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

    作者:蔡斐;董一鑫;石学敏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我国临床研究发展现状及中医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策略和实践

    作者:胡嘉元;张晓雨;蒋寅;孙杨;李幼平;田贵华;商洪才

    临床研究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我国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中医领域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加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过程监管、结果报告及证据转化等环节的设计、优化和实施,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证据质量.团队通过建立中医群体、个体相结合的研究评价方法、报告标准和质控技术,以及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和贝叶斯分析等个体化研究方法,整合了中医临床研究的多来源证据体,并应用药症关联网络方法研究并阐释中医临床多途径微效应的特色机制,逐步形成全面整体验证中医临床疗效的方法和技术体系,为中医临床研究的良性发展提供方法学支撑.

  • 中医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现状、方法与思路

    作者:王俊文;赵英凯;王琦;于彤;李敬华;杨策;崔蒙

    中医个体化诊疗的信息载体是各种载体的病历记录.本研究简单回顾了中医药个体化诊疗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包括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引入了时间维度的动态评价;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真实世界研究的开展.并且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针对病案数据的中医药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方法,单独计算和评价每一次或多次诊疗的疗效.

  • 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着力点

    作者:张军平;吕仕超;朱亚萍;耿晓娟;袁卓;许颖智;彭立;周亚男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临床疗效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科学、客观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病证结合模式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现状,同时指出了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着力点.

  • 概述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的量化研究

    作者:王寺晶;许朝霞;王忆勤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影响全球的疾病,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中医通过四诊信息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辨证分型,通过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业内仍然缺乏哮喘规范化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评价标准.本文基于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哮喘辨证分型的现状、哮喘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哮喘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明确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关于中医药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的思考

    作者:李幼平;程峰;冯莉

    中药和西药两种疗效评价体系各有其优缺点,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循证医学疗效评价体系可作为二者有益的补充和借鉴.选择西药无计可施而中医药疗效确切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借鉴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的现有临床研究资料,建立中医药临床疗效数据库,对其中高质量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根据回顾性研究的结果,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设计严格规范的前瞻性临床试验(RCT),以常用西医疗法为对照,从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此举将大限度地展示中医药疗效优势,有助于建立能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同时被国际认可的疗效评价体系.经循证医学严格评价确证中医药临床疗效后,充分运用基因组、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探讨中药的复合作用,终以"国际通用的医学语言"阐明中药、特别是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 IgA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聂莉芳;于大君

    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8%-49%,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IgA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血尿,也可以伴蛋白尿.目前对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尚无特效西药.美国<肾脏病学>(1999年)认为:"持续镜下血尿是低程度炎症的反映,与该病预后不良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与疗效,值得重视与深入研究.鉴于此,"IgA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 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探索——脑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王秀坤;李家实

    将受体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引用到中药鉴定研究领域,从受体角度,从中药生物效应入手,提出了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的归经、功能主治为线索,通过高效液相、液一质联用、气-质联用等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对机体生物分子(受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承认的中药质量评价、控制方法,方法的表征体现为有效成分含量或有效成分半数有效浓度ECso值、半效抑制浓度IC50值、表观解离常数K值".本文是继2002年本刊第3期"受体技术与中药研究"一文之后,以脑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就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的技术路线及实验操作进行介绍.

  • 临床痊愈比例超高时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证候疗效评价的影响

    作者:王文萍;李晓斌;李晓;王华伟;张君;杨关林

    目的:探讨六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在原赋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改良的赋分方法和三项破坏性的赋分方法,并选取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408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或破坏性赋分方法分别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此项试验中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及破坏性赋分方法1、2、3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在97%以上,临床痊愈率也在66%以上.总体疗效与单项中医症状的疗效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均无显著性差异,与破坏性赋分方法1、2、3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该临床试验的408例受试者,共有2856项症状,除去入组时中医症状评分为"0"的71项,出组时中医症状为"0"的占2278项,从入组时有症状变为出组时无症状("0"分)的比例占81.8%.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试验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的评价,并没有因赋分方法的优化与劣化而改变,这可能与该项试验中患者出组时症状评分为"0"的比例超高有关.由于这一比例的升高,使得原赋分方法与这五种赋分方法在中医症状评分为"0"时,比较起来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无法体现赋分方法内涵的改变,因此无论赋分方法是否合理,主次症的项目如何改变,也不会改变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的评价.也就是说,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临床症状痊愈患者(症状评分为"0"者)所占比例超高时(大于80%),中医症状赋分合理性的研究失去了意义.

  • 关于中医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作者:孙喜灵;郑秋生;王振华;王永华;刘孟安

    通过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发现中医证候内蕴点集拓扑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线性结构,从而展现出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可以开展证候的发生规律研究,呈现出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不同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来阐释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实现证候“数学结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的3个层面客观量化表征;可以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证候不同形式的理法方药精准对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建立中医证候治法与方药的仿真数据平台;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实现单一证候、复合证候及其证候群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诠释提供新的概念。

  • 证候疗效评价关键科学问题刍议

    作者:胡镜清

    证候目前已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症状与体征量化后的中医证候记分近些年来已广泛用于评价中医药干预效果.但因其存在所测量的结局层面定位不清、诊断与评价属性混淆、证候动态变化测量困难等关键科学问题未能解决而备受争议.着力研究并逐渐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是挖掘证候疗效评价的科学内涵,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 证候 疗效评价
  •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若干思考

    作者:元唯安;朱蕾蕾;胡薏慧;汤洁;彭鹏;蒋健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内热点及难点问题,但是当前相关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中医临床疗效评议研究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少学术争议。笔者认为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之前,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中医临床疗效的概念及其评价。近年来,已有国内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将为解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 基于矩阵分析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宇文亚;李周利;沈舒文;郭丽媛;刘力;杨志宏;惠建萍

    目的:探索矩阵分析法在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范例,临床选择经“虚实标本证候辨识数据库”辨识的CAG 5种虚实相兼证候共100例,采用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的证治方法治疗,半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证候矩阵、治疗矩阵、效果矩阵模型的变量测算及误差矩阵推导,推算出疗效值.结果:虚实标本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总体症状的疗效为0.4~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表明矩阵分析法可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

  • 构建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郭家娟;崔英子;魏岩;邓悦

    整体观念是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理论,在构建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的过程中,借助对心病内涵及外延的界定,除考察其临床症状外,还应在原有宏观基础上,将中医的四诊与现代心血管疾病的各种诊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疾病疗效进行微观化定量评价,构建完备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

  • 中医治疗肿瘤评价方法现状与体会

    作者:林洪生;张英

    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科学、客观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 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伊艳杰;马洪宇;宁利群

    目的:价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前后对照设计,观察60例虚寒型体虚易感患者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后1年内外感发生次数、症状积分及症状持续时间等,并与治疗前1年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药物穴位贴敷治疗后1年内外感发生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发生外感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症状持续时间亦明显缩短,与穴位贴敷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能减少虚寒型体虚易感者发生外感的次数,同时能减轻临床症状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 针刺激痛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静;董宝强;张卉萍;谭翠蝶;宋杰;张鹏

    目的:观察针刺激痛点与传统经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 KO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激痛点针刺组,50例)和对照组(传统经穴针刺组,50例)。治疗组按照激痛点选穴规律进行针刺;对照组按照传统经穴选穴规律进行针刺。1次/ d,30 min/次,7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 d,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愈显率为34.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愈显率为56.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VAS、WOMAC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激痛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佳疗效,是治疗本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杰;王军龙;徐琳;韩煜;董宝强

    目的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观察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经穴组、经筋辨证组和结合组.分别针刺传统经穴、循经筋阿是穴及两者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针刺疗效,同时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体表温度变化情况.结果 针刺经筋辨证组和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经穴组(P<0.05),经筋辨证组和结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红外热成像比较发现各组治疗前后各观察点的体表温度都有明显变化,部分观察点体表温度变化结合组明显高于经穴组和经筋辨证组(P<0.05),也有部分观察点体表温度经筋辨证组高于经穴组(P<0.05).结论 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结合经穴治疗效果较好,红外热成像技术在KOA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 天宁饮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及机理探析

    作者:全亚萍;王玮;王念;李方;吴年宝;陈顺中;邢雪梅;常华军;朱正凯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及血清5-HT、CGRP的影响,了解天宁饮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口服天宁饮,对照1组按不同证型给予汤药,对照2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3组患者用药前后头痛的改善情况及血清5-HT、CGRP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头痛各积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为效率77.5%、7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血清5-HT含量升高及CGRP含量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天宁饮可明显减轻头痛症状,对5-HT及CGRP水平的调节作用强于分证论治及盐酸氟桂利嗪。

  • 复方砂金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对创口瘢痕预后的影响

    作者:樊点莲;侯秀英;傅松涛

    目的:研究复方砂金石混悬剂的制备与质量评定方法,观察其对手术创口疤痕预后的影响。方法以砂金石、氧化锌、甘油为主药制备复方砂金石混悬剂,利用沉降体积比对混悬剂进行质量鉴定。将68例头颈部手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于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在皮肤创口使用本品,连续4个月观察对患者刺痛、瘙痒和紧绷感等自觉症状,以及该药物对创口瘢痕色泽、痛痒感、硬度和厚度的影响。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观察组中96.3%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优于对照组(62.5%)(P ﹤0.05);观察组中96.3%患者疤痕基本软化或消失,充血反应与刺痛瘙痒症状明显减轻,色泽转暗与正常皮肤基本相近,硬度变软,厚度减薄,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3.8%)(P ﹤0.05)。结论复方砂金石混悬剂对瘢痕修复具有明显促进修复作用。

2678 条记录 6/134 页 « 12345678...1331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