临床上常用的胶囊内镜为以色列Given公司的PillCam SB2,此外还有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的endocapsule、中国金山公司的OMOM胶囊内镜以及韩国的Miro-Cam胶囊内镜.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MiroCam胶囊内镜与PillCam SB2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率相当[1].Dolak等[2]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MiroCam胶囊内镜与EndoCapsule在OGIB的诊断率和全小肠完成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
  • 小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进展

    作者:王亚楠;李景南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正常的吸收过程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多种疾病过程中存在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功能障碍不仅造成主要营养物质的缺乏,而且会因缺乏某种特殊物质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更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各种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1].引起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的原因错综复杂,随着胶囊内镜、小肠镜等辅助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小肠不再是检查的盲区,多种检查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小肠病变并提供病理学证据,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2].本文就近年来小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如下综述.

  •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专用结肠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所以,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决定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在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现更新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指南
  • 胶囊内镜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吴姗;戈之铮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诊断方式,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已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目前胶囊内镜主要包括:胶囊食管镜、胶囊胃镜、胶囊小肠镜及胶囊结肠镜,真正做到了全胃肠道覆盖,给胃肠道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突破.文章结合目前主流的几种胶囊内镜形式,回顾胶囊内镜的研发及应用历史,从临床需求出发,展望胶囊内镜的未来发展方向.

  • 胶囊内镜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胃肠道黏膜损害中的应用

    作者:严晓南;邹文斌;廖专;李兆申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胃肠道黏膜损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的消化道检查方式,检查范围已从小肠逐步扩展至食管、胃、结肠.目前,胶囊内镜已成为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小肠黏膜损伤的主要方式,其优势在于诊断准确性高、且患者依从性高,有利于长期随访和反复评估黏膜损伤情况.未来,应用磁控胶囊胃镜观察胃部黏膜损伤将是下一个研究热点.

  • 功能性胶囊内镜研发新进展

    作者:孙晖;蒋熙;邹文斌;廖专;李兆申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助推器,将改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自胶囊内镜诞生以来,各种功能的胶囊内镜不断被研发,从被动观察到主动操控,从单一图像诊断到复杂多参数检测,比如温度和pH监测等,甚至具有药物输送和手术操作等功能.目前功能性胶囊内镜大部分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广泛投入市场以用于临床一线.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动力 治疗
734 条记录 11/37 页 « 12...891011121314...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