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法在耳模声学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声固耦合计算方法分析耳模中导声管声学特性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螺旋断层数字扫描仪(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并获取志愿者耳部数据,建立外耳模型,再布尔计算出耳模及导声管模型.应用Ansys软件和Aurical真耳分析仪分别计算和实测,输入90 dB声压,记录频率500~8000 Hz耳模导声管出口处压力值.结果 有限元计算与实际测试耳模声学特性结果趋势相同;在导声管影响下耳模的共振频率在4000 Hz左右,大增益约为24 dB,模拟计算结果较实际测试结果高6.8dB.结论 有限元分析方法可有效应用于耳模声学特性的研究.
-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耳模制作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更为高效安全的三维耳模制作方法.方法 耳背式助听器使用时,需配上按患者耳朵外形制作的耳膜.利用MIMICS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软件和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对患者耳部CT图像进行处理,建立耳模实体模型.结果 与传统方法制作的耳模相比,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的耳模更加符合人体结构.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方法可更加安全、方便、快捷地制作耳模.
-
防噪声耳模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防噪声耳模的防护作用进行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方法 制作普通和加芯子的防噪声耳模,通过CT多角度切割分析、不同强度下噪声衰减测试及正常人佩戴前后听阈变化的比较,对普通和加芯子的防噪声耳模声音衰减进行分析.结果 普通防噪声耳模的声音衰减随着频率的增高逐渐增加,低频处为10 dB HL,高频处为35 dB HL.加芯子防噪声耳模的噪声衰减随入射声压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非线性效应.入射声压级越高,噪声衰减也越高.入射声压级在120~130 dB HL时,噪声衰减比较大的频段在2500-4500 Hz.结论佩戴防噪声耳模是听力防护的有效手段,加芯子的防噪声耳模具有有效保留言语会话区域的作用,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对耳模声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改变耳模通气孔的形状,探讨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在耳模声学特性中的优势。方法利用埋管的方法为每位受试者分别制取通气孔为平行、扩张和收缩形状的耳模,然后受试者佩戴每个耳模进行真耳分析,测量佩戴各个耳模时的REOG和REIG值。结果①2 mm平行通气孔耳模与扩张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OG值相比较,在500 Hz和750 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收缩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OG值相比较在各个频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2 mm平行通气孔耳模与扩张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IG值相比较,在2 kHz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收缩管式通气孔耳模的REIG值相比较在2 kHz和3 kHz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中收缩管式在解决堵耳效应问题上与2 mm平行通气孔有着相似的效果,但突变截面管式通气孔扩张和收缩式耳模可获得更大的助听增益,其中收缩管式通气孔耳模的作用要优于扩张管式通气孔耳模。
-
助听器技术的创新:耳模进化到了终点?
上期小词典谈到由于听力学的快速发展,创造或翻新专用术语来描述新技术已经成为趋势,这在助听器领域更加明显.欧洲助听器行业协会主席恩斯特先生在2006年对此有明确的阐述"众所周知,昔日的助听器(hearing aids)除了名字外,和今天复杂的助听系统(hearing systems)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助听器耳模的堵耳效应及解决方案
目的分析佩带助听器耳模造成的堵耳效应的特点,并寻求适宜的解决方案.方法应用真耳探管传声器测量系统,用两种给声方式(受试者自主发出低频元音、或以骨振器振动颅骨给声),测试了用海绵耳塞、助听器耳模堵耳后的堵耳效应增益曲线.实验分三个部分:1.以海绵耳塞堵耳,骨振器给声强度逐渐增强,了解堵耳效应值是否随骨导信号强度而变化;2.以海绵耳塞和助听器耳模堵耳,骨振器给声强度为35dBHL,了解堵耳效应的频率特征.3.由受试者自主发出低频元音,在耳模上施加不同尺寸的通气孔,评价其解决堵耳效应的实际效果.结果1.探管麦克风在外耳道中记录的堵耳响应REOR随骨导强度增强呈1:1线性增长;2.堵耳效应主要表现在1000Hz以下的低频,250Hz、500Hz、1000Hz的堵耳效应依次为24.1±1.6dB,19.3±0.8dB,9.7±0.5dB(n=10),性别间差异不显著;3.配戴助听器耳模后的堵耳效应在400Hz以下的低频为显著.普通的2mm平行通气孔可使该频带的堵耳效应平均下降15dB以上,短的2mm通气孔则可使堵耳效应降低约20dB.结论堵耳效应不因骨导信号的强度变化而改变,主要集中在1000Hz以下的低频;配戴助听器耳模后,堵耳效应在400Hz以下为显著,加开通气孔可显著解决堵耳效应问题.
-
自制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仪治疗青少年近视眼8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制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仪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青少年近视85例,均采用自制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仪治疗,观察近视的恢复情况.结果 近视85例中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89.4%.结论 低周波全息耳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显著.
-
三种助听器耳模制作方法的比较
分析助听器耳模制作中微波法、光照法和自凝法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通过7 535只助听器耳模和115只耳内式助听器外壳的制作,对微波法、光照法和自凝法助听器耳模雏型的制作进行比较.3种耳模雏型制作方法相比较,微波法和自凝法可进行全软性和硬性材料耳模的制作;光照法可进行硬性材料耳模和耳内式助听器外壳的制作;自凝法虽然可以进行软性材料和硬性材料的制作,但大缺点是易产生气泡.微波法应用面较广,可进行各种材料、各种款式的耳模制作,占制作总数的80.42%;光照法不仅可进行助听器硬性耳模的制作,还可进行耳内式助听器外壳的制作;自凝法主要应用于硬性耳模的制作.
-
儿童戴助听器讲究多
儿童戴助听器有一个适应过程,很多孩子不愿戴,必须给10~20天时间让孩子适应并愿戴.通过适应期的训练后,观察助听器的效果就比较容易了,常用的方法是:逐渐增加配戴时间.戴助听器的时间从短到长,比如第一天戴1~2个小时,第二天戴2~3个小时;根据聋儿的适应能力,逐渐延长时间,一直到全部适应睡觉时可取下.注意摘戴前先把助听器的开关关上,耳模和耳甲腔吻合,戴牢后再打开开关.没有语言的孩子,音量调节要根据孩子的反应而定.如果音量过大,孩子表现出惊恐不安的样子;音量太小,孩子没有反应.
-
振动声桥临床应用与进展
传统助听器的功能是采集、放大声音并将放大的声音通过耳模或直接通过助听器传导至外耳道.而振动声桥属于植入式助听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声能转换成直接驱动听骨链的机械振动,从而放大听骨链的自然振动来提高听力.
-
控制声反馈助听器通气孔的设计及临床使用
助听器通气孔是由外向里贯穿定制机或助听器耳模全程的通道,定制助听器或耳模时,在不影响声孔位置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通气孔的主要作用在于:①平衡耳内气压:即使通气孔很小,也能缓解耳内胀满感,减轻耳内压力.②保持耳道与外界的通风:耳道通风可减少耳内潮湿,降低继发感染的可能;同时保持耳内干燥对保养助听器有很大益处.③减轻堵耳效应:堵耳效应可使听力障碍者觉得自己的说话声音很响、很空,象闷在桶里说话一样,这是因为耳道堵塞后,听力障碍者自己的说话声可通过骨导作用使低频声增强.④另外,通气孔直径越大,对提高高频越有利,因而越能提高语言清晰度,取得较好的收听效果.
-
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11)
2.3.5单侧听力下降的干预对单侧听力下降的婴幼儿的干预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已有数据表明成人和儿童单侧听力下降患者通过配戴助听器可改善交流情况,因此,建议对此类婴幼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尽早进行干预。对于听力损失小于80 dB H L的婴幼儿可考虑选择验配助听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婴幼儿助听器接受度很低(常常因不愿意佩戴而抓摘助听器),尤其是对助听器验配师和耳模制作技术等要求很高,验配时要慎重,量力而行。对于听力损失大于80 dB H L 者,目前可考虑的方案是选择人工耳蜗植入和BAHA干预方式。
-
助听器软耳模的制作
耳模为助听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合适的耳模,助听器验配工作只能算完成一半.耳模具有固定助听器、防止声反馈及通气等作用.因此对其制作工艺等应作一定要求,使其精致适用.耳模从材料上分为硬耳模和软耳模两种.硬耳模经久耐用,适用于各种患者,而软耳模使用舒服、密封性更好,常用于重度耳聋和婴幼儿患者,可有效地防止声反馈.目前硬耳模制作已有多篇报道,由于对软耳模认识较少,其适用范围不了解,而且成品易变色、裂开、制作工艺也较复杂,磨制时需耐心细致、精确度高,不易掌握,故鲜有软耳模制作报道,特将其制作工艺要点介绍如下.
-
耳印模制取失败的原因分析
耳模是连接人耳与助听器的声学耦合器,它是依据患者耳甲腔、外耳道的形状模制而成,对于耳内式或耳道式助听器来讲,助听器的外壳就是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