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主动脉瘤与夹层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7例

    作者:缪京莉;侯晓平;周云飞;尹巧香;张婧

    目的 观察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例覆膜支架修复术后患者随诊2~11年,采用主动脉超声或CT检查,化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7例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呈持续高水平,平均(2628.9±1596.3)ng/ml;第7例患者术后2年内及其他6例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结论 覆膜支架修复术后血浆D-二聚体持续稳定升高,可能与手术本身相关,不提示术后血管病变加重,无需特殊治疗.

  • 腹主动脉瘤先兆破裂疑似急性阑尾炎1例

    作者:孙国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无诱因右侧腹痛伴发热3h就诊.疼痛为持续性,无放射痛,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腹泻.查体:T37.9℃,P90次/min,BP135/80mmHg,腹部柔软,肝脏未扪及,莫非氏征阴性,未扪及包块,脐周及右侧腹部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存在.血常规WBC 13.5×109/L,中性0.9,RBC 4.50×1012/L,HGB 142/L,PLT 95×109/L,腹部透视:肠腔积气,心电图正常,以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入院.入院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查血常规WBC 11.7×109/L,B超示:腹主动脉瘤,未见阑尾肿大,急诊MRI: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下至分叉平面,大小97.3×73.3×74.8mm,周边有附壁血栓形成,未见明显破裂征象.入院明确诊断后,积极准备手术治疗,第二天患者排便时腹主动脉瘤破裂,抢救无效死亡.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诊断
  • 非手术因素对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王祺;任华亮;李春民;张望德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已成为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治疗的首选方式,但EVAR较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并未明显降低死亡率.除手术本身的技术因素外,RAAA的死亡率还与血压、瘤颈、时间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本文就影响RAAA死亡率的非手术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希望通过对非手术因素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并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 开窗技术在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国义;郭伟

    临床上,复杂近端瘤颈是限制腹主动脉瘤常规腔内修复术(EVAR)的主要原因.随着开窗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成为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CNAAA)腔内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实施CNAAA开窗治疗需要经过仔细术前评估、周密器材制定及精准手术操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由于整个实施过程较复杂,本文主要对开窗技术处理CNAAA的关键步骤进行阐述,为开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说明.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单中心治疗经验

    作者: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姜云飞;黄一鸣;李丹丹;陈诚;王鑫

    目的 观察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进行EVAR的70例肾下型AAA患者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EVAR手术技术成功,成功率97.1%,2例(2.9%)术后持续性内漏接受再次手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4.3%).术后发现原发性内漏10例(14.3%),其中Ⅰ型内漏8例(11.4%,Ⅰa型7例,Ⅰb型1例),Ⅱ型内漏2例(2.9%);2例Ⅰ型内漏(Ⅰa、Ⅰb型各1例)分别于术后第3日、6个月再次手术,8例随访中自愈.继发内漏4例(5.7%),均经弹簧圈栓塞加覆膜支架治愈.发生臀肌跛行18例(25.7%),经扩血管祛聚等治疗后症状减轻.穿刺入路侧下肢缺血2例(2.9%),1例行股-股转流后症状消失,1例自动出院.随访2~66个月,平均(7.9±12.8)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5例(7.1%);3年内死亡7例(17.5%).结论 内漏致动脉瘤体增大是EVAR治疗AAA严重的早中期并发症,尽早发现并处理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能有效提高远期生存率.

  • CTA判断主动脉瘤管腔内修复术术后内漏

    作者:郭红梅;姚亮;高俊杰;何成平;王振祥;杨立

    目的 分析应用CTA技术观察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Tndovascular Aa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内漏.方法 针对主动脉瘤EVAR术后行CTA复查、临床资料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借助PACS观察支架置入后有无内漏、发现内漏后判断其来源并做出内漏分型,判断EVAR前后动脉瘤变化情况和与支架节段相关血管并发症.结果 52例主动脉瘤EVAR术后复查病人,平均年龄(68.92±22.73)岁,可见15例(28.85%)16处内漏,其中Ⅰb型1例(1.9%)、Ⅱ型7例(13.46%)、Ⅲ型7例(13.46%)8处;8例原动脉瘤显示增大,密切随访中;1例内漏同时发生原动脉瘤破裂、病危出院;1例胸主动脉EVAR术后2月,发生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3例发生支架局部感染需相应治疗,其中1例需切除支架并截肢.结论 现代EVAR术后应用CTA复查,应重视Ⅱ、Ⅲ型内漏的发生;支架发生感染、原动脉瘤破裂可导致严重后果.

  • Overlay在主动脉瘤介入中的应用

    作者:陈海军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的Overlay功能在脑血管病介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58例主动脉瘤患者,其中49例术中使用了Overlay技术,9例患者使用传统的在屏幕画线标志,分成2组从造影剂的用量、照射剂量、术者的方便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49例患者术中使用Overlay功能,造影剂的用量、照射剂量均少于9例患者使用传统的在屏幕画线标志方法,为主动脉瘤成功的介入治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结论 DSA的Overlay功能在主动脉瘤介入中的诊断和治疗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介入手术中充分应用DSA的这个功能,可为介入手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螺旋CT重建技术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涛;潘爱珍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各种重建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综合应用SCTA的各种成像技术,能够较全面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基本上可以取代创伤性的X线血管造影检查,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炎性与感染性主动脉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振江;陆清声

    炎性主动脉瘤与感染性主动脉瘤均为比较少见的主动脉瘤类型,均伴有主动脉周围组织和结构的炎症,二者在临床表现、生物标记物、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J)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鉴别.然而,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炎性动脉瘤表现在由于动脉壁炎性增生增厚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相对不容易破裂,而感染性主动脉瘤常常病情进展迅速而剧烈,短期内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因此二者在治疗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对于炎性动脉瘤,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展,而对于感染性主动脉瘤,延误诊断、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误用将导致难以控制的感染,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鉴别此两种类型动脉瘤并掌握其治疗方法十分必要,下面就针对有关炎性与感染性主动脉瘤的鉴别和治疗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和传统手术对患者肾功能影响的对比

    作者:李兴东;刘明辉

    目的 探讨比较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应用腔内隔绝术(EVGE)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肾下型IA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血管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2组患者的Cr、BUN水平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对照组的Cr、BU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2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2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水平为(6.35±1.91)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6.48±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分别为(95.38±34.39)μmol/L、(116.67±29.1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下型IAAA患者应用EVGE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开放手术,更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IAAA患者.

  • 基层医院诊治主动脉夹层15例体会

    作者:郭冰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增加治愈率.方法:对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100%),性质剧烈而镇痛效果差.病因以高血压为主(80%).发病率与血压增高程度成正比.结论:对高血压伴剧烈胸腹痛患者应警惕主动脉夹层,积极控制血压和心率可降低发病率,增加治愈率.

  • 肠系膜血栓误诊2例

    作者:李云辉;刘福坤

    肠系膜血栓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特别是无心脏病史的患者.本病是指该动脉由于栓子的栓塞或在一定诱因下形成血栓.主要的病变基础为动脉硬化,其他尚有主动脉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风湿性血管炎等.低血容量或心排血量突然降低、脱水、心律不齐、血管收缩剂或过量利尿剂为常见的诱因.该病多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术前早期不易确诊,临床常延误诊治.对近期发生的2例术前未确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经验.

  • 5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彭冉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救治5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5例给予cabrol手术,17例给予bentall手术,6例给予Wheat手术,3例给予双侧腋动脉股动脉搭桥转流手术。结果51例患者中25例cabrol手术,17例bentall手术,6例Wheat手术,3例双侧腋动脉股动脉搭桥转流手术,其中49例生存,2例死亡,死亡率3.9%。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手术中,由于直接在带瓣管道上直接缝合冠状动脉开口存在难度,而不适宜采用Bentall手术时,给予cabrol手术可以更好的避免冠状动脉开口局部出现内膜撕脱、吻合口漏血现象;给予大动脉转流手术,对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存在困难、高危患者,安全有效,创伤小,实施前景广阔。

  •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进展与覆膜支架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聂红林;刘道志;罗七一

    回顾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手术的发展,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总结腔内修复术仍然存在的临床问题,提出未来腔内修复术器械的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 腹主动脉瘤破裂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作者:蔡军

    患者,男,71岁,2008年3月因腰及左下肢疼痛20余天,加重1周入院.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臀部、左髂部及左股后侧疼痛,呈阵发性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药物、按摩、针灸及理疗等治疗,疗效不佳.患者否认有腰痛病史,就诊前半年曾体检发现有"腹主动脉瘤",在血管专科医院诊查后认为,该动脉瘤不足引起症状,可保守治疗.查体见,脊柱活动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弱阳性,双侧闭孔处压痛,左髂前上嵴处局部压痛,双下肢感觉未见异常,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跟、膝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自带腰椎核磁片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腹部CT示腹主动脉附壁血栓、腹主动脉瘤.

  •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

    作者:潘渊明;阮进光

    目的:探索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的麻醉方法,并给麻醉处理的安全有效提出了新的挑战.方法:选择患者共3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术中抗凝采用肝素化,术后未用抗凝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无1例中转行开放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痛变累及全身的大血管疾病,对麻醉要求较高,术中管理困难,硬膜外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血管隔绝术.本组硬膜外麻醉下顺利完成了手术,并且无一例围术期并发症,另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 "Z"型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宇扬;庞占泉;张维君;李潮

    血管内介入性方法治疗主动脉瘤,具有独特的优点:1.微创,对病人损伤小,术后病人恢复快;2.可适用于有手术禁忌症的病人.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主动脉瘤与正常主动脉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张良;于存涛;常谦;罗新锦;丘俊涛;刘燊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主动脉瘤组织与正常主动脉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选取主动脉瘤病例标本5例,正常主动脉标本4例.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体外转录合成aRNA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利用RT-qPCR对从表达谱筛选出的其中6个差异基因进行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验证.结果 人主动脉瘤组与正常主动脉组相比,表达差异倍数大于2的基因共有270个,其中有211个基因上调表达,59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信号传导、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等生物学过程.RT-q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主动脉瘤与正常主动脉的表达谱有较大差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RT-qPCR验证可以筛选出主动脉瘤差异表达的基因,为研究主动脉瘤发病机制提供分子基础.

  • 建立狗主动脉瘤模型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庞占泉;张维君;李潮

    本实验应用外科学方法,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处吻合预先缝制的主动脉瘤体,建立确切、稳定的主动脉瘤模型,以满足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需要.

  • 腔内隔绝术在主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为民;高涌;符伟国;余朝文;聂中林;孟庆友;卢冉;孙勇;包宗明;周伟;高杰;朱光辉;李国平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操作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5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2例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无支架移位;术中发生内漏1例,经及时处理后消失;2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3~21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有着较好的近期效果.

1120 条记录 1/56 页 « 12345678...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