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各种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CT表现,29例作CT平扫,3例作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2例中发现腹腔游离气体21例(65),腹腔游离积液27例(85%),大网膜及肠系膜改变14例(44%),脓肿2例,血肿3例,肠郁胀积气3例,胃扩张1例,胸水2例,左肾筋膜增厚1例,骨折1例.结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游离积液、大网膜及肠系膜改变是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主要CT表现.结合临床并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能够及时,正确地作定性诊断.
-
微创外科时代的普外科
在外科手术中把手术切口做小,并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是千百年来外科医师的梦想.早在18世纪,奥地利维也纳的外科医师Philip Bozzini(1773-1809年)就因发明了原始的内镜而被誉为"内镜之父",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纪念已故的Philip Bozzini医学博士,他,一个德国人,第一次看到人体中空脏器的内部."至此,人类不断地改进并发明新的内镜和腹腔镜.
-
罕见异位阑尾一例
患者男,37岁.因右下腹疼痛3d,于1989年12月5日入院.半年前有过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病史,经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治愈.本次入院前3d在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及转移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入院检查:体温36℃,神清,心肺(-),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腰大肌及闭孔肌试验(+),血WBC6.2×109/L,N0.64,L0.36.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给予手术.取右下腹麦氏切口,术中发现整个右下腹呈慢性炎症表现,大网膜下降覆盖右下腹,与腹壁、肠道粘连.仔细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暴露右下腹,可见回盲部位置偏上,沿结肠带没有发现阑尾,考虑阑尾有异位可能.将切口向上延长4cm.在结肠袋、结肠带、回盲部腹膜外均未触及条索状的包块,而在升结肠距回盲部8cm处腹膜外有一包块.切开升结肠内侧后腹膜,可见一3cm ×0.8cm大小包块,一端与结肠相连.切除包块,包块为中空脏器,病理为阑尾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患者术后7d拆线,治愈出院.
-
肠道和肠系膜闭合性创伤的CT诊断
腹部闭合性创伤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包括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和中空脏器的损伤,其中肠道和肠系膜损伤约占腹部闭合性创伤的3%~5%,急性肠道和肠系膜损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较大,早期表现轻微,体格检查不敏感,临床早期诊断相对困难[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的16例肠道和肠系膜损伤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各种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CT表现,29例作CT平扫,3例作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2例中发现腹腔游离气体21例(65%),腹腔游离积液27例(85%),大网膜及肠系膜改变14例(44%),脓肿2例,血肿3例,肠郁胀积气3例,胃扩张1例,胸水2例,左肾筋膜增厚1例,骨折1例.结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游离积液、大网膜及肠系膜改变是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主要CT表现.结合临床并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能够及时、正确地作出定性诊断.
-
腹部B超检查前的护理准备
腹部是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等多脏器存在的部位,因此腹部超声检查对多脏器疾病的发现与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中空脏器消化道占据腹腔的大部分,其中的食物、液体、气体及粪便常常影响超声反射,干扰了超声的显现及分辨力,常给腹部“B超”诊断带来了困难[1]。为了减少超声检查的千扰,提高超声诊断率,超声检查前的护理准备实属必要。本文就腹部各器官检查前护理准备及其意义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