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心衰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分析

    作者:李忠云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1例(72.41%),平均住院时间(16.33±1.4)天,护理满意度为75.86%;实验组心功能达到Ⅰ级27例(93.10%),平均住院时间(9.36±0.3)天,护理满意度为93.1%。实验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影响情况

    作者:王丹丹

    目的 更进一步对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单纯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手段对慢性抗心衰患者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差异.结果 较之单纯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对照组,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无论在力竭时间、LVEF方面,还是在VO2max与大功率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期安静心率、NYHA分级以及RDW等指标均有显著的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采取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其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慢性心衰应用美托洛尔前后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周艺

    目的 分析慢性心衰(CHF)应用美托洛尔前后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接受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未有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史,对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同时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患者的心衰程度、血压水平以及静息心率(RHR)进行观察,并依照观察结果对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加量,直至患者大的耐受量,之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检查.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静息心率的测定,同时还有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分析血脂、全套生化检查.将治疗前后患者BNP、RHR、心超标以及射血分数(EF值)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CHF症状均显示明显好转,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并不会对其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均呈现好转;另外BNP能够将心功能的相关变化体现,且心率下降越明显,心功能改善程度越高.

  • 慢性心衰患者心脏超声诊断参数价值研究

    作者:高文霞;贾夏青;闫庆;范文斌;张霞

    目的 分析和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心脏超声诊断参数价值.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20例心功能正常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8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研究组20例心功能正常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的参数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增加,研究组患者除射血分数降低外,余心衰超声指数值有所增加;研究组患者除射血分数小于对照组外,余心衰超声指数值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和诊断的方式作出全面以及客观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提供很高的参考价值,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敏;李大兴;吴月容;陈日丽;琚佩文;刘庆胜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5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组,50例无心功能不全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B型利钠肽及尿酸水平,BNP浓度测定选择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结果CHF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心功能NYHAⅡ~Ⅳ级的患者NT-Pro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升高,尿酸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CRP和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关键词: 慢性心衰 BNP 尿酸
  •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SAA与BN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杜贵年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SAA与BN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SAA与BNP水平以及在研究组中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中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AA及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患者中不同级别的心功能患者,血清SAA、BNP水平与心衰分组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的SAA与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紧密联系,因此,监测患者的SAA与BNP水平对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作者:常心聪;张国辉;刘勇;周洁;刘娜;张燕;王素青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临床优势显著.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体会

    作者:陈怀荣

    目的 探讨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西药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 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温阳化饮法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殷守华

    目的 探讨中医温阳化饮法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温阳化饮法治疗,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身体领域及情绪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成4周治疗后,观察组身体领域及情绪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4周治疗时间内,两组间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CHF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温阳化饮法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楠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别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治疗总有效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表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证候积分,提高其治疗效果.

  •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平宁

    目的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78例研究样本均选自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中,分为两组,利用西医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另外3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以后血浆ANP、NPY含量及左心室LvDs、LvDd、LVEF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 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吴志涛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将10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竭宁方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监测、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均没有出现显著异常.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淑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两组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常规西医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有效率的比较方面,观察组表现出显著优势,组间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预后更好.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志波;李代珊;王明辉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心衰(阳虚水泛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收集本科室60例慢性心衰(阳虚水泛型)住院患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在传统治疗慢性心衰药物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心衰一周后的效果.结果 一周后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心衰有效率为93.75%,传统药物方法治疗心衰总有效率为67.85%,两者比较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心衰优于传统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在减轻患者慢性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 冻干重组脑利钠肽在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与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的疗效实验对照研究观察

    作者:陈孝良

    目的 探讨冻干重组脑利钠肽在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与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的疗效实验对照研究观察分析.方法 选出我院12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抗心衰基础上,使用冻干重组脑利钠肽加芪参益气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单用冻干重组脑利钠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NT-ProBNP水平、LVEF、6分钟步行距离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两周后,实验组患者NT-Pro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干重组脑利钠肽在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的治疗效果显著.

  •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杨登平

    目的 研究和分析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进行实验.实验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接受慢性心衰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院外行为从医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且院外行为从医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患者院外生活质量和行为从医性都十分高,值得临床护理应用.

  • 养心汤加味对治疗气血不足型慢性心衰病的临床验案1则

    作者:徐淼;邓悦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导致心室泵血功能降低,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具有心衰典型症状(如气促、踝部水肿和疲乏)和体征(如颈静脉压增高、肺部细湿音、心尖搏动移位)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衰属中医学心衰病.古代中医对心衰病命名有许多争议,心衰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慌、胸闷、气短、肢体浮肿等,所以心衰应属中医"心悸"、"胸痹","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董波等[1]认为心衰病名早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中"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其实心衰病名描述早见于《内经》,直接提出见于《脉经》.而当今的张伯礼、薛博瑜主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2]首次在心系疾病中增加了心衰病,这也是对心衰病名的进一步认可和确定,也是首次将心衰病名写入教材.

  • 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衰验案

    作者:李证;贾云洛;黄永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中医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是心肾阳虚,肺肝脾血瘀.治法上辨明本虚标实,以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黄永生教授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 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衰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红;常丽;王瑛璞

    目的:观察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衰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6.57±1.6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0±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D)、血清脑钠肽(BNP)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可在治疗慢性心衰的同时,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实现心血管及生理的“双心”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居里艾提阿比提;努力曼伊明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肺阻塞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心功能观察指标 BNV、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肺功能观察指标 FEV1%、FEV1%/FVC%等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比索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衰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能得到有效改善,且药物安全性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1312 条记录 12/66 页 « 12...9101112131415...656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