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6岁儿童角色采择与分享行为的关系

    作者:纪春磊;高丽莉

    目的:研究3~6岁幼儿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与分享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临汾市和烟台市的两家幼儿园3~6岁的幼儿,每个年龄段30人,共120名幼儿,通过情景故事法和实验法来测量幼儿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的关系.结果:①3~6岁的儿童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总体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m=1.9-3.4),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5岁是幼儿角色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期;②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m=0.1-1.9);③3~6岁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有显著相关,5岁左右的幼儿的相关更显著(t=7.887,8.141,P<0.001).结论:3~6岁幼儿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呈显著正相关,5岁左右幼儿的相关更显著.

  • 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

    作者:赵章留;安桂玲

    目的探讨小学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4种亲社会行为(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安慰行为)的评价状况.方法采用儿童亲社会行为调查问卷,对衡水市358名4~6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儿童对自己亲社会行为的评价高于对同伴的评价.②各年级儿童对4种亲社会行为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是亲社会行为评价的一个转折点.③总体上,女生评价自己和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高于男生,特别是在分享和安慰行为上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儿童对自己亲社会行为的评价高于对他人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较为客观.

  • 3~5岁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毕岢;吴丽芸;施建农;张真

    目的 探讨3~5岁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两类不同亲社会行为间存在的差异提供解释.方法 于2013年5-7月,选取北京市某一私立教育集团2所幼儿园3~5岁儿童108例进行助人和分享试验,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参加试验并且父母问卷有效的被试94例进行研究.其中助人试验为捡东西任务,分享试验为独裁者任务;调查问卷包括《幼儿气质问卷》和《教养方式问卷》,分别采用儿童行为问卷简版(CBQ)、父母教养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进行测量.结果 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2.5、1.2分;外向性、消极情绪、努力控制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6、4.2、5.0分;母亲权威型教养方式、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父亲权威型教养方式、父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的平均值分别为3.9、2.0、3.7、1.8分.儿童助人与分享行为得分无直线相关性(r=-0.08,P=0.64).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二、三层回归分析中,月龄均能正向预测儿童助人行为得分(β值分别为0.46、0.45、0.43,P<0.05);在第三层回归分析中,父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能正向预测儿童助人行为得分(β=0.26,P<0.05),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得分能正向预测儿童分享行为得分(β=0.25,P<0.05).结论 助人和分享这两种亲社会行为在儿童早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并且分别只受到父亲或母亲专制教养方式的影响,提示这两种亲社会行为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 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幼儿分享行为的对比研究

    作者:牛玉柏;李占星;胡瑛

    [目的]比较混龄教育模式和同龄教育模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为广泛开展混龄编班的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设置糖果、玩具、经验三种不同的分享物,区分两组不同的分享对象-低龄幼儿和同龄幼儿,对来自不同教育模式的60名中班和大班幼儿进行考察. [结果]幼儿的分享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效应,但是对不同分享物的分享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龄教育幼儿对不同分享物的分享行为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经验分享、玩具分享、糖果分享;同龄教育幼儿对不同分享物的分享行为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经验分享、糖果分享、玩具分享.混龄教育的幼儿比同龄教育的幼儿更倾向于与低龄幼儿分享,这一效应在玩具分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混龄教育可显著促进儿童与低龄对象的分享行为.

  •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

    作者:钟云辉;唐宏

    目的 比较5~6岁有假想伙伴的儿童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分享行为上的区别,观察假想伙伴对其社交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了56名5~6岁被试儿童.首先采用“双向访谈法”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判定,随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分享情境任务的施测.结果 在56名被试儿童中,有23名儿童存在假想伙伴.假想伙伴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在“偶得物品”分享情境任务中表现要显著好于5岁组儿童(x2=18.3,P<0.01),而在“拥有物品”分享情境任务中表现无显著差异;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偶得物品”(x2 =20.8,P<0.01)与“拥有物品”(x2=9.4,P<0.05)分享情境任务中的表现要显著好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结论 假想伙伴有可能是促进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 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全明

    分享行为意指人们把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利、某种思想或情感与别人共同享用的行为.对国内外有关分享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1)儿童分享行为一般在2岁以后才可产生;2)3至6、7岁儿童分享行为发展呈现更多以权威或规则作为判断的依据、容易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等特点;3)7、8~11、12岁儿童表现了公平分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逐渐成为个人特征的组成部分、个人道德推理逐渐成为儿童分享行为主要判断依据等特点;4)12、13~14、15岁儿童表现了公正分享逐渐占主导地位、道德推理能力趋于成熟等特点;认知和移情是影响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作者认为未来儿童分享行为研究可更多围绕多因素相互作用模式、教育促进方法、认知相互作用等方面展开.

  • 婴幼儿对合作行为共享性特征的理解

    作者:徐晓惠;李晶;朱莉琪

    合作行为的共享性特征是指合作伙伴对彼此的动作和意图进行反应、承诺完成共同的目标、进行角色转换并支持彼此的角色.同时,预期未来奖赏的能力以及合作活动结束分享奖励的趋势也是互惠性合作活动的共享性本质之一.婴幼儿已经开始理解合作行为的共享性特征,他们能与同伴形成共享性意图和关于任务的共同目标;当同伴完成任务有困难时,能够主动提供帮助;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角色;合作后更倾向于平等分享所得资源.本文从合作行为的共享性特征出发,基于合作中情绪和语言的作用、合作的对象以及合作的研究工具等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构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