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干预效果

    作者:高洁;李晓敏;马璐;辛铁钢;梁明明;曾超超

    目的:探讨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某本科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自愿报名参加的96名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48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给予每周1次,每次7小时,共8次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对两组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oredom Proneness Questionnaire, BPQ)进行测评.结果 :①经过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PQ中的孤独感、自控力、紧张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6.204,-2.820,-3.693,-3.383;P<0.05);②干预前后,实验组在BPQ中的单调性、孤独感、自控力、紧张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 2.128,2.156,2.637,2.446,3.316;P<0.05);对照组在BPQ中单调性、孤独感、自控力、创造力、紧张感、约束性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能降低大学生的无聊情绪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大学生无聊倾向与进食行为的关系

    作者:孟庆新

    目的:考察大学生无聊倾向与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进食行为问卷对92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大学生的进食行为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 =7.393,9.567,5.435;P <0.001),不存在年级差异(P >0.05),女生的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②高无聊倾向大学生在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上得分明显高于低无聊倾向大学生;③无聊倾向及其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与限制性进食呈零相关或低负相关;④无聊倾向的外部刺激能显著正向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负向预测限制性进食,而内部刺激有效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χ2/df =3.95,CFI =0.902,TLI =0.908,RMSEA =0.067,SRMR =0.055,AIC =32476.24,BIC =32869.04)。结论: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的进食行为有显著影响。

  • 在校大学生无聊倾向调查分析

    作者:孙越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BPS)作为研究工具,选取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等分别作为师范类、理工类高校被试代表共491名。统计软件采用 SPSS 17.0,分析各院校在校大学生无聊倾向评分的差异。结果理工类院校学生无聊倾向评分显著高于师范院校;其中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容易感到无聊。结论院校类别、性别是影响无聊倾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无聊倾向 大学生
  • 吉林省某高校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无聊倾向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研究

    作者:孔璇;李晶华;王竞;张莉;马天娇;吴晓辉;苏国范;郭倩君

    目的:调查吉林省某高校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无聊倾向及健康相关行为现状,探讨无聊倾向与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身心健康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吉林省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一年级至五年级全部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级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无聊倾向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聊倾向越高的学生,饮酒、不规律饮食、不进行体育锻炼、坐着休息和娱乐时间过长、睡眠不足以及手机依赖等危险行为发生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无聊情绪与学生不健康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无聊情绪管理问题,采取适宜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 大学生无聊倾向与幸福感的关系:网络依赖的中介作用

    作者:董文;李志勇;李相南;徐慧聪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网络依赖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大学生网络依赖量表、综合幸福感问卷对38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无聊倾向与网络依赖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分析表明,无聊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网络依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③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网络依赖在无聊倾向与心理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在无聊倾向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无聊倾向除了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依赖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

  •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认知失败的影响: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

    作者:周扬;陈健芷;张辉;王湃;杨玉龙;董晓滨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认知失败与核心自我评价、无聊倾向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便用核心目我评价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CSES),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oredom Proneness Scale,BPS),认知失败问卷(Cognitive Failures Questionnaire,CFQ)对760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集体施测,使用SPSS 21.0和Mplus 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相比认知失败低分组大学生,认知失败高分组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总分显著更低(t=-8.983,P<0.001);无聊倾向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显著更高(t=-3.595~ 14.451,R<0.001).②认知失败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360,P<0.01),与无聊倾向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535,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无聊倾向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0~-0.587,P<0.01).③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认知失败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无聊倾向对认知失败的间接效应显著.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在核心自我评价对认知失败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 大学生无聊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作者:赵鑫;李莹莹;金佳;金戈

    目的: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无聊倾向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选取567名16-26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进行测量.结果:认知重评策略在单调性与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之间起中介作用;认知重评策略在孤独感与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之间起中介作用;认知重评策略在自控力与成就感低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在大学生无聊倾向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 无聊倾向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特质愤怒和冲动性的多重中介效应

    作者:赵宇;陈健芷;刘勇;姜梦

    目的: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冲动性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64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特质愤怒量表、Barrat冲动性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进行测试.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冲动性、攻击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无聊倾向、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无聊倾向既通过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分别间接预测个体的攻击行为,还通过特质愤怒——冲动性中介链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结论:特质愤怒和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大学生攻击行为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

  • 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及其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田志鹏;刘勇;滕召军

    目的:探讨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修订中文无聊倾向量表,并考察自恋、无聊倾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在785名中学生中检验无聊倾向量表的信效度,并在另472名中学生中考察其无聊倾向特点及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①中文无聊倾向量表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2个二阶因子,缺少卷入、刺激寻求、单调性、耐性、自我调控5个一阶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和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②中学生无聊倾向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无聊倾向程度显著高于初一,高二、高三学生的无聊倾向程度显著高于初三.③无聊倾向与显性自恋、主观幸福感分别呈显著负相关,与隐性自恋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显性自恋呈显著正相关,与隐性自恋呈显著负相关.④无聊倾向是显性/隐性自恋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针对无聊问题干预能够降低自恋的消极影响,提高主观幸福感.

  • 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网络消极情绪体验的中介作用

    作者:金童林;陆桂芝;张守臣;张璐;刘艳丽;李肖肖

    目的:探讨无聊倾向、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网络消极情绪体验问卷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无聊倾向、网络消极情绪体验以及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t=2.233,P<0.05);无聊倾向通过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12,0.192].结论:网络消极情绪体验在无聊倾向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无聊倾向量表(BPS):中文版的结构、信度及效度

    作者:刘勇;陈健芷;宋琳婷;赵宇;杨晓丽;张盼;周卉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入无聊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BPS),探讨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因素结构,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BPS中文版调查了123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129份.另用特质孤独量表、特质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评无聊倾向条目在90名大学生中检验效标关联效度.3周后随机抽取64名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BPS中文版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2个维度,低卷入、高卷入、高刺激需求、低刺激需求和缺乏耐性5个分量表,共20个条目;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数据拟合良好(x2/df=1.60,CFI=0.91,TLI=0.89,RM-SEA=0.04,SRMR=O.06);5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7~ 0.81之间,重测信度在0.69~ 0.83之间;BPS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结论:BPS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测量.

    关键词: 无聊倾向 效度 信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