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体脂成分的测定与肾功能关系的分析
目的 研究人体脂成分与机体肾脏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测定446例研究对象的人体成分,同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该研究对象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体脂成分的测定结果与血肌酐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人体脂成分与肌酐水平关系密切,具有预测性,通过上述因素建立回归方程能够对于机体肾功能水平作出更加完善的评价.
-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肥胖者体脂含量的应用方程
生物电阻抗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测量体成分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水下称重测量196名(男性:66名;女性:130名)18~67岁肥胖受试者的体脂含量,并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生物电阻抗值.结果表明用水下称重法测量的体脂含量和去脂体重的测量结果与文献中不同国家生物电阻抗推算方程的推算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本文通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方差分析方法建立了适合我国肥胖人群特点的体成分推算方程:BF=0.846*Wt-0.185*Ht2/z-2.361*Sex-24.977.Ht:身高(cm),Wt:体重(kg),Z:生物电阻抗(Ω),Sex:性别(男性=1,女性=0).方程的相关系数:r=0.923,标准误:S=3.43,方差分析(ANOVA)具有统计学意义(F=365.73,P<0.001).
-
中国7~18岁人群应用生物电阻抗法估算体脂方程
目的 建立生物电阻抗方法(BIA)测量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脂含量的应用方程.方法 按<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中各性别和年龄段超重的BMI参考值,将总人群分为体重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以水下称重方法为标准方法,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不同BMI水平7~18岁儿童青少年BIA的应用方程.结果 体重正常组方程:去脂体重(FFM,kg)=0.406weight+2.918sex+0.315H2/z+0.843;超重肥胖组方程:FFM(kg)=0.358weight+1.571sex+0.358H2/z+0.603;总人群方程:FFM(ks)=0.290weight+2222sex+0.427H2/z+1.547.三个方程的调整回归系数(r2)和标准误(SEE)分别为:0.940和2.36;0.955和2.46;0.942和2.53,方程的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意义(ANOVA,P<0.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BIA应用方程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儿童血容量三种预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三种预评估方法在儿童血容量计算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10 ~ 12岁儿童57名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体重估算法、Woodhead公式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所有观察对象的血容量进行预评估,并对三种方法的评估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方法获取的血容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0.01、0.14和0.57,P>0.05).Passing&Bablok regression回归分析显示,三种方法两两比较的均方差分别为85.88、122.83和111.24,回归方程分别为:y(woodhead)=577.356224+0.800525x(BW);y(BIA) =1091.590338 + 0.653032x(Bw);y(BIA) =560.545257 +0.843899x(woodhead),且均无明显的背离线性相关关系(P>0.05).以体脂百分比(PBF)重新分组后,超重和肥胖组中三种方法获取的血容量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应用体重法估算出的血容量高,生物电阻抗法低,而正常体重儿童组中三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方法在儿童血容量推算中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体重法和公式法具有简便的优势,生物电阻抗法可能更适宜于体脂含量较高的儿童血容量推算.
-
一种尘肺功能无创检测方法——生物电阻抗法
通过介绍常见肺功能检测方法 应用现状及其特点,结合生物电阻抗技术新研究进展,提出一种简便、安全、尤创并可连续检测肺功能的方法 .与现有的肺功能榆测方法 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有利于促进尘肺病的研究与临床向功能性检查和早期诊断发展,向康复和预后评价延伸.
-
人体成分分析仪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逐年增多,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至今全球80%以上尿毒症患者以血液透析为主要治疗方式.这类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缺失,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液潴留,而体内液体排出主要依靠透析超滤.因此评估患者"干体重"、清除机体内多余的水分显得尤其重要.
-
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应用情况研究
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利用生物电阻抗和皮电反应检测分析原理,记录患者生理状态信号,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分析国内已注册上市的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产品临床应用情况。
-
ES-BC,EIS-GS与ES Oxi测量方法准确率研究
人体生物刺激反馈仪通常包括三种测量原理,即ES-BC(生物电阻抗)、EIS-GS(皮电反应)和ES Oxi(光度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分析三种测量方式的准确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人体生物医学信息的一种无损伤检测技术.该技术在人体成分的测量、血液及血流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可作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借鉴;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EIT)为无创、实时、动态地监测运动人体器官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可行性.
-
生物电阻抗分析在临床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与前景
生物电阻抗分析(BIA)作为一种人体成分测量的有效手段,由于能获得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等有效参数,对营养学和体液平衡控制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叙述了其在临床监测中的应用与进展.
-
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身体成分分析在筛查和预测老年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身体成分分析对于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筛查和预测作用并探索佳的预测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包括763名参加健康体检的60~88岁老年人(男性406人,女性357人),分别测定其人体测量学指标、身体成分、血脂、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采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定腰围、腰围臀围比、腰围身高比、体脂肪百分率和脂肪指数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筛查作用,并确定其理想切点、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结果腰围、腰围身高比、腰围臀围比、脂肪百分率和脂肪指数均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有预测价值。在男性,腰围87.5 cm,腰围臀围比0.89,腰围身高比0.51、脂肪百分率24.1%和脂肪指数5.00 kg/m2为预测代谢综合征存在的理想切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腰围(81.3%,57.7%)、腰围臀围比(78.8%,62.6%)、腰围身高比(87.5%,50%)、脂肪百分率(51.3%,75.5%)和脂肪指数(83.8%,51.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755、0.716、0.671和0.725;在女性,腰围77.5 cm,腰围臀围比0.87,腰围身高比0.52、脂肪百分率31.7%和脂肪指数7.80 kg/m2为预测代谢综合征存在的理想切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腰围(85.1%,38%)、腰围臀围比(79.8%,53.2%)、腰围身高比(71.3%,55.1%)、脂肪百分率(70.2%,50.6%)和脂肪指数(80.9%,5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07、0.658、0.619和0.675。在老年男性和女性中,腰围臀围比的曲线下面积在所有参数中均大。结论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身体成分分析在老年代谢综合征的筛查和预测中有重要意义,腰围臀围比为佳的预测指标。
-
应用生物电阻技术评价灸疗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价灸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4例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足三里、三阴交两穴灸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积分、体内脂肪、体内水分(TBW)、细胞内水分(ICW)、细胞外水分(ECW)、细胞外水分与细胞内水分比值(E/I)、细胞外水分与体内水分比值(E/T)、肌肉、内脏脂肪、基础代谢率,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SGA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电阻抗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体内脂肪、TBW、肌肉、ICW、ECW、E/I、E/T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脂肪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体内脂肪含量、ECW、E/I、E/T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ICW、TBW和肌肉含量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体内脂肪、内脏脂肪、ICW、ECW、E/I、E/T、基础代谢率等治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W、肌肉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疗可以改善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其中以延缓进行性肌肉消耗、增加内脏脂肪含量、提高基础代谢率等方面尤为显著.
-
家兔腹部内出血模型电阻抗断层成像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模拟动物腹部内出血与电阻抗断层成像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人体监护提供必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实验环境选择在屏蔽室,采用家兔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银丝电极皮下缝埋,固定姿势分别向其腹部注入10ml、20ml、30ml、40ml、50ml血液,观察注血量与所呈图像灰度的变化.结果图像的灰度值随注血量的增加而减小.结论图像的灰度值与注血量高度相关.
-
生物电阻抗系统的电极位置对膀胱尿量测量的影响
研究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中电极位置对膀胱尿量信号特征的影响,提高检测过程中信号的敏感度,以帮助尿潴留患者定时排尿。方法健康男性大学生8名,采用双路开关同时采集两路电极位置的信号,分别观察电极在小腹部不同位置及测量电极和刺激电极的相对距离对阻抗变化值ΔZ和阻抗变化率ΔZ/Z的影响。结果在使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膀胱积尿过程中,生物电阻抗 Z呈现变小的趋势,不同的刺激/测量电极位置对应的阻抗变化值ΔZ和变化率ΔZ/Z不同。结论肚脐下10 cm,正负两个测量电极距肚脐中线均为3 cm的位置,正负两个刺激电极与对应正负两个测量电极间距离均为5 cm的位置为佳的测量位置,其阻抗变化值ΔZ 达(1.2±0.6)Ω,变化率ΔZ/Z 达8.2%±4.9%。该位置的确定对使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提醒尿潴留患者在恰当的时间排空膀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用于人体成分测定的多频复阻抗同步获取系统
目的 设计一种生物组织多频复阻抗同步获取系统,克服多频复阻抗同步测量受栅栏效应影响的问题,用于人体脂肪、肌肉等组成成分的精确测定.方法 首先根据频域阻抗测量原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编程实现了一个用于阻抗测量的高精度多频复合激励源,然后设计了适宜于微弱信号的高信噪比调理和采集模块,之后提出一种避免栅栏效应影响的精确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分析方法,实现了精准且简便的多频复阻抗同步测量分析系统.后采用人体RC模型和对比设备分别进行了复阻抗和人体成分测量准确性的验证实验.结果 人体阻抗模型测量表明该系统幅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相位角大误差不超过0.5°,人体成分主要测量指标与Tanita MC-180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0.984~0.994(P<0.001).结论 该系统同MC-180的测量结果高度显著相关,同时,复杂度低使得该系统易于普及推广,为身体成分的大样本人群普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
生物电阻抗模拟解调技术的研究
生物电阻抗的测量是阻抗血流图或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基础.目前的生物电阻抗测量是在安全的交流信号激励下,对被测目标的响应信号进行幅值或/和相位的解调得到.常用的硬件解调技术有整流滤波器、开关解调器和模拟乘法器等,这些解调器的输出级均需低通滤波器,以滤除输出信号中的激励频率或其倍频信号.低通滤波器的使用降低了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不适于高速及多通道测量.为此,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采样保持器的高速解调技术,该技术不需要低通滤波器,在一个信号周期中即可解调出阻抗信息,具有高速和相敏解调的特点,提高了电阻抗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
人体成分分析仪设计——生物电阻抗原理的一种实现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比较了国内外同类仪器优缺点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有效地解决了同类仪器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电阻抗原理和人体成分测试仪的软硬件实现.仪器采用八点接触电极法,实现了全自动多频检测和节段测量,通过CAN总线与监控设备互联,实现了一台电脑同时监测多台仪器,具有人体阻抗信号采集与显示,多种人体成分参数的计算等功能.此人体成分分析仪适合家庭医疗保健和医院保健科使用.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全自动多频检测 MSP430F149 CAN总线 人体成分 -
多通道电阻抗方法胃动力测量机制研究
建立多通道电阻抗信号与胃收缩传导过程的关系,明确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胃动力的测量机制.应用COMSOL软件建立圆柱容积导体模型,模拟胃环行肌收缩传导过程,进行电磁场正问题仿真计算,获取边界测量电压波形.设计专用实验装置,制作了不同电导率的三层琼脂模型,模拟胃部和胃收缩扰动,完成盐水槽动态模拟实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和径向激励模式下,边界测量电压波形清晰显示了胃收缩发生的部位及传导过程,相邻通道间存在明显的相位差.模拟实验结果中,对于电导率为1.35 S/m的被测琼脂模型,轴向激励模式各测量通道出现双波谷的时间差约为9 s;径向激励模式各测量通道出现双波谷的时间差约为6 s,与各测量通道的电极安放位置和间距正好相对应.胃内容物为高电导率和低电导率情况下,边界电压波形的变化趋势相同,方向相反.参数δ,U和Umax/Umin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靠近激励电极的测量通道,电压敏感性和均值较高.多个通道测量的电阻抗信号,能够有效地反映胃内容物电导率的变化、胃不同部位的收缩、以及胃运动传导的时相关系.
-
阻抗胃动力检测方法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评价
采用无创生物阻抗技术和同步胃电检测相结合的胃动力检测与评价新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时提取体表胃电活动和机械运动信息,研究从胃电活动到机械收缩、蠕动的复杂胃动力过程,对采集信号提取时域、频域和变异系数等参数并进一步统计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运动正常节律百分比(PNF)和正常功率百分比(PNP)明显小于健康组,节律变异系数(FIC)和功率变异系数(PIC)大于健康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经一周用药后其EGG节律有较好的恢复,但反映胃机械运动的阻抗信号变化不大,提示经一周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其胃动力的电学机制还没有耦合到机械收缩过程中,其胃动力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
压力袖套辅助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力袖套辅助淋巴引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压力衣辅助佩戴组(A组)和单纯淋巴引流组(B组).B组接受为期11天,每天45min的淋巴引流手法治疗.A组在每天45min淋巴引流手法后予以患肢压力袖套佩戴.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次淋巴引流前(T0)、第1次淋巴引流后(T1)、第2次引流前(T2)、第3次引流前(T3)、第6次引流前(T4)、第11次引流前(T5),第11次引流24h后(T6),测量患者上肢的生物电阻抗(BIS),输出L-Dex比值.并在T1、T6时间测量两组患者的健患侧定点臂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①L-Dex值:第1次治疗后,A、B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第2次治疗前均开始上升,A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A组持续降低(P<0.05),B组出现波动;经过11天的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②臂围:11次治疗后健患侧臂围差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及淋巴引流手法结合压力袖套治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而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后联合压力袖套治疗,较单纯淋巴引流手法对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