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贵州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实验感染家猪的研究

    作者: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牟荣

    目的观察贵州省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囊尾蚴在猪体内的发育情况. 方法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孕节直接灌喂当地圈养的14 d龄健康乳猪8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40、50、60和75 d分别剖检,观察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 结果从感染后40 d起,在6头猪的肝脏表面和实质内共检获421个囊尾蚴,多分布在肝实质内,其大小为1.34~2.78 mm×1.22~2.31 mm.其余部位未找到囊尾蚴.感染后40 d和50 d,囊尾蚴经胆汁孵育,头节翻出率分别为78.3%和93.4%.感染后50 d开始发现钙化的囊尾蚴.囊尾蚴活体观察可见头节上4个吸盘和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头节有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周围发现不完整的两圈点状结构. 结论根据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进一步认定贵州省都匀市的带绦虫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家猪是其可能的中间宿主.

  • 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牛和猪的比较研究

    作者: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

    目的比较贵州省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发育情况. 方法用都匀带绦虫孕节和从江带绦虫孕节分别灌喂5~33 d龄健康乳牛2头和3头、17~23 d龄健康乳猪各2头.于感染后25~85 d分别剖检、观察牛和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 结果在感染都匀带绦虫62、85 d的2头乳牛肝脏中共检获28个囊尾蚴,其大小为1.16~1.91 mm×1.03~1.50 mm.在感染都匀带绦虫50、62 d的2头乳猪肝脏中共检获67个囊尾蚴,大小为1.28~2.84 mm×1.26~2.57 mm.两组囊尾蚴仅分布在肝脏且形态特征相同,活体观察成熟囊尾蚴均可见到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伸缩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31%的囊尾蚴顶突略凸,69%的顶突略凹,56%的顶突周围有两圈退化的小钩.在感染从江带绦虫25、35、67 d的3头乳牛体内共检获2 745个囊尾蚴,为全身分布,大小为0.86~6.52 mm×0.66~4.39 mm.在感染从江带绦虫50、67 d的2头乳猪体内共检获106个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大小为1.08~2.86 mm×0.96~2.68 mm.从江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囊尾蚴,活体观察及压片染色镜检,囊尾蚴原头节均未发现顶突和小钩. 结论都匀带绦虫为亚洲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囊尾蚴常具有退化小钩;从江带绦虫为传统牛带绦虫,在牛体内囊尾蚴呈全身分布,在猪体内仅分布于肝脏,囊尾蚴没有小钩.

  • 牛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牛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汪敏;包怀恩;戎聚全;莫兴泽;牟德英

    目的观察牛带绦虫感染乳牛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贵州从江县的牛带绦虫孕节灌喂荷兰霍尔斯坦种乳牛1头,隔离饲养.于感染后35d剖检,切取病变组织制片、HE染色,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乳牛的肝脏、心肌、肩胛肌、肾脏等均有囊尾蚴寄生,致相应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损害.其中以肝脏病变为突出,多处肝细胞小灶性坏死及片状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牛带绦虫感染霍尔斯坦乳牛35d即可致多组织多器官囊尾蚴寄生,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特别是肝脏,囊尾蚴寄生多,病理损害较重.

  • 亚洲牛带绦虫与传统牛带绦虫实验动物感染研究

    作者:陈利红;包怀恩

    在生物医学的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感染并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被广泛运用.它无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或预防与治疗上都非常重要.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牛带绦虫是种较古老的虫种,多年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已比较成熟.由Goeze于1782年鉴定为独立的种.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台湾和东南亚的很多地区,人们根本不吃或很少吃牛肉,而却一直有“牛带绦虫病”的流行与分布.

  • 从江牛带绦虫感染家猪后血清IL-4和IL-10含量的动态变化

    作者:刘元忠;杨鹏;谢洪书

    目的:观察家猪感染从江牛带绦虫后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的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抗从江牛带绦虫感染免疫应答的机制. 方法:用从江牛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 d龄健康乳猪5头,并以健康乳猪5头作对比,于感染后第7、15、45和60天,定期抽取家猪耳缘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结果:正常组血清IL-4和IL-10含量在感染不同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实验组血清IL-4和IL-10含量在感染第7天开始上升,第15天高,第45天含量与正常组相当,第60天再次上升;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4和IL-10含量在第7、15、和60天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家猪感染从江牛带绦虫不同时期血清IL-4和IL-10含量变化较大.第7和第15天血清出现高水平IL-4和IL-10,提示体液免疫在抗从江牛带绦虫早期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45天,IL-4和IL-10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提示从江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中期体液免疫应答变化不大;第60天,高含量的IL-4和IL-10,可能是囊尾蚴诱导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