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作者:吕伟;梁远波;孙兰萍;郭黎霞;王宁利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各地患病率存在很大差异.紫外线与只光照射、老年、男性、乡村生活、低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吸烟、饮酒、遗传因素等被认为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紫外线是主要危险因素.

  • 药物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作者:尹明阳;潘志强

    翼状胬肉(pterygium)术后复发是目前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为此常联合药物治疗以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抗代谢类药物为传统的预防复发用药,其中丝裂霉素C因其药源问题已限制临床应用,5-氟尿嘧啶效果较弱.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环孢素A和干扰素成为新型的手术联合用药,可发挥抗增生和抗新生血管的作用,从而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但药物的成本高,远期效果不明确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复发 药物
  • 切割和粘贴:一种无缝线小切口术式用于翼状胬肉的外科治疗

    作者:

  • 006 翼状胬肉的眼表改变

    作者:

    关键词: 翼状胬肉
  • 翼状胬肉与眼疾患

    作者:

    关键词: 翼状胬肉
  • 北京农村老年居民翼状胬肉患病情况分析

    作者:梁庆丰;金秀英;游启生;杨晓慧;崔彤彤;王爽;徐亮

    目的 调查北京远郊区县55岁以上农村居民翼状胬肉患病情况,明确翼状胬肉的患病与年龄、性别及环境的关系.设计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08年北京10个远郊区县、142个乡镇白内障筛查时有外眼像的22008位农民(年龄55~85岁).方法 采用眼底照相机进行外眼及眼底照相,将病史及影像资料传至互联网数据库上,由眼科专家集中根据影像做出翼状胬肉诊断及分期、分级.主要指标翼状胬肉患疴隋况、分期及分级.结果 22008位农民中翼状胬肉患者911例(4.14%).低纬度、少降水量的大兴及房山两区翼状胬肉平均患病率5.52%,与相对高纬度多降水的密云、怀柔患病率3.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91,P=0.000).男性翼状胬肉患病率(5.60%)明显高于女性(3.48%)(x2=53.996,P=0.000).随着年龄的增加,翼状胬肉患病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48,P=0.146).进行期翼状胬肉占患者总数的43.3%.侵入瞳孔区的IV级翼状胬肉占患者总数的44.3%.结论 北京远郊区县55岁以上农村居民不同地域、不同性别间翼状胬肉患病率存在差异.进行期翼状胬肉及侵入瞳孔区的IV级翼状胬肉患者多.(眼科,2009,18:114-117)

  • 山东省部分医疗机构开展翼状胬肉手术情况的问卷调查

    作者:侯谊谊;张怡琳;宋鹏;高华

    目的 分析山东省部分医疗机构翼状胬肉手术的开展情况,以便配合山东省卫生强基工程做好翼状胬肉规范手术的推广.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参加2009年翼状胬肉手术临床应用技术推广培训班的73所医院.方法 对来自73所医院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指标能否开展眼科显微手术、是否配有独立科室及病房、翼状胬肉手术每年开展例数、开展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认为恰当的推广方式、培训班大收获等.结果 现场共发出调查问卷75份,收回73份.省级医院10所(13.70%),市级医院43所(58.90%),县区级及以下医院20所(27.40%).73所(100%)医院均能开展显微手术;68所(93.15%)医院备有独立科室及病房.年手术量小于50例的10所,50~100例的34所,大于100例的29所;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的45所;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14所;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7所;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的7所.省级医院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率<10%的比例为88.89%,市级医院为58.06%,县区级及以下医院为20%.32所(43.84%)医院认为培训班为适宜推广方式;51所(69.86%)医院认为培训班大收获是学习手术技巧.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是目前山东省部分医院采用的主流手术方式,且复发率低.利用培训班授课对规范翼状胬肉手术、提高操作水平有益.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对比研究

    作者:蔡春梅;付湘媛;张晶;邓江稳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治愈及复发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眼科应用上述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并有随访记录的翼状胬肉患者193例(217眼).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93例(217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3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A组)73例81眼;羊膜移植组(B组)54例63眼;单纯翼状胬肉切除组(C组)66例73眼.术后平均随访1年(12.2±2.3)月,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 随访期间,A组复发4眼,复发率为4.94%;B组复发10眼,复发率为15.9%;C组复发23眼,复发率为31.5%(A与B组、A与C组、B与C组相比,x2值分别为4.828、18.746、4.498,P值分别为0.028、0.000、0.034).随访期内,A组未发生睑球粘连,B组有1眼(1.59%)出现睑球粘连,C组有8眼(10.96%)出现睑球粘连.结论 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羊膜移植术相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较好的手法方法.

  • 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等眼表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敏;赵刚平;何锦贤;黄智;郑霄

    目的:观察用人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角膜热灼伤、化学伤、睑球粘连等眼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人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46例65只眼,其中复发性翼状胬肉16只眼,假性翼状胬肉1只眼,角膜热灼伤、化学伤3例4只眼,睑球粘连2例2只眼,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结果:随访3~11个月,羊膜移植手术均一次成功,无免疫排斥反应.翼状胬肉组,角膜透明,无新生血管,巩膜面结膜覆盖良好,充血消失;2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1%,成功率96.9%.3例(4只眼)角膜热灼伤、化学伤者,术后均未见继续溶解、穿孔.睑球粘连者,结膜囊形成,睑球粘连松解,眼球活动基本正常.结论:人羊膜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等眼表疾病较有效方法,它可抑制结膜下及角膜纤维化,促进结膜、角膜的上皮化.

  • 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地形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纳;邹留河;苏晓铎;潘志强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的长度、宽度及胬肉覆盖角膜的面积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以及术后的改善情况.方法:对翼状胬肉33例,45只眼患者术前进行检影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术中测量翼状胬肉的宽度及长度,对翼状胬肉的宽度、长度及面积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不对称指数(SAI)及角膜散光进行相关性研究;随访23例,28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术后的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找出好的手术时机.结果:术前翼状胬肉的长度与角膜散光(r=0.304,P=0.042),SRI(r=0.478,P=0.001)和SAI(r=0.507,P<0.001)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翼状胬肉的宽度及面积与SRI(r=0.490,P=0.001;r=0.599,P<0.001)和SAI(r=0.508,P<0.001;r=0.583,P<0.001)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散光却与SRI及SAI(r=0.253,P=0.093;r=0.268,P=0.075)无明显的相关性.术后只有角膜散光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3),而SRI及SAI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423;P=0.143).结论:翼状胬肉的出现、生长及其手术切除对角膜的球面性、规则性以及散光均有影响,而有些影响是不能通过手术解除,所以本研究建议可适当地提前手术时机.

  • 翼状胬肉恶变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刘国义;吕红梅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7岁.因右眼内侧增生物11年,其头部快速生长一周,于2003年1月12日来本院就诊.患者先天性聋哑.11年前家人发现右眼内侧有一三角形增生物,生长缓慢,偶有红肿,局部滴药后缓解,经多次检查,诊断为翼状胬肉(右).

  • 不同术式的翼状胬肉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雷流星;刘开太;陈明

    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式繁多,文献报告术后复发率可高达30%~50%[1],为探讨不同术式对翼状胬肉的疗效,作者自1998年3月至2000年5月,分别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第一组),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第二组),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第三组),现将资料完整的各组100例,报告如下.

  • 基质金属蛋白酶、凋亡、端粒酶与翼状胬肉

    作者:杨云波;丁正平;张倩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术后复发率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1].现将国外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凋亡、端粒酶与翼状胬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它发生、发展的原因,指导临床治疗.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郑卫东;徐国兴;林雯;胡建章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在胬肉向角膜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牵扯产生散光,或因胬肉生长遮蔽瞳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此外由于充血肥厚的胬肉组织位于睑裂部,还影响患者的美容及身心健康.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复发率高达30%~69%[1].我们自1993年开始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6只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宇雷;周芳;曲毅;冯彩霞;谷华丽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滴用自体血清滴眼液对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翼状胬肉16眼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局部滴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翼状胬肉16眼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术后3 d时自觉症状明显减轻,2周时11眼充血完全减退;对照组4 d时畏光、流泪开始减轻,2周时6眼充血完全减退.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治疗组(3.34±1.52)d与对照组(4.45±1.49)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治疗组术后11眼视力有提高,对照组4眼视力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治疗组1眼复发,对照组2眼复发,两组均无感染.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应用自体血清滴眼液可缩短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减少了复发和感染机会.自体血清滴眼液制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

  • 翼状胬肉手术中无缝线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作者:袁军;王博;刘建荣;赵钰;陈鹏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手术中无缝线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43眼.在进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时均采用眼科专用双极高频电凝止血器对植片和植床进行热凝粘合.观察术后植片的愈合情况、患者的自觉不适症状和复发率.结果 术后除1眼出现植片移位外,其余患眼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术后3d,植片颜色红润,角膜上皮全部愈合,诉流泪、眼磨等自觉刺激症状4眼.随访1年,3眼复发,复发率为6.98%.结论 无缝线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还省却缝线的麻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患者术后拆线的痛苦.

  • 巩膜表层血管烧灼联合推进式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张瑛;张林军;周志云;胡玉红;马秀艳

    目的 探讨改良式胬肉剥离切除及角巩膜缘表层血管烧灼,联合推进式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02例(123眼)原发性胬肉,剥离切除胬肉,巩膜缘附近血管烧灼,球结膜游离端前移缝于距角膜缘1.5~2mm处,术后随访3~36月.结果 随访期内有3眼复发(2.44%),其余全部治愈.结论 此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不伤及健康眼组织,无需特殊材料或设备,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靠.

  • 无缝隙缝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术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杨智;周晶蓉;陈陟;梁莉;刘定军;欧阳俊;李艳

    目的 观察应用无缝隙缝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12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行无缝隙缝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术.结果 随访6~24月,1例复发.结论 无缝隙缝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疗效良好.

  • 干细胞移植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作者:王艳青;刘平;王新

    目的 探讨复发性翼状胬肉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48(4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先行广泛切除,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再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 术后6个月复诊观察,48眼中,1眼复发(1.47%),余47眼随诊1年未见复发,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广泛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手术是复发性翼状胬肉有效的治疗方法.

  • 翼状胬肉手术319眼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范念春

    目的 观察自体近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翼状胬肉234例(319眼)的临床资料.入院后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近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结膜移植片均成活.306眼移植区结膜光滑透明,角膜创面平滑.无复发且无并发症者306眼,手术成功率95.92%.术后复发9例(10眼),复发率3.14%.术后细菌性角膜炎、巩膜融解及巩膜炎各1眼,发生率均为0.31%.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近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肯定,但有一定的并发症.

3019 条记录 9/151 页 « 12...6789101112...1501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