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培美曲塞/顺铂一线治疗以脉络膜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彭丽君;乔贵宾;曾伟生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确诊后的5年生存率不容乐观,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肺癌。患者多死于肺癌引起的全身转移,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血行转移以肺、肝、脑、骨、肾上腺为常见,眼内转移临床并不多见,国际报道的仅有30例[1],其中常见的部位为脉络膜,通常为多病灶和双侧转移。对于女性患者,原发癌多来自乳腺癌,其次是肺癌、原发灶不明肿瘤或胃肠道肿瘤,男性患者原发癌主要是肺癌,其次是肾癌、前列腺癌,其他如食管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目前多采用放疗、手术、经瞳孔热疗和玻璃体内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脉络膜转移单独采用化疗临床报道很少。

  • 气道黏膜转移为首发的结肠癌一例

    作者:武俊平;吴琦;邢志珩;王承志;马龙艳;胡金苗;孙洪芬

    患者男,52岁,因“间断干咳、活动后气促4个月”于2015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诱因出现干咳,与体位、活动无关,偶咳少量白痰;自觉活动后气促加重,无发热、咳血、胸痛及关节痛等。胸部CT示多发小结节影,双肺间质改变。肺功能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中度阻塞。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及头孢克洛”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就诊于呼吸科,拟以“肺内结节待查”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盗汗、胸闷,食欲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30年前患“肺结核”,规律治疗半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6.5℃,血压120/70 mmHg (1 mmHg =0.133 kPa),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意识清楚,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口唇无发绀,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杵状指(趾),余无阳性发现。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乳酸脱氢酶(LDH)及免疫全项等检测均在正常范围。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NSE)及总前列腺抗原正常,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为11.83μg/L(正常参考值:0~3.3),糖类抗原19-9为42 U/L(正常参考值:0~27)。多次痰培养和痰抗酸杆菌检测阴性。心脏彩色超声提示极少量心包积液,腹部彩色超声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示支气管血管壁增厚,双肺多发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可见少量心包积液(图1~3)。经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右上、右中支气管开口处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粗糙不平,表面散在粟粒样小结节,管腔狭窄(图4~6)。经支气管镜在左上支气管开口黏膜凸起处活检,病理示支气管黏膜下异型腺体浸润生长(图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腺转录因子( TTF)-1、细胞角蛋白( CK)-7和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 Napsin ) A均阴性,细胞角蛋白(CK)-20、CEA、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 CDX)-2及 Ki-67阳性,提示转移性腺癌(图8),不除外肠道来源。上腹强化CT肝脏未发现明显病灶,腹主动脉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图9,10)。2015年4月24日患者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检查示双肺弥漫多发微小结节及斑片影,部分示踪剂浓集,大标准摄取吸收值(SUVmax)为3.2,乙状结肠示踪剂局灶性浓集,SUVmax为7.6,肠壁未见异常增厚。腹主动脉周围及右侧髂血管区多发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影,大直径为1.7 cm,SUVmax为17.9。2015年5月11日行肠镜检查,在乙状结肠部位发现结节性肿物,病理示腺癌,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结果支持气管黏膜转移癌来源于肠道。2015年5月21日给予奥沙利铂第1天85 mg/m2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400 mg静脉滴注2 h;5-氟尿嘧啶400 mg/m2快速静脉注射,随后2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48 h,2周1次,联合贝伐单抗(5 mg/kg,2周1次)。连续2个疗程后,患者咳嗽症状进行性加重,对症止咳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化疗期间先后出现2次咳嗽性晕厥,2015年6月18日复查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复查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右上、右中支气管开口处黏膜粟粒小结节较前增多,气管较前狭窄。由于患者气道黏膜病灶较为弥漫,现有的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放置支架、局部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等均无适应证,故在维持全身化疗原方案的同时给予顺铂10 mg+生理盐水6 ml/d,连续5 d雾化吸入,2周1次。患者咳嗽症状较前改善,未再出现咳嗽性晕厥。4周后复查气管镜,气道内病灶较前减少(图11~13)。目前患者在动态随访中。

  • 肺大细胞癌小肠黏膜转移致多处肠套叠一例

    作者:王家昆;文仲光;唐超;魏晓阳

      患者男,51岁。因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既往慢性咳嗽、咳痰病史30余年。体检:双锁骨上扪及肿大淋巴结,左侧2枚,右侧1枚,均约0.5 cm×0.5 cm,质硬,活动可;桶状胸,右侧第三、四肋间叩诊浊音,呼吸音低。心界不大,心率10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膨隆,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弥漫性压痛,未扪及包块,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正常。X线胸片示右上肺球形阴影(图1)。腹部平片示多个液平面及扩大肠腔(图2)。B超示腹部发现强回声团。考虑机械性肠梗阻,予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及空肠多处肠套叠,还纳后见肠腔内3处带蒂球状病灶,可移动,肠系膜可见数枚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大细胞癌(图3)。诊断:中心型未分化大细胞肺癌(T4N3M1),小肠黏膜内及肠系膜淋巴结多处转移。机械性肠套叠行肠段切除吻合术,术后用去甲长春花碱+顺铂化疗。化疗1周后肺内病灶明显缩小,腹痛明显缓解,患者要求自

  • 改良式结膜转移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体会

    作者:叶玉兴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但术后复发率是眼科医师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人自2001年~2004年,行"改良式"结膜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42例随诊5月~11月,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胰腺癌精索鞘膜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徐辉;王志勇;于满

    患者,61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物2个月”于2015年2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腹软,腹部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阴囊触及肿物2枚,质硬,形状不规则,大小分别约0.5 cm ×1.0 cm ×1.0 cm、0.5 cm ×0.2 cm ×0.5 cm,与右侧睾丸及附睾分界清,活动性稍差,压痛阳性,无红肿,透光试验(-)。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右侧阴囊内壁可见2个中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形态不规整,一个大小0.8 cm ×0.6 cm ×0.9 cm,位于前壁,另一个大小0.5 cm ×0.3 cm ×0.5 cm,位于后壁,结节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余未见异常。入院后第2天行右侧阴囊肿物切除术。术中于精索鞘膜靠近附睾头部及附睾尾部见不规则质硬肿物2枚,大小分别约0.5 cm ×1.0 cm ×1.0 cm、0.5 cm ×0.2 cm ×0.5 cm,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见硬化的纤维间质内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细胞大小不一。病理诊断:右侧精索鞘膜转移性腺癌。术后查血PSA未见异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 CA19-9>1000 U/ml,CA12540 U/ml,癌胚抗原6.31μg/L,甲胎蛋白1.19μg/L。前列腺及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全消化道造影及钡剂灌肠、胸腹部CT检查均未寻及原发灶。于外院行PET-CT检查:胰腺尾部可见一肿块样影,大小为5.7 cm ×4.3 cm ×3.2 cm,边缘放射性摄取增高,大标准摄取值(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
      SUV)4.35;肝右叶多发略低密度影,伴放射性摄取增高,大SUV值4.95;肝实质内放射性分布欠均匀。检查结论:胰腺尾部肿块影,伴放射性摄取增高,考虑为胰腺癌;肝内转移;脾脏楔形低密度影,无异常放射性摄取,考虑为脾梗死可能。患者无不适症状,且存在胰腺癌肝内及精索鞘膜转移,未行进一步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目前随访6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

  •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合并卵巢癌各一例

    作者:王常玉;顾美皎;王世宣;胡玉晶

    例1患者59岁,因乏力伴肌肉酸痛半年于1992年8月31日入院.患者于1992年5月觉四肢无力后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双上肢不能上举,腰部不能弯曲,入院后检查血肌酶谱确诊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给予激素治疗后肌肉酸痛症状有所缓解.但于同年10月31日发现腹水故而行盆腔B超检查提示,盆腔混合性肿块,经激素治疗后于12月21日转入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伴大网膜转移,病理分级为C2~C3级.临床诊断为左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Ⅲc期合并PM.术后予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化学治疗6个疗程,但疗效不佳,于1993年10月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

  • 小细胞肺癌脉络膜转移及全身多器官转移一例

    作者:乔斌;魏世辉

    患者男,40岁.10余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眼视力突然下降于2007年4月9日来院就诊.无眼红眼痛及头痛.1个月前曾有眼痛,口服去痛片后缓解.患者于2005年3月因咳嗽、气短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显示右肺部阴影,进一步行肺部活组织检查诊断为小细胞肺癌,并用CE方案(卡铂+足叶乙甙)化疗2次.2006年9月又查出患肺结核,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治疗,半个月后冉次行肺部活组织检查证实小细胞肺癌.

  • 抗肿瘤药物经脑脊液途径给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兰世杰;孙伟建

    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脉络从乳头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等容易沿脑脊液转移播散,其中高级室管膜瘤脑脊液播散的发生率高达80%;颅外肿瘤也易侵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脑膜癌病(癌性脑膜炎),其中白血病、淋巴瘤有5%~15%发生脑脊膜转移,其他实体瘤的发生率为4%~15%[1].

  • 卵巢癌患者大网膜切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缪智辉;殷平;王玉梅;张际菲

    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常伴有大网膜转移.大网膜切除术已成为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关于卵巢癌伴大网膜转移,还有许多疑问.本研究对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常规切除大网膜,旨在探讨大网膜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直径、腹水等因素的关系,以探讨大网膜完全切除在卵巢癌不同分期中的意义.

  • 卵巢肿瘤大网膜转移1例报告

    作者:李维玉

    患者,女,七十六岁,因消瘦、腹胀,食欲明显减退一月余,加重十天就诊.患者无生育史.于一年前经妇科双合诊检查发现宫体偏左侧见一8 cm×8 cm×6 cm的包块,现肿块增大,质软无压痛,活动受限,子宫萎缩.

  • 肺癌眼转移1例

    作者:薛丽丽;宋光辉;龚刘周

    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肺癌向眼脉络膜转移则实属罕见.我院1999年8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左眼胀痛伴左侧头痛半月余,以"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收住入院.左眼无光感,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瞳孔圆,直径2mm(药物性缩小),光反应消失,瞳孔领内黄白色反光,玻璃体内条状积血块.三面镜检查见后极部有灰黄色球形隆起,上有新生血管.前房角镜检查见左眼房角与虹膜粘连,未见小梁组织.左眼压7.88kPa(59.10mmHg).眼B超检查左眼玻璃体内见-17mm×1 3mm×15mm中等回声光团,与球后壁相连.右眼无明显异常.追问病史,患者1年前曾因肺癌行左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诊断为肺腺癌.遂于复查胸片显示右下肺三处类圆形密影,右下肺癌转移可能.

  • 脉络膜转移癌1例

    作者:曲毅;王志君

    眼球内转移癌系指体内其他部位的癌变经血运扩散到眼内而形成,一般认为癌变晚期出现脉络膜转移的机会较多.我们于原发癌发现之前,发现1例,报告如下.

  • 肺癌前房及脉络膜转移1例报告

    作者:田明华;王永珍

    患者女,39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于2006年4月12日人院.查体:右眼视力4.6,左眼5.0;右眼睫状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房闪(+++),可见絮状渗出.右眼前房颞侧虹膜表面的房角处有一约3mm×4mm大小的粉红色肿块,边界清晰,与虹膜无明显粘连.晶体混浊,前囊膜可见色素沉着.

  • 虹膜转移癌2例

    作者:李伟雄;陈应瑞

    眼球内的转移癌往往是恶性肿瘤全身播散的结果.眼球内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脉络膜,而转移至虹膜的极为罕见.近年来我们曾收治2例虹膜转移癌患者,本文重点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探讨.

  • 小细胞肺癌脉络膜转移误诊为玻璃体转移1例

    作者:陈滔;程朋;朱亚杰;李焱;刘明昌;张涛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2013年10月无意间发现右下腹包块,行腹部彩超发现:子宫后方见多个实性占位,大小在2.3cm ×2.6cm~5.3cm ×6.7cm,融合成片,总大小约9 cm ×11 cm ×12 cm。胸腹部CT 发现:①右肺中叶内侧段团块状软组织影伴周围小结节影,新生物伴肺内转移?;②纵膈淋巴结钙化;③扫及肝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团片影;④左侧肾上腺区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转移灶。11月22日给予盆腔、肝脏占位穿刺活检,盆腔占位病检:血管纤维间质中散在小细胞巢浸润,考虑转移性小细胞癌,重点查肺部。肝穿病检:小细胞癌浸润,重度查肺部。诊断为:右侧小细胞肺癌伴肺内、肝脏、左侧肾上腺、盆腔转移(广泛期)。给予EP(足叶乙甙+顺铂)方案化疗2周期(患者依从性差,未按时化疗)。2014年2月患者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且进行性加重,复查发现肺部、左肾上腺病灶稳定,肝脏及盆腔病灶进展,行眼球B超发现:右眼玻璃体混浊(玻璃体腔内可见一团状强回声,球壁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发现:右眼球内异常密度影。眼球MRI:右眼球玻璃体内占位。综合资料,考虑患者小细胞肺癌玻璃体转移。后给予 IP (拓普替康+洛铂)方案化疗4周期,2014年4月复查发现:肺部、左肾上腺、肝脏及盆腔病灶均缩小明显,但玻璃体占位较前略有增大。患者右眼视力仅存光感。2014年7月患者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行右侧眼球摘除术,术后标本可见眼球玻璃体内占位,与脉络膜分界明显。术后病理:(右眼球)小细胞癌浸润,免疫组化支持肺部来源(部分切片脉络膜受侵)。根据眼球玻璃体无血供等特点,考虑系肿瘤脉络膜转移侵犯玻璃体。

  • 肺癌脉络膜转移误诊1例

    作者:吴晋晖;柳林;沈炜

    1病例报告女,63岁.左眼胀痛、视物不见伴头痛4mo余,加重10d于2004-08-08来诊.查体:Vod:1.0;Vos无光感.右眼正常;左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Tyndall现象(+),房角全部关闭,虹膜纹理紊乱,下方6:00位与晶状体后粘连,表面见大量新生血管,瞳孔欠圆,直径8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晶状体皮质呈不均匀灰黄色混浊.眼底无法窥入.眼压右眼:9.5mmHg,左眼:48.7mmHg(1mmHg=0.133kPa).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