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血管腔内治疗

    作者:姜宏;钱均;阎浩;段珮琰;乔林;陈晖;于广超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女28例(87.5%),男4例;平均年龄(30±8)岁.32例(共35条血管)通过腔内方法治疗,其中15条血管完全闭塞,狭窄程度70%~100%,平均90%±11%;病变长度2.7~5.3 cm,平均(3.1±1.5) cm;其中10例血沉增高(25~37 mm/h).术后6个月及每年进行症状体征随访并应用彩超、CT血管成像、血管造影评估管腔通畅情况.结果 15条完全闭塞血管中开通成功率80%( 12/15),3条未能开通.1例支架置入术中发生栓塞并继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卒中事件,技术成功率(残余狭窄<50%)为88.6%(31/35).31例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消失.技术成功的31例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9% (26/31).随访时间13 ~40个月,平均(19±10)个月,1例13个月后发生严重再狭窄并导致枕叶脑梗死,2例18个月后发生症状性再狭窄,管腔通畅率为88.5% (23/26).结论 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准确选择靶血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90例分析

    作者:张文夺;姜桂喜;李强;薛智军;管金平;苗进;胡文贤;张娟子;王晋军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血管病变80例患者(90条患肢,共计累及230条膝下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 90条患肢中有78条血管(87%)获得技术成功,术中并发症8.9%(8/90),术后并发症12.2%(11/90),围手术期死亡率2.5%(2/80),1年保肢率90%(81/90),术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溃疡创口愈合,平均住院(10.0 ±2.8)d.术后1、2年的患肢膝下动脉再狭窄率分别为38.1%(35/90)、50%(45/90);术后1、2年的患肢疼痛,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0%(9/90)、12.2%(11/90);截肢率分别为10%(9/90)、15.3%(14/90).Fontain Ⅳ期的患肢膝下动脉再狭窄或闭塞,再手术及截肢率明显差于Fontain Ⅰ~Ⅲ期的结果 (P<0.05).结论 PTA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Fontain分期是预测PTA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 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吴义生;陈剑秋;李学东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1例(76条血管)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11)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严重的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100 m)38例,静息痛13例,肢/趾端溃疡10例.TASC A型病变29例,B型16例,C型11例,D型5例.应用导丝导管或超声消融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结果 61例患者71条血管成功开通(共置入63枚支架),开通率93%(71/76).成功者临床症状改善率10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3±0.17提高到术后0.7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1例,随访率83%.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6±14)个月.1年通畅率90%(TASC A、B组92%;TASC C、D组84%).3年通畅率75%(TASC A、B组80%;TASC C、D组63%);5年通畅率72%.结论 髂动脉硬化闭塞的腔内成形术较传统的血管重建手术创伤小、并发症低,近、中期通畅率相当.

  • 腔内支架植入治疗TASCⅡ C、D型股腘动脉慢性闭塞病变

    作者:邢彤;杨宝钟;宋盛晗;廖传军

    目的 探讨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C、D型股腘动脉慢性闭塞腔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46例(51条下肢)TASCⅡC型和D型股腘动脉闭塞患者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52~88岁,平均(70 ±8)岁.术前Rutherford症状分级:3级重度间歇性跛行29条,4级静息痛12条,5级轻微组织缺损6条,6级组织溃疡、坏疽4条.总结分析技术成功率、患肢术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和通畅率.结果 技术成功率90.2% (42/51),治疗成功者共植入支架93枚.术后ABI 0.71 ±0.23,较术前0.42 ±0.13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1,P<0.01).42例技术成功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6±1.2)个月.术后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1.0%、88.1%、90.5%,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累积通畅率分别为66.7%、71.8%、79.5%.结论 TASCⅡC、D型股腘动脉慢性闭塞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TASC C 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温志国;杜丽苹;李文明;李彦州;李晓健;赵松峰;胡灵;梁德安

    目的 总结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新版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型中C、D型病变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68例(71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55~84岁,平均(69±7)岁;病变范围:主髂动脉病变15条肢体,股浅、胭动脉病变45条肢体,髂股胭动脉多节段病变11条肢体;病变分型:TASC C级病变49条肢体;TASC D级病变22条肢体;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94.4%(67/71).68例患者术后63例获得随访,5例失访,随访率92.6%.随访3~26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期内踝关节以上截肢5例,总保肢率92.9%,死亡6例,死亡率8.8%.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C、D型病变,腔内治疗仍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保肢率.

  •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牛晓阳;王兵;吴斐;李阳;王广华;孙利坤;刘晓哲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腔内治疗的49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DCB组),24例行普通球囊治疗(POBA组),术后对比两组的中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DCB组与POBA组相比,术后3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比87.5%,P>0.05),但术后6、12个月DCB组一期通畅率较POBA组明显升高(分别为88.0%比66.7%,80.0%比50.0%,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的小管腔直径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DCB组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POBA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晚期管腔丢失率明显低于POBA组(P<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

  • TASC-D型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

    作者:李学东;陈剑秋;吴义生;李艳奎

    目的 探讨对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Working Group,TASC)-D型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TASC-D型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26例患者(共31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单纯髂动脉病变10例,髂动脉合并腹股沟以下病变16例.结果 24例患者(28条肢体)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90.3%(28条/31条),成功的28条肢体临床症状改善率100%(28条/28条),治疗成功者共放置支架44枚,其中8条肢体进行腹股沟以下动脉腔内治疗,3条肢体同时行股-腘人工血管旁路术,8例患者辅助超声消融技术.术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0.67±0.16,较术前0.37 ±0.15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4,P<0.01).随访22例(26条肢体),时间3~44个月,平均(22±11)个月.1年初期通畅率90%(18/20);二期累积通畅率95%(19/20);3年初期通畅率70%(7/10),二期累积通畅率80%(8/10).结论 对于难以耐受外科手术的TASC-D型髂动脉病变可以选用腔内治疗.

  • 气囊缓释减压法处理肝包虫外囊残腔的体会

    作者:许敏华;丁木拉提;买买江;朱卫东;肖克来提

    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气囊缓释减压法处理肝包虫术后残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卫任;熊江;贾鑫;刘小平;郭伟;许永乐;张宏鹏;马晓辉

    目的 评估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DES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32±17)岁.对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共9根血管置入DES,其中颈动脉4根,椎动脉3根,锁骨下动脉2根,手术进行顺利,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平均随访(13±4)个月,有2例患者共3根血管发生支架内再狭窄>90%,无支架断裂、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DES在头臂型大动脉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有效地激素治疗是保证其远期通畅性的关键因素.

  • TASCⅡ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李艳奎;陈剑秋;吴义生;李学东;张韬;李清乐;张翔宇;沈晨阳;张小明

    目的 探讨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治疗指南Ⅱ中D型病变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序贯治疗的148例(173条肢体)TASCⅡD型P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髂动脉病变108条肢体,股胭动脉病变55条肢体,主髂动脉与股胭动脉复合病变10条肢体,所有患者均接受EVT.结果 男60例,女88例;年龄(75 ±9)岁;EVT技术成功率93.6%;术前、术后1周平均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分别为(0.26±0.11)和(0.73 ±0.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3例1.7%,术后并发症5例2.9%,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4 ~ 50个月,随访率93.9%,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85.5%,二期通畅率为98.8%;2年一期通畅率为81.9%,二期通畅率为92.2%.随访期内小腿截肢4条,大腿截肢2条,截肢率3.5%,死亡率4.1%.结论 腔内治疗TASCⅡD型PAD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尤其适用于具有多种伴发病的老年患者.

  • 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16例的治疗

    作者:史振宇;符伟国;郭大乔;陈斌;徐欣;蒋俊豪;杨珏;竺挺;董智慧;石赟;王利新;唐骁;王玉琦

    目的 探讨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 2011年收治的16例(17处病变)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平均年龄(28±13)岁,其中患高血压16例次,肾功能不全1例次.16例患者共接受外科治疗17次,其中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2例;肾动脉狭窄段切除吻合2例;球囊扩张10例次;支架成形3例次.结果 16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例;余15例患者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9个月,平均(41±38)个月.无死亡病例.平均血压(134±14)/(83 ±8) mm Hg较术前(151 ±17)/(96±16)mm Hg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治愈5例,好转8例,降压有效率为100%.患者肌酐水平(69 ±22) μmol/L,与术前(61±22)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改善4例,稳定9例.复查彩超12例患者只有1例再狭窄.结论 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多见于儿童和年轻患者,首要表现是顽固性高血压.球囊扩张为首选治疗,降压效果肯定.

  • 真腔内技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55例

    作者:于小滨;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桑宏飞;戎建杰;朱礼炜;雷锋锐

    目的 总结真腔内通过闭塞段技术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55例患者共60条股腘动脉硬化闭塞肢体行真腔内技术腔内治疗,术前平均闭塞血管长度(13±3)cm,平均踝肱指数(ABI)为0.47±0.06.术中在路径图下单弯导管与导丝配合,采用"捻转"导丝技术真腔内通过闭塞段,并行病变段血管球囊扩张内置支架或斑块旋切治疗.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1.7%;9例行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41例行PTA+stent,5例行斑块旋切术;平均支架使用数目(1.6±0.6)枚,平均支架长度为(8.2±1.4)cm.术后第3天ABI平均0.73±0.1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并发症者13例,1例截肢;成功随访46例患者48条肢体,随访时间为(24±11)个月;术后6、12、24个月的平均ABI分别为0.72±0.15、0.67±0.13和0.63±0.19.术后12、24个月支架的一期、辅助、二期通畅率分别为73.0%、81.1%、89.2%和63.6%、68.2%、72.7%. 结论 应用真腔内技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减少应用支架总长度.

  • 下肢动脉栓塞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田丰;贾中芝;李绍钦;赵进委;王凯;王云;蒋利强;蒋国民

    目的 探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lower extremity arteries embolism,LEAE)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LE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29例均经导管抽吸出血栓.其中股、腘、胫前动脉及胫腓干栓塞分别为23、2、3、1例.单纯导管抽栓治疗17例,导管抽栓+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导管抽栓+球囊扩张治疗2例,导管抽栓+支架治疗1例.29例患者均顺利开通栓塞动脉,但9例抽栓后破碎的小栓子脱落栓塞远端血管或远端血管血栓形成,采用抽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后,4例完全开通栓塞的远端血管,3例部分开通栓塞远端血管,2例溶栓后远端血管仍不能开通,但侧支循环较前明显增多.随访(18±4)个月,23例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栓塞侧足部皮温降低、肤色苍白、末梢血运差,1例截肢治疗.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在行造影的同时,可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可降低患肢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 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

    作者:廖传军;张望德;原标

    目的 评价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66例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来院复查,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的一期通畅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2.1%的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3级,22.7%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2级,65.2%的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1级,平均ABI由术前的0.38上升到术后的0.67(P <0.05).随访过程中,2例患者死亡,余64例患者均完成了24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为75.0%,二期通畅率为92.2%.Kaplan-Meier分析显示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通畅率高于Ⅲ级和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ntaineⅢ级患者一期通畅率高于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 严重肢体缺血的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的腔内治疗

    作者:罗小云;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梁刚柱;牛鹿原;张欢

    目的 评估腔内治疗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导致的严重症肢体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因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ⅡC和D级股腘动脉闭塞导致下肢严重缺血87例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结果,男58例,女38例,平均年龄(76±10)岁.Rutherford 4期68条肢体,5期23条肢体,6期5条肢体.统计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术后靶血管通畅率,保肢率.结果 87例患者(共96条肢体)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4.80%,单纯行球囊扩张13条肢体,支架植入80条肢体,导管溶栓辅助球囊扩张和支架术8条肢体,跨膝关节支架47条肢体.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9.08%,死亡2例.术前ABI平均为0.25±0.17,术后ABI为0.76±0.23.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6)个月.术后1个月靶血管通畅率为94.79%,3个月为93.73%,6个月为88.01%,12个月78.34%,24个月为68.38%.术后1个月肢体救治率为95.83%、3个月为95.83%,6个月为93.42%,12个月93.42%,24个月为83.04%.结论 股腘动脉TASC C/D病变导致严重缺血患者腔内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狭窄率较高,但近期肢体救治效果良好.

  • 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作者:陆峰;张皓;梁卫;张纪蔚;张柏根

    目的 总结40例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40例下肢膝下动脉闭寨患者41条患肢行44次腔内治疗,平均年龄(76±6)岁,治疗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足背动脉0.39±0.20,胫后动脉0.39±0.23,严重下肢缺血(criticallimb ischemia,CLI)占80.49%(33/41).结果 治疗后ABI足背动脉提高了 0.43±0.22(P<0.01),胫后动脉提高了0.43±0.25(P<0.01).35例36条肢体获随访,平均随访(6±3)个月,Fontaine Ⅰ级与Fontaine Ⅱ A级肢体共计28条,占77.78%,CLI降至19.44%(7/36),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随访时ABI足背动脉0.63±0.22,胫后动脉0.56±0.2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肢的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围手术期截肢率为0,围手术期死亡率2.5%,总死亡率15%,保肢率100%.结论 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后疗效和平均随访6个月的疗效均令人满意;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可以成为膝下动脉闭塞治疗的首选方法.

  •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腔内治疗

    作者:郭宝磊;符伟国;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王利新

    目的 评价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腔内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14年11月共36例行腔内治疗的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修复指征为血管解剖条件合适的RAAA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AAA腔内治疗术后死亡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6例中男32例,平均年龄为(68±14)岁;平均GAS评分为79±19.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为27.8% (10/36),其中术中死亡率为8.3% (3/36).术中内漏发生率为25% (9/36).随访时间2 ~ 124个月,平均(38±29)个月,总生存率为61.1%.围手术期及中远期再次干预率为36.1%(1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OR=0.072,95% CI:0.006~0.898,P=0.041)和腹腔内破裂(OR =0.143,95% CI:0.030 ~0.694,P=0.016)是围手术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内破裂(OR =4.852,95% CI:1.046 ~ 22.499,P=0.044)是中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解剖条件合适的RAAA患者行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冠心病和腹腔内破裂是影响腔内修复RAAA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不良近端锚定区对内漏的影响

    作者:张宏鹏;郭伟;刘小平;贾鑫;熊江;马晓辉;张敏宏;许永乐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不良近端锚定区(hostile neck anatomy,HNA)对Ⅰ a型内漏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对195例非破裂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男150例,女45例.年龄52~95岁,平均(69.0±2.5)岁.43例为HNA(22.1%).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重建检查,获得瘤颈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HNA与Ⅰ a型内漏的关系.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结果 195例术中23例出现Ⅰa型内漏,采用反复球囊扩张、延长型支架、Palmaz支架及烟囱技术进行治疗,仅1例术后仍残留少量内漏.技术成功率为98.5% 192/195).其中瘤颈成角与Ⅰ a型内漏的发生明确相关.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1年生存率为97.4% (190/195),3年生存率为89.2% (174/195).结论 近端锚定区成角与Ⅰ a型内漏相关,术中I a型内漏修复成功率高,中远期结果满意.

  • 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滕厚军;王守习

    目的:探索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半导体腔内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泡沫硬化剂注射填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17, P=0.14)。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仅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试验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vs 0, c2=4.43,P=0.01);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0% vs 26.0%,c2=7.44,P<0.01)。结论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

  •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孙立伶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远期后遗症,即便DVT早期给予规范化抗凝治疗,仍然有较高的PTS发病率.深静脉瓣膜受损反流、静脉压增高、静脉血回流受阻被认为是PTS的主要形成机制.传统PTS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弹力袜、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专用静脉支架治疗PTS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被广泛接受.本文对PTS的病理生理、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880 条记录 7/44 页 « 12...45678910...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