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永平;胡凯勋;孙琪云;乔建辉;郭梅;艾辉胜;余长林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CMV感染及CMV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NST后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抢先治疗提供参考.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80例在本院血液科行NST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 DNA载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NST后62/80例发生CMV感染(77.5%),首次检出CMV-DNA阳性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5 d(17-133),经抢先治疗后,移植后100 d内CMV病累积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预处理方案中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合并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及移植前有真菌感染病史均为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CMV血症及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是CMV病的危险因素.合并Ⅱ-Ⅳ度aGVHD 23例患者CMV感染率为91.3%(21/23),但与0-Ⅰ度aGVHD组的CMV感染率71.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CMV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有可能增加NST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容易与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伴发.移植后亦应当重视对其它疱疹病毒及真菌的监测及预防.

  •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

    作者:陈宝安;熊辉霞;丁家华;苏恩本;赵刚;王骏;高冲;孙耘玉;程坚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造血嵌合体的临床意义.采用FBC(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对2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NAPBSCT,采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外周血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序列血样,用STR-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方法计算供体细胞嵌合率.结果显示:移植后1月,28例患者中1例移植失败,22例形成完全供者造血嵌合体(CC),5例形成混合造血嵌合体(MC);移植后7天时供者细胞即占优势(74.71%),较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的平均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CC组的aGVHD发生率高于MC组(P<0.05),两组cGVH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MC患者发生早期移植排斥;CC组和MC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在CC状态下复发.3例MC患者经早期临床干预治疗获得CC和完全缓解.结论:造血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对判断早期植入,预测移植物排斥、复发和GVHD,以及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