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宿迁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
1998年宿迁市首次开展较大范图寄生虫的调查工作.之后针对该次调查结果开展了以集体服药驱虫结合卫生宣传教育的防治工作.为了解防治后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和调整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进行了本次的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博兴县肠道蛔虫感染调查和驱虫效果分析
为了解博兴县正常人群蛔虫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群防群治提供科学依据,于1999年进行了寄生虫病学调查和集体服药驱虫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
邹城市防治学生肠道蠕虫病的效果观察
为了探索防治学生肠道蠕虫病的有效方法,降低并控制感染率,于1992年按照《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以全市中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集体服药驱虫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
连续7年化疗后武汉市郊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各地很多中小学校每年一次向学生发放阿苯达唑片剂防治肠道寄生虫病,剂量为400 mg顿服.为了解连续多年集体服药对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2002年选取武汉市新洲区大渡陈小学为试验点,对该小学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
-
济南市市中区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监测分析
为有效控制和消除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济南市市中区1996年后开展了3次较大范围的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监测工作,实施了集体服药驱虫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防治措施.2002年调查常见人体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降至21.76%,表明防治效果显著.现将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即墨市中小学生集体服药防治肠道蠕虫感染效果评价
采用赛特斯集体服药驱虫措施后,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但农村学生感染率仍较高,建议采取每年2次驱虫,开展健康教育、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进一步控制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
-
桐乡市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观察
桐乡市地处浙江北部,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型地区,适宜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据1989年全国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布抽样调查, 桐乡市农村居民总感染率为72.34%,其中蛔虫感染率35.36%,钩虫33.77%,鞭虫13.45%,蛲虫16.57%,多重感染普遍,重1例同时感染6种寄生虫[1].从1990年开始,相继在学校及农村开展了集体服药驱虫,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
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调查及应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观察
肠道寄生虫病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发育,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定期集体服药驱虫防治肠寄生虫的策略,使用药物为阿苯达唑,并于2008~2009年4月份选择四处学校1407名小学生做为监测对象,进行了服药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调查及驱虫疗效观察,结果如下:1.观察对象、内容及方法
-
淮北某矿学生蛔虫感染普治效果分析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感染肠道寄生虫后,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并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障碍,对其学习和认知能力也有一定损害[1].为了解和控制我矿中、小学生的蛔虫感染,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我们于1993-2000年,每年给我矿中小学生集体服药2次,并对学生进行蛔虫感染情况调查,蛔虫感染普治效果报告如下.
-
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调查及应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观察
肠寄生虫病是中小学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发育,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定期集体服药驱虫防治肠寄生虫的策略,使用药物为阿苯达唑,并于2000年4月份选择两处学校1407名中小学生做为监测对象,进行了服药前肠寄生虫感染率调查及驱虫疗效观察,结果如下:
-
中小学生肠道蛔虫感染防治10年效果评价
根据国家卫生部、教委下发的"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城乡中小学生肠道蛔虫感染防治效果监测10年.自1992年开始每年9~10月间对城乡中小学生进行一次集体服药驱虫,且对点校进行一次服药前粪检,其结果如下.
-
学生集体驱蛔与个人驱蛔的效果比较
蛔虫病是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儿童的消化吸收,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具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此,本校自1995年开始,将学生蛔虫病的防治列为学校卫生保健的重要常规工作之一.其主要手段是采取集体服药驱蛔方式.
-
2002年临沂市兰山区部分城乡中小学生肠道蛔虫与鞭虫感染调查
肠道蠕虫感染是中小学生的一种常见病.兰山区1988~2001年在中小学中连续开展集体服药普遍驱虫工作,为观察其效果,2002年3~4月,对城乡1 224名中小学生进行肠道蛔虫与鞭虫感染状况调查.
-
农村集体服药后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居民集体服药驱除肠道线虫效果.方法 于2006年9月对肠道线虫感染高的龙岗区区居民集体服甲苯咪唑糖片驱虫,2007年1月经盐水漂浮法和改良加藤氏法粪检调查550名居民的感染情况,分析驱虫效果.结果 肠道线虫卵总检出率为18.73%(103/550).单虫阳性率以鞭虫卵高,为9.27%,钩虫卵次之,为6.36%,蛔虫卵低,为4.00%.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为8.18%;改良加藤氏法检出率为10.36%,经统计学处理(X2=1.296,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单虫检出情况看,盐漂法检出钩虫卵阳性21人,加藤法为13人,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X2=3.379,P0.05).蛔虫卵分别检出16人和6人,显示盐漂法明显高于加藤法(X2=4.638,P<0.05).鞭虫卵检出分别为12人和39人.显示加藤法明显高于盐漂法(X2=29.987,P<0.01).结论 甲苯咪唑糖片对人体肠道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通过集体驱虫后当地肠道线虫感染率大副下降.
-
海南省农垦中小学生驱虫情况及驱虫效果调查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尤以肠道蠕虫感染率极高,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根据"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海南农垦从1993年起,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集体服药驱虫工作.
-
海南省琼中县高疟区应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
目的评估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的效果,为今后该药用于控制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在季节性抗疟控制传染源的用药上,对春季和秋季抗疟的集体服药村庄,一律使用磷酸萘酚喹一天疗法,代替哌喹+防Ⅱ+伯喹两天疗法,从首次服药的第七天起,由卫生院防保人员和村医,每隔七天到各村巡诊,发现"四热"病人采血送检,掌握用药前后的疫情动态.结果据疫情报告统计,2000年全年"四热"血检率达10%以上,血检阳性率0.62%、居民带虫率0.05%、年带虫发病率(API)1.5‰,与1999年对比,分别下降55.83%、93.93%、33.78%,发病村(队)由1999年的180个减至109个,减少39.44%,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琼中县高疟区居民集体服药使用磷酸萘酚喹控制疟疾流行效果较为显著,值得继续应用作进一步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