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点胶法在内镜结直肠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建国;许晶;祖宏;李宝玲;何宝通

    目的 探讨点胶法在ESD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经我院内镜中心行点胶法内镜结直肠ESD的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消化道ESD治疗适应症.首先对结直肠病变进行染色确认边界,然后进行标记、注射,切边,剥离,当已剥离组织遮挡视野时采用点胶法将其胶黏到远处黏膜,从而暴露黏膜下层,继续完成剥离.结果 15处结直肠病变采用点胶法均实现整块切除,平均操作时间约40.5 min,无迟发性出血与穿孔发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点胶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的黏膜下层暴露方法,有助于缩短ESD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 IT2刀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配合与体会

    作者:高文月;王芳;熊英;哈妍;程亚红;耿焱;李元平

    目的 探讨第二代IT刀(IT2)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配合技巧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经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消化科应用IT2刀进行的ESD术共175例,其中食管病变28例、胃病变86例(贲门胃底17例、胃体14例、胃窦55例)、结直肠64例(结肠57例,直肠7例),分析病变整块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电刀成功止血情况、穿孔发生率等指标,体会术中护理配合等要点并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ESD术,其中150例整块切除病灶(85.71%)、25例分块切除(贲门胃底3例、胃体2例、胃窦胃角13例、结肠5例、直肠2例);平均手术时间(33.2±16.4) min;18例术中出现穿孔(10.28%),其中因病变来源固有肌层采取主动穿孔13例(7.43%)、黏膜层病变ESD术中穿孔5例(2.85%),所有穿孔均成功封闭;几乎所有病例术中均可见少量出血或较大出血,仅应用IT2刀成功止血122例(69.71%),其他均应用热止血钳成功止血.结论 应用IT2刀行ESD术是比较安全,其具有不易导致术中穿孑孔、止血方便,切开深度易控制等多种优点,但也具有无法进行初始黏膜切开及在直肠区域应用困难等缺点,因此,在ESD术中应根据病变位置及各种电刀的特点进行选择合适的电刀.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38例

    作者:金海林;韩树堂;肖君;张其德;孙仁虎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治疗的38 例直肠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ESD治疗,本文对其内镜下表现特点、并发症及疗效等数据进行总结.结果 38 例直肠NENs患者均成功地接受ESD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6.5±7.2) min,所有标本全部经病理确诊,基底切缘和侧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整块切除率为97.4%.共有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分级:G1、G2和G3期分别为36例、2例和0例.术后随访1~74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 ESD治疗不超过15 mm的且未侵犯固有肌层的直肠NENs安全、有效.

  • 新型SB刀在消化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操作中的应用

    作者:杨霞;章宏;杜爱民;毛勇

    目的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现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消化道肿瘤的ESD操作中,由于手术钳的作用局限性,可使ESD操作的难度增加,安全性降低新型的SB刀Jr(超小型)是一种使用单极高频电的剪刀式手术钳,其设计和功能的特殊性降低了ESD的操作难度.本研究旨在明确此新型剪刀型SB刀Jr在消化道ESD操作中的功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解放军第八十五医院消化内科经新型剪刀型SB刀Jr行ESD手术切除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2例,观察消化道肿瘤的部位、切除肿瘤病灶的大小及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2例患者的肿瘤均被整块切除,切除黏膜的平均大小为38.2 mm,平均操作时间为58.5 min,术中无穿孔、无大量出血或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全部ESD操作仅通过新型剪刀型SB刀Jr全部完成73.9%(68/92).结论 新型剪刀型SB刀Jr在消化道肿瘤ESD操作中的功效显著,降低ESD操作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其安全性.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李贞娟;柴宁莉;令狐恩强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治疗食管早癌主要的手段.目前,ESD可将食管大面积早癌甚至食管环周的病变进行完整的剥离,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通过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病理诊断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及评估患者的预后.但是,食管早癌发症主要为食管狭窄.目前,对于食管狭窄的预防,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对近些年来食管早癌ESD术后狭窄预防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预防食管狭窄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黏膜肌层或下层食管癌的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斌;杨煜;孙益峰;华荣;叶波;顾海勇;李志刚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侵犯食管鳞癌的指证选择和早期结果.方法 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食管外科2014年6月—2017年6月行ESD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选取其中病理侵犯深度至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1a-M3~T1b)的22例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中段16例,食管下段6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综合治疗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 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行R0切除10例(45.5%);R1切除12例,其中基底切缘阳性3例,侧切缘阳性9例;标本病理分型T1a-M39例(40.9%),T1b 13例(59.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随访过程中并发食管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术3例(13.6%).术后再治疗患者7例,4例接受挽救性手术(其中1例为术后6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3例接受放化疗.手术切除情况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274),与病变长度无相关性(P=0.2659).结论 ESD切除结合放化疗可作为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侵犯早期食管癌的治疗选择,手术切除情况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病变长度无相关性.

  • ESD及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云云;王晓燕;王玉欣;刘伟;朱季军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下肿瘤等病变行ESD或STER治疗.结果:36例黏膜下肿瘤均完整剥离,大直径6cm;病理证实9例平滑肌瘤例、间质瘤25例、食管囊肿1例;异位胰腺2例,ESD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60±7.61min;STER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为45±6.57min,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止血,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发生;1例发生穿孔,经内镜金属夹封闭、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ESD和STER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与ESD相比,STER可以更好的避免食道穿孔后导致的气胸、脓胸,故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更适合STER治疗.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陆芸

    目的:研究与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变的52例患者(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主要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高达100.0%,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1.9±17.4)min,患者的平均病灶直径为(2.8±1.4)mm.经过手术病例检验,结果显示高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5例,印戒细胞癌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有3例标本出现了基底部肿瘤侵犯,没有患者出现了切缘阳性病例.有2例患者出现了疾病复发的情况,复发率高达3.8%,复发的患者均采取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早期胃癌(EGC)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灏;刘永伟;彭仁群;左维;苟菊花;李宇;肖文波

    目的:探讨分析内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消化中心和重庆市荣昌区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2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采用内经黏膜下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差异比较基本一致(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行内经黏膜下剥离术,获得与传统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治疗早期胃癌的选择方案之一.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块病变的疗效

    作者:袁永翀

    目的 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块病变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盲选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收的消化道肿块病变患者100例,任选其中50例作为EMR组,在治疗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另外50例患者作为ESD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上比较,ESD组手术时长显著高于EMR组,且患者整体住院时间也高于EMR组;但在治疗效果上进行比较,ESD组患者整块切除率以及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患者,并且EMD手术能够切除更大的病灶,治疗效果EMD组更为显著.结论 对于外科手术而言,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块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具体通过哪种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还是要根据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合理选用.

  •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作者:王秀玲;王丛丛

    目的:研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使用ESD术进行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加强对ESD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疗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

  • 探讨治疗性护理支持对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黄义珍

    目的 研究在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围手术期应用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治疗性护理支持,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胃肠减压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7.2%,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围手术期应用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评价

    作者:卢先红

    目的 研究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广基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肛门直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18.60%,复发率分别为2.33%、11.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P<0.05.结论 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经粘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对食道平滑肌瘤的治疗价值研究

    作者:徐朝阳;马水英

    目的 初步探讨经粘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对食道平滑肌瘤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对30例病灶位于食道粘膜下层的平滑肌瘤行STER,观察其疗效,并与同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33例食道平滑肌瘤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行STER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切除病灶,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个月无复发.与ESD治疗病例相比,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禁食天数均较好;STER术中钛夹使用个数、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少于ESD组.结论 STER对食道平滑肌瘤的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

  • ESD在胃黏膜病变中运用探讨

    作者:保雪东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入我院治疗的6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切缘情况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1.8±11.8)min,长于对照组的(30.6±10.2) min,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观察组切缘阳性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马晓伟;王艳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17年8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序号,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各项指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禁食水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P<0.05;跟踪了解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6.46%,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减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 放松训练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朱敏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2次/d,20min/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PSQI、SA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PSQI、SAS总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SQI、SAS总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ESD患者焦虑情绪.

  • 舒适护理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会灵;蒋玲;杨雪梅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护理的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缪燕

    目的 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8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ESD治疗,配以熟练的配合和细致的护理.结果 术中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予热活检钳止血后出血停止,2例迟发性出血,量较少,药物治疗及禁食后症状好转.术中未出现穿孔病例,术后无出现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ESD是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熟练的术中配合及细致的护理是顺利完成ESD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障.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广基癌前病变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马岩林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广基癌前病变的并发症和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早期癌患者共计80例,行EMR治疗者31例,行ESD治疗者49例,分析对比2组患者在手术时长、切除物大小、并发症等数据差异.结果:EMR组在并发症概率和手术时长方面明显优于ESD组,ESD组切除物明显大于EMR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结直肠广基癌前病变效果明显,并发症和手术时间较EMR组无明显优势,临床上需谨慎选择,术者需不断提升自身手术技巧,方能将并发症减少到低.

794 条记录 39/40 页 « 12...3233343536373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