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吉非替尼和拉帕替尼对HE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探讨两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拉帕替尼对JAK2 V617F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潜在治疗作用.吉非替尼(0.5、1、5、10、25 μmol/L)和拉帕替尼(0.5、1、2、4、8、16μmol/L)分别作用于携带JAK2 V617F突变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HEL细胞系).用MTT法检测2种药物对HEL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吉非替尼可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24和48h的相关系数为0.991和0.895),48 h的IC50为5.4 μmol/L.拉帕替尼作用48 h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为19.6 μmol/L.吉非替尼对HEL细胞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相关系数为0.896),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比例的增加.此外,吉非替尼明显地影响细胞周期,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吉非替尼和拉帕替尼对HEL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可进一步用于JAK2 V617F阳性的MPD靶向治疗的研究.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 V617F HEL细胞系 吉非替尼 拉帕替尼 -
全自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仪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试验的性能评价
目的 根据ISO15189认可要求评价全自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仪i-densy IS-5320平台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方法 仪器性能验证.选择2014 年12月至2017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JAK2 基因 V617F 突变阳性外周血标本20 例,JAK2 基因V617F突变阴性的外周血标本20例,以TaqMan MGB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作为对照方法,经测序方法验证评价仪器直接检测全血JAK2基因V617F突变的准确性.使用全血样本分别评估检测平台的检测重复性、携带污染与交叉污染,以及抗干扰能力.取HEL细胞与HCT116细胞为突变型对照和野生型对照,配制12种不同突变细胞比例样本进行检测,以此评价检测突变负荷的能力.结果 i-densy IS-5320平台与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完全一致;批内重复性与批间重复性为100%;未观察到携带污染与交叉污染;高胆红素(总胆红素:>20.4 μmol/L)与高甘油三酯(甘油三酯:>1.8 mmol/L)血样本对突变检测无明显干扰;该平台能够稳定检出负荷低至0.25%的突变.结论 i-densy IS-5320可实现对全血直接进行JAK2基因V617F突变检测,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稳定性,操作简便,能够达到临床对突变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 V617F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为筛选高危人群、寻找防治并发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70例P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7例,平均发病年龄(56.6±13.1)岁.对患者的临床特点、BCR/ABL及JAK2 V617F基因检查、染色体核型检查、碱性磷酸酶(AL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等方面的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PV患者中起病时有症状者42例(60.00%),合并血栓形成、栓塞25例(35.71%),出血3例(4.29%),脾大48例(68.57%),肝大7例(10.00%).初诊时平均血红蛋白195.17 g/L,白细胞10.12×109/L,血小板295×109/L.70例患者中染色体核型检查均未发现核型异常,JAK2 V617F基因点突变检测阳性率87.69% (57/65).3例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4.29%);1例先进展为MF后转化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化疗无效死亡.2例患者心肺功能衰竭死亡.血细胞压积(HCT) >60%的PV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栓.JAK2 V617F突变阳性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明显低于突变阴性组,突变阳性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均P<0.05).结论 JAK2V617F突变在PV患者中发生率高,对PV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疾病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诊断为PV的患者,共140例,包括68例年龄≥60岁的老年PV患者和72例年龄<60岁的非老年PV患者,对老年PV患者的疾病特点和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并与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患者较非老年组患者具有更多的血栓病史[54.4% (37/68)比30.6%(22/72),P=0.004],较高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63.2% (43/68)比36.1%(26/72),P=0.001],较高的高白细胞[(13.9 ±3.8)×109/L比(7.8 ±2.2)×109/L,P=0.000)和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62% (30% ~81%)比41% (26% ~63%),P=0.035].老年组患者较非老年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54.4%(37/68)比30.6%(22/72),P=0.004],更易向骨髓纤维化转化[11.8% (8/68)比2.8%(2/72),P=0.039],二者白血病转化率分别为4.4% (3/68)和0(0/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12).老年组患者预后不佳,较非老年组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14.7% (10/68)比4.2%(3/72),P=0.032].结论 老年PV患者危险因素增多,多为高危患者,更易合并血栓及向骨髓纤维化、白血病转化.预防或延迟并发症发生是目前治疗目标,以减少疾病进展及病死率.
-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 V617F点突变和KLF4 mRNA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KLF4 mRNA表达水平与BCR/ABL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s)的关系.方法 用AS-PCR技术检测各组JAK2 V617F点突变、RT-PCR技术检测各组KLF4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结果分成阳性、阴性2组.结果 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中阳性率55.6%(5/9),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阳性率57.7%(15/2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阳性率88.5%(23/26).慢性嗜中性粒白血病(CNL)、急性白血病(AL)、对照组均没有阳性病例.KLF4 mRNA在每例样本中均有表达,KLF4 mRNA表达水平在PV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CMPDs患者存在高频率的同一种分子异常--JAK2 V617F点突变,该突变与BCR/ABL阴性的CMPDs发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JAK2 V617F突变导致了KLF4 mRNA表达的增高.
关键词: JAK2 V617F KLF4 骨髓增殖性疾病 -
伴JAK2 V617 F阳性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男,69岁,主因腹胀伴消瘦1月余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左侧腹部为著,伴消瘦,体质量下降约5 kg,有乏力、多汗,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骨及关节疼痛,未予重视。1 d前患者因行白内障手术来我院门诊,查血WBC 42.92×109/L,RBC 4×1012/L,Hb 109 g/L,PLT 149×109/L,拟诊为“白血病”收入院。6年前患高血压高达170/110 mm Hg,现服药血压控制在120/80 mm Hg左右。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脐下约4 cm,过中线4 cm,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WBC 30.38×109/L,RBC 3.25×1012/L,Hb 92 g/L,PLT 119×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原始粒细胞2%,中幼粒细胞4%,晚幼粒细胞12%,杆状核粒细胞15%,分叶核粒细胞38%,红系增生,以中晚红为主。 BCR-ABL P210阴性, BCR-ABL P190阴性。染色体示:46,XY,del(13)(q32)[20]。CSF3R基因EXON14未见突变, JAK2基因 V617F 突变阳性。上腹部CT:肝脏、脾脏增大,脾内斑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脾梗死可能,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影,不除外出血机化,腹水,层面肋骨、椎体、骨盆骨质改变。腹部超声:肝内中强回声,胆囊壁增厚,脾大,脾内中强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前列腺增大伴钙化。诊断为:(1)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给予口服羟基脲1 g,每天3次,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降压及改善循环等治疗,10 d后白细胞下降,脾脏较前轻度缩小,羟基脲减量至1 g,每天2次,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因患者不同意应用干扰素治疗,嘱其定期门诊复查,目前正在随访中。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JAK2 V617F 脾大 骨髓增殖性疾病 -
常见 JAK2基因突变的筛检及在 BCR-ABL 阴性骨髓增殖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JAK 2基因5种常见突变的方法,并评价在3种常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9例 BCR-ABL 融合基因为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包括7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25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其他检查资料,对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20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所有病例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抽提 DNA 后用建立的多重 PCR 方法进行平行检测。结果①149例 MPD 患者中共检出118例患者存在 JAK2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79.2%。其中 PV 患者阳性68例,JAK2 V617F 突变65例、JAK2 exon12突变3例,阳性率93.2%(68/73);ET 患者检测出阳性35例,其中34例为 V617F 突变,JAK2 exon12突变1例,阳性率为68.6(35/51);IMF 患者阳性15例,均为 JAK2 V617F 突变,阳性率为60%(15/25)。②JAK2突变阳性的 MPD 患者和突变阴性 MPD 的临床资料相比较,两组在患者性别,发病年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两组 PV 患者的白细胞[(19.5士7.6)×109/L vs (7.1土1.1)×109/L,P =0.0005]、血小板计数[(498士172)×109/L vs (206士114)×109/L,P =0.0004]、ET 患者的血红蛋白[(152士18)g/L vs (112士11)g/L,P <O.OO01]、白细胞计数[(16.2士5.2)×109/L vs(9.3士3.4)×109/L,P <0.0001]以及 IMF 患者的白细胞[(15.1士3.8)×109/L vs (9.3土1.6)×109/L,P =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的多重 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5种 JAK2基因突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与 JAK2突变阴性的 MPD 患者相比较,突变阳性的患者有更明显的骨髓增殖紊乱特征。
-
JAK2V617F突变阳性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CNL)是WHO分类的一种罕见的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以白细胞增多(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脾大为特点.因其表现不特异,难于与其它骨髓增殖性肿瘤或继发性白细胞增多症相鉴别.其诊断以前以排除性为主.JAK2 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检出率高,但CNL中该基因阳性者国内外鲜有报道,我们跟踪并随访了1例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CNL患者,现对该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JAK2 V617F CSF 3R 诊断 治疗 预后 -
伴有JAK2V617F突变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AML是由髓系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恶性转化而来,同时也可继发于肿瘤相关疾病的化疗、放疗或由其他血液相关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转化而来[1].现报告1例伴有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AML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伴有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AML的发病机制和预后进行探讨.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JAK2 V617F -
PTEN、 VEGF、 COX-2与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血管新生
目的:观察PTEN、VEGF、COX-2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中的表达与血管新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一医院住院及门诊42例JAK2V617F阳性的MPN患者(初治组27例,治疗组15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10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15例;此外,选取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作为对照.Real-time PCR检测突变型与野生型JAK2比值.免疫组化检测患者及对照骨髓病理切片p-JAK2、PTEN、VEGF、COX-2的蛋白水平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初治患者p-JAK2 、VEGF 、COX-2及MV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p-JAK2 、VEGF、COX-2及MVD的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但PTEN表达水平高于初治组.JAK2V617F突变量与VEGF、COX-2及MVD呈正相关(P<0.05).PTEN与VEGF及MVD负相关(P<0.05).JAK2突变型与野生型比值≥0.5的患者p-JAK2、VEGF、COX-2及MVD均明显高于比值<0.5的患者,而PTEN与上述相反.结论:PTEN、VEGF、COX-2与JAK2 V617F共同参与了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管新生.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 V617F VEGF 微血管密度 血管新生 -
PD-1/PD-L1及Treg细胞在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47CD8+比值在JAK2 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JAK2 V617F阳性的MPN患者,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7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15例;包括初治组30例、治疗组15例.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突变型与野生型JAK2比值.免疫组化检测患者及对照骨髓病理切片p-JAK2、PD-1、PD-L1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MPN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的变化.[结果]初治组p-JAK2、PD-1、PD-L1及Tre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均<0.05).JAK2 V617F突变量与PD-1及PD-L1正相关,与CD4+/CD8+负相关(r=0.593,P<0.01;r=0.723,P<0.01;r=-0.771,P<0.01).[结论]p-JAK2、PD-1、PD-L1及Treg、CD4+/CD8+与JAK2 V617F共同参与了骨髓增殖性肿瘤发病.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0例MPN患者体内JAK2 V617F含量.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x2检验分析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MPN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MPN患者JAK2 V617F检测阳性者92例,占76.7%,阴性者28例,占23.3%.正常对照组35例均为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2,P<0.01).结论 JAK2 V617F是诊断MPN常用辅助检查,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JAK2 V617F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