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文俊

    目的 对应用培哚普利对患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CAD)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6例患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 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丹参滴丸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丹参滴丸与吲哚普利联合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用药前后的BET改善水平明显大于A组;治疗结束后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培哚普利对患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双林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依从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设计方案,给予每日清晨餐前口服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连续用药12周,观察疗效、依从性和安全性.结果 收缩压由(156.58±12.08)mmHg降至(118.68±10.36)mmHg;舒张压由(102.47±7.24)mmHg降至(80.60±8.27)mmHg.显效率69,5%;总有效率88.1%;血压达标率74.6%.结论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达标率较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 螺内酯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飞舟

    目的 探讨螺内酯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心力衰竭的患者,按进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螺内酯加培哚普利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三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只用培哚普利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以2周为疗程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统计治疗前后NYHA的分级情况,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百分比,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3.33%,治疗前两组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果出现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加培哚普利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三联用,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 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冉启事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实验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和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显著.

  • 高血压合并房颤8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李云玲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治疗要点.方法 选择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并房颤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另以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并房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培哚普利与缬沙坦对高胆固醇兔脑组织AngⅡ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

    作者:曹春蕾;鹿育萨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兔脑组织RAAS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培哚普利、缬沙坦的干预效果;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脂组,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喂饲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浓度.取脑组织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血红素氧合酶(hemo oxygenase-1,HO-1)的表达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AngⅡ,HO-1表达明显增强,SOD活力下降,MDA升高,培哚普利可降低AngⅡ,而缬沙坦不能,二者均可使HO-1表达上调,SOD活力升高,MDA降低;结论:1)高胆固醇血症时脑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激活;2)培哚普利和缬沙坦对组织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 氯沙坦与培哚普利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王正斌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对左室肥厚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氯沙坦,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肥厚相关指标变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肥厚IVST、PWT、LVDd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能逆转患者左室肥厚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 阿罗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学林;尚晖;王志钦

    目的 观察阿罗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罗洛尔和培哚普利,疗程为12个月,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罗洛尔联合培哚普利可降低CHF患者血BNP浓度,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厄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作者:刘新安

    目的:观察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培哚普利治疗,治疗组行厄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25例患者中16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高达96%.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T1受体拮抗剂和ACEI对大鼠心肌肥厚时AT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艳峰;王献民;李焰;柳颐龄;石坤;郭永宏;朱红枫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AT1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研究DMP811(AT1受体拮抗剂)、培哚普利(ACEI)对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AT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4只6周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ngⅡ组、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每组6只.分别皮下埋藏装有生理盐水或AngⅡ的渗透微泵.1周后观察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AT1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输注AngⅡ7d不会明显影响大鼠的体质量,但可使大鼠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显著增加.AngⅡ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重明显增加(P<0.05);与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相比,AngⅡ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ngⅡ组的AT1 mRNA水平较对照组上调(84.5±3.0)%(P<0.01),DMP811、培哚普利药物干预,可使AngⅡ诱导的AT1mRNA的转录上调有效阻断.而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的AT1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肥厚时AT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AngⅡ诱导了AT1 mRNA的转录上调.而AngⅡ导致的上述改变能被DMP811、培哚普利有效阻断,为以后防治心肌肥厚提供了重要依据.

  • 培哚普利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宋阳琴;毛正银

    培哚普利为法国施维雅药厂原研制药品.此药是一有效降压、耐受良好的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高的组织ACE亲和力、能增强缓激肽水平,确证的抗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以及对血管保护特性,故EUROPA选择该药作为临床试验药物.

  • 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对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服用培哚普利后,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高安全性高、降压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培哚普利 疗效 研究
  • 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充血性心衰

    作者:陆丽霞;汪寅;姜伟华;张阳敏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86例CHF患者给予培哚普利4 mg/d口服,左卡尼汀3 g/d静滴疗程两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BNP含量的变化及6 min步行距离,同时选择21例同期入院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82±320) pg/ml较对照组(32±8)pg/ml明显增高(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显著,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P<0.01),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后BN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min步行距离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炎症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

    作者:金艳;杨承健;徐欣;曹佳宁;叶新和;曹克将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炎症因子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门诊选取初发高血压患者100例,排除继发性可能后,服药前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压、细胞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给予培哚普利4 mg,1次/d,3周后动态血压选取平均血压SBP≥ 130 mm Hg或DBP≥80 mm Hg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氢氯噻嗪12.5 mg,1次/d;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8 mg,1次/d.随访12周,再次测定两组的血压、炎症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结果 两组血压及其它项目入选时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组服药随访12周后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4 mg与8 mg组分别为[SBP(135.2±5.5)mm Hg vs (134.7±6.3)mm Hg,P>0.05;DBP (83.4±7.5)mm Hgvs (82.8±6.5)mm Hg,P>0.05],脉搏波速度、IL-6两组均有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mg与8 mg组分别为[PWV (12.2±2.4)m/s vs (9.1±2.7)m/s,P <0.05);IL-6 (167.4±21.3)pg/L vs (122.7±18.9) pg/L,P <0.05],IL-10两组均有上升,4 mg与8 mg组分别为(130.6±23.6)pg/L vs (148.5±19.9)pg/L,P<0.05.结论 培哚普利除有效控制血压外,能进一步改善中央弹力动脉的顺应性,改善高血压时的炎症因子失衡,呈剂量依赖,且改善作用不依赖于降压作用.

  • 培哚普利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雪胜;段蕴;钱旭久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为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1].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病危险,许多药物能降压,但并非能遏止和逆转与血压升高相关的血管重塑.培哚普利(雅施达)在欧洲国家临床应用已超过10年,临床资料证明,此药是一有效降压、耐受良好的长效血管转化酶抑制剂(ACEI)[1,2].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对高血压病人提供靶器官功能保护,改善动脉顺应性,恢复心功能,有效逆转血管重塑.

  •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潘春奇;王琳;刘文民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2片/d)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1片/d)联合培哚普利(1片/d)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组24h动态血压,通过计算血压变异性指标(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评估血压变异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24h、白天及晚上的收缩压和舒张压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白天及晚上收缩压和舒张压SD及CV均显著性下降(P<0.05),但观察组24h、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SD及CV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Z=-3.86,P<0.05);治疗期间2组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x2=5.615,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可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徐亮;陈红武;陈燕春;赵祥海;季燕妮;张明;杨松

    目的 观察不同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B组给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均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动态收缩压及动态舒张压),以测量值变异系数(CV)作为BPV的指标.结果 服药8周后A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均显著性低于B组(均P <0.05),但服药8周后2组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显著低于B组(均P<0.05).服药8周后2组相比,A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B组,而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效果更为明显.

  •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吴常裕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4周),4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剂量加倍(10 mg/d);B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 mg/d.A、B两组患者均在加服药前与加服药8周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4 h动态血压,以测量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 A组加服药8周后,24 h收缩压变异度(24 h SSD)、白天收缩压变异度(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度(nS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24 h舒张压变异度(24h DSD)、白天舒张压变异度(dDSD)、夜间舒张压变异度(nDSD)均较加服药前降低[(13.22±1.10) mmHg(1 mmHg=0.133 kPa)比(15.97±1.65) mmHg、(12.04±2.21) mmHg比(15.15±2.89) mmHg、(10.22±3.29) mmHg比(12.23±3.21) mmHg、0.093±0.021比0.104±0.017、(11.33±2.09) mmHg比(13.27±1.43) mmHg、(10.64±1.81) mmHg比(12.57±1.43) mmHg、(9.56±1.32) mmHg比(11.23±2.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服药8周后,与加服药前比较,24 h SSD、24 h SCV、dSSD、dSCV、24 h DSD、24 h DCV、dDSD、dDCV、nDSD均显著下降[(10.23±4.72) mmHg比(15.27±3.23) mmHg、0.083±0.032比0.106±0.019、(10.85±3.29)mmHg比(15.09±3.21)mmHg、0.080±0.028比0.096±0.025、(10.13±2.43)mmHg比(13.37 ±3.13) mmHg、0.111±0.035比0.136±0.032、(9.58±2.49) mmHg比(12.29±3.27) mmHg、0.112±0.036比0.123±0.041、(9.46±2.78) mmHg比(11.19±4.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SD、nSCV及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药8周后,B组24 h SSD、24 h SCV、24 h DSD、24h DCV、dSSD、dDSD、dSCV及dDCV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SD、nDSD、nSCV及nD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单药加倍剂量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欣;刘欣;陈华;孙琳;宋现涛;田锐;葛长江;吴小凡;陈韵岱;吕树铮

    目的评价应用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NYHA分级Ⅱ~Ⅲ级)住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米沙坦80mg/d;另一组加用培哚普利4 mg/d,随访6个月,分别监测患者的血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活动耐量和住院次数.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患者的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6)%比(7.4±3.7)%,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4.8)mm比(5.4±5.4)mm,P>0.05],血压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5±5.4)mm Hg比(11.5±3.9)mm Hg,舒张压(10.8±3.6)mm Hg比(8.9±4.3)mm Hg,均P>0.05)].结论在小样本观察中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疗效至少等同于培哚普利.

  • 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作者:唐其柱;袁潇频;刘文卫

    目的 评价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1~2013年中关于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随机对照研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筛检,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采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后对心房颤动患者窦律维持的OR为2.54 (95% CI:1.83~3.53,P=0.000),左心房内径比单纯胺碘酮组减少0.31(95%CI:0.07 ~0.56,P=0.010).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联合服用培哚普利与胺碘酮可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及复发率,并更好的维持窦律,同时,对延缓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扩大及改善心功能均有一定作用.

827 条记录 9/42 页 « 12...6789101112...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