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翼状胬肉3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作者:张金军;刘超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新鲜羊膜移植及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对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161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 A组48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5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C组6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3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48眼中16眼复发,复发率33.33%,B组53眼中11眼复发,复发率20.75%,C组60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3.33%。 C组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17.28,P<0.05);C组与B组比较(x2=11.6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2种不同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作者:墨丽娜;王文坡;吴永会;赵娜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病,手术仍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我科自2000年以来进行钝性剥离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2种方法治疗,现将2术式疗效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 曲安奈德在翼状胬肉不同术式术后应用疗效观察

    作者:赵婓;张敏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泪阜、球结膜下注射在翼状胬肉手术后防止复发的效果.方法:对98 例翼状胬肉患者(56 例翼状胬肉单纯切除,42 例翼状胬肉切除+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术中球结膜下注射5mg 曲安奈德,术后1 周、3 周、5 周再次球结膜下注射5mg曲安奈德.结论: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可安全有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肉芽组织增生及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 曲安奈德在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刘继华;黄田河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后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0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翼状胬肉48例(62眼),均先行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用曲安奈德5mg于术中、术后两周、术后1月局部球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随访1年,应用曲安奈德治疗翼状胬肉无复发,并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曲安奈德是一种安全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药物,可以作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常规用药.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作者:傅少颖;穆华;张旭辉;金迪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22例23眼,术后随访6月~12月.结果:植片全部存活,无排斥反应发生,随访期内仅有1例胬肉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显微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陈爱蔚;张唯伟;李明;董秋红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眼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20眼翼状胬肉施行显微镜下切除联合术中丝裂霉素C棉片(0.4mg/ml)一次性湿敷5分钟,再用200ml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结果:随访3月~18月,18眼痊愈,2眼复发(仅限在巩膜床上).复发率10%,无一例出现虹睫炎,角巩膜坏死,白内障等并发症.结论:显微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优于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

  • 护理干预对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的影响

    作者:戚美华

    翼状胬肉是是由结膜组织增生变性引起的,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物,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胬肉日渐增大,致眼睛涩痛不适,胬肉攀爬至瞳孔缘可引起视力下降,胬肉较大时,妨碍眼球运动[1]。眼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2]。而结合有效护理干预则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复发率,促使患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翼状胬肉术后并发息肉的分析及治疗

    作者:钟彬武;刘洋;韩娟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眼部美观和视力.其发生与紫外线照射,烟尘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可能是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失去屏障作用,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受损的干细胞也可能释放血管增生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达20%~30%.

  • 改良式结膜转移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体会

    作者:叶玉兴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但术后复发率是眼科医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人自2001年~2004年,行"改良式"结膜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42例随诊5月~11月,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80例门诊干眼病病因调查分析

    作者:陆文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门诊干眼病病因。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3年1月我院眼科门诊80例干眼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2组都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同时进行相关病历调查。结果:观察组的BUT与Sit检查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时间用眼、生活环境、翼状胬肉和糖尿病为干眼病的主要病因(P<0.05)。结论:门诊干眼病患者可影响泪膜破裂时间与基础泪液分泌情况,长时间用眼、生活环境、翼状胬肉和糖尿病为主要的独立病因。

  • 结膜瓣原位转移治疗翼状胬肉探讨

    作者:刘承前

    目的:观察球结膜瓣原位转移治疗翼状胬肉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58例(69只眼)患者应用球结膜瓣原位转移治疗初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随访6~12个月58例(69只眼)中,54例(64只眼)翼状胬肉切除干净,角膜上皮光滑,无新生翼状胬肉,3例(4只眼)失访,1例(1只眼)复发,6个月后再次应用该术式联合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球结膜瓣原位转移治疗初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效果可靠、方式易行、可推广的手术方式。

  • 两种自体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国震;于树春;王颙

    目的:对两种自体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翼状胬肉手术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患者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对照组33例患者行单纯自体结膜瓣移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6~24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24个月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在翼状胬肉的治疗方面具有操作简便、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85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春义

    目的 分析与观察翼状胬肉疾病中运用自体角缘干细胞其联合翼状胬肉切除实施移植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临床成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人)和观察组(42人),前者运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自体角缘干细胞进行移植诊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更高,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分析得知,由于进行翼状胬肉疾病治疗中所应用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且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的移植方法 不但便于实施,而且获取容易,使其可以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成为对翼状胬肉予以治疗的良好方式.

  • 改良转移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袁秀云;崔晓颖

    翼状胬肉是外眼常见病,不仅影响视力,且有碍美观.一般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达24%~89%[1].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改良胬肉转移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52例,术后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应用

    作者:陆勤康;赖晓明;王惠云;童奇湖;赵娜

    目的 探讨应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角膜真菌感染所致溃疡的安全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翼状胬肉术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均非全层)16例(1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结果 16例患者治愈率为100.0%;随访观察12~18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从0.1度上升至0.2~0.6度,无复发.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的术式,具有及时控制感染和复明的作用.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佳时机探讨

    作者:段海霞;杜振亚;王班伟;蒋兆荣;李丹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佳时机.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药A组、用药B组及用药C组,每组各30例.4组患者术后均使用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凝胶涂眼,每天2次,使用1周.用药A组、用药B组、用药C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4天及第6天将0.3%妥布霉素滴眼液更换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地塞米松浓度为0.1%),均使用2周.术后随访2年,比较4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移植片水肿期及胬肉复发率.结果 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对照组、用药B组、用药C组均为4 d左右,用药A组为(7.20±1.75) 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4,P<0.05);移植片水肿期用药A组短,其次为用药B组、用药C组,对照组持续时间长,为(13.30±2.36) 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6,P<0.05);除用药B组外,其余3组均有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高,为20%(P=0.027).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第4天开始使用含0.1%地塞米松滴眼液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降低复发率,不会发生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及高眼压等不良反应.

  • 过氧化物还原蛋白2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王玉川;李轩

    翼状胬肉是常见眼表疾病,紫外线照射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病的重要因素.过氧化物还原蛋白(peroxiredoxin 2,Prx2)是一种过氧化物酶,能有效清除紫外线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Prx2同时参与信号传导过程.研究证实,Prx2在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初步研究显示,Prx2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但是目前还缺乏其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Prx2具有过氧化物酶和分子伴侣活性,参与H2O2传递和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Prx2抑制剂的发展将促进Prx2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Prx2能否成为翼状胬肉治疗的新靶点,尚需进一步研究.

  • 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谭叶辉;廖武

    复发性翼状胬肉是翼状胬肉原发病灶切除后再次生长,是翼状胬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现代药物治疗学,激光、射线等物理治疗的进展及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方式及用品的改良,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和物理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再复发率依然较高,减少术后再复发是眼科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 贝伐单抗在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与翼状胬肉中的应用

    作者:诸凤娇;姚晓明

    贝伐单抗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亚型,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抗纤维增生的作用,在治疗多种眼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贝伐单抗在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与翼状胬肉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在眼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刘仓仓;蔡岩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 cell-derived factor,SDF-1)是一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也被称为趋化因子CXCLI2,早从骨髓基质细胞中分离获得.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是SDF-1的特异性受体,可与SDF-1紧密结合.SDF-1及其受体CXCR4构成的生物轴在介导造血干细胞迁移和归巢、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SDF-1/CXCR4也表达于正常跟球组织,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促进胶质癜痕形成时异常增高.SDF-1/CXCR4与翼状胬肉、角膜移植和角膜碱烧伤、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伤、眼部肿瘤等多种眼部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大量研究显示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SDF-1/CXCR4为眼部新生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靶点.

3019 条记录 8/151 页 « 12...567891011...1501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