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观察

    作者:周强;李起鸿;戴刚;杨柳

    目的观察高数量骺板软骨细胞的离心管内长期聚集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并对这一培养技术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幼兔骺板软骨细胞,以90×104原代细胞经离心沉降于15 ml塑料离心管底聚集培养,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培养生成的软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体积逐渐增大,4周时直径大为4.5 mm;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或软骨膜,由多层细胞构成,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中心部位为肥大的软骨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周后,甲苯胺蓝染色呈强的异染反应,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呈强阳性;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着色明显减弱,主要位于外周.结论离心管内工程化软骨构建技术所需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生成的工程化骺板软骨具有良好的软骨结构和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增加细胞数量可使形成的软骨体积有所增大,但其大小和形状仍很有限.

  • 骺板软骨细胞复合生物凝胶体外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强;李起鸿;杨柳;戴刚

    目的观察将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自制的生物凝胶经体外培养生成软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初步评价这一凝胶基质作为软骨组织构建材料的生物学性能.方法将第一代骺板软骨细胞接种于生物凝胶进行体外培养,行大体、倒置显微镜以及组织学、Ⅰ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结果骺板软骨细胞-生物凝胶复合物,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能维持其初始外形,培养1周直径可收缩为初始的45%,但能保持种子细胞的稳定均相分布.经体外培养2周后由外周向中心逐渐形成软骨组织,表面为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的膜样结构,内部细胞主要为圆形细胞,有细胞外基质相隔,形成软骨细胞陷窝.基质中富含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逐渐转为弱阳性,位于表面膜结构.结论这一生物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适合软骨细胞在其中生成成熟的工程化软骨,但难以维持其初始外形.

  • 高压氧治疗高原性下肢静脉曲张并顽固性溃疡2例报道

    作者:杨桂珍;夏红智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54岁,教师,住院号2000569,于2000年1月9日主因下肢沉重、胀痛15年,加重并在左小腿溃疡10年为主诉以左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收住我外科病房,入院查体:T37℃,P80次/min,R20次/min,BP112.5/82.5mm Hg(1mm Hg=0.133kPa),心肺正常,腹部(-),左小腿部静脉曲张,蜷曲呈蚯蚓状,皮肤干燥,色素沉着,重度浮肿,小腿下1/3内侧是2cm×2.5cm溃疡,表面有血性液体渗出,周围皮肤发绀,溃疡边线皮肤发黑,左下肢功能受限,当日给予溃疡创面清洗(盐水),氨苄青霉素5g静点滴,口服维生素E100mg ,高压氧治疗,为S YC-1010型舱;治疗压力:0.22MPa,升压30min,稳压50 min,吸氧20×2 min,间歇10min减压3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病人述左下肢胀痛,沉重感明显减轻,溃汤周无泻出液,皮肤色素变浅,溃疡面清创可见新生肉芽组织再生,溃疡边缘也开始再生,停用抗生素,第2个疗程结束,溃疡愈合,曲张静脉好转,左下肢功能改善达临床治愈出院.

  • 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郭光金;张坤;蒋登金;余汇洋;邱全光;王林;张天飞;左艳芳

  • 干细胞治疗退变椎间盘组织再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谢光友;吕富荣

    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下腰痛是常见的临床慢性病,椎间盘组织自身无再生修复能力,目前临床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随着对椎间盘退变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及材料工程的迅速发展,运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延缓或逆转退变椎间盘成为可能.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采用干细胞技术治疗退变椎间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概述.

  • 组织工程学可降解性泡孔支架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作者:郝葆青;尹光福;佘利民;姜小波;郑昌琼

    近几年随着移植器官供给的逐渐减少,探索人工器官构造材料的组织工程学方法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制作利于组织细胞生活和器官功能恢复的泡孔支架三维空间结构的降解材料是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展现出的新的研究领域.在这些研究领域中,泡孔支架结构构造材料的选择是这些技术得以成功的关键.同时,泡孔支架材料自身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如可粘附细胞的材料表面积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比较了各种泡孔支架材料的多孔特性、孔径尺寸以及在促进组织生长方面的基本情况,较详细地对增加这些泡孔支架材料表面积的材料泡孔制作方法或技术进行了概述.介绍的泡孔支架材料的制作技术或方法主要包括:纤维粘接方法、溶媒涂层/微粒浸析方法、气体泡孔法,以及相分离/乳化作用方法.

  • 壳聚糖海绵体的不同制备方法对人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作者:马建标;王红军;何炳林

    1 前言组织工程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细胞在生物降解材料构成的三维支架中培养以制备生物活性人工器官.生物降解材料的选择与成孔加工,对一项具体研究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目前组织工程采用的支架材料有聚乙醇酸或聚乙丙交酯[1]、胶原蛋白[2]、胶原/粘多糖复合物[3]等.研究发现,聚乙醇酸或聚乙丙交酯用作支架材料,有时会造成非细菌性炎症,原因在于酸性降解产物的局部积蓄.来自动物的胶原存在免疫原性、病毒疾病的传染、降解速度过快等缺点,而且成本较高.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来源丰富,成本低廉,而且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性,可生物降解,并具有诱导皮肤等组织再生的功能,因而已经作为手术缝线和伤口敷料在医学领域获得应用.在此基础上,由其为主要原料制备海绵体状多孔支架材料,并采用人低月龄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试验,以便为壳聚糖海绵体在皮肤、软骨、骨骼组织工程中应用奠定基础.

  • 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詹斌;叶杨;张梅;余聃;常雪梅

    目的利用外科手术造成的狗颊侧牙周骨板缺损模型,观察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后牙周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应用外科手术造成4只狗双侧第一、二、三磨牙颊侧牙周骨板缺损分别6 mm×8 mm,3月后双侧进行翻瓣刮治术,应用胶原膜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分别于3、6、12月拍X射线片,测量牙周骨组织再生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6月牙周骨组织再生平均为3 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骨缺损效果较好.

  • 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炎

    作者:詹斌;叶扬;余聃;张梅;常雪梅

    目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炎,以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牙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牙种植体周翻瓣刮治的同时运用胶原膜覆盖种植暴露面和骨面,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和种植体的稳固性.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发现炎症未复发,种植体稳固性提高,种植体周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结论: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可用于牙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 力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张冰玉;宋关斌;罗庆;杨力

    目的 对力生长因子(mechano-growth factor,MGF)的表达以及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GF表达和参与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MGF在多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具有力敏感性,并能激活卫星细胞,促进成肌细胞增殖,在治疗肌肉缺损、预防心肌损伤和修复受损神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结论 MGF在多种组织中的修复作用已明确,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第三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作者:

  • 第七届欧洲组织修复学术会议论文综述

    作者:傅小兵

    第七届欧洲组织修复学术会议于1997年8月23日~26日在德国科隆举行,这是世界上两大组织修复(愈合)学术组织之一的欧洲组织修复学会的学术年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86篇,分别来自德国、美国和中国的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应大会主席Thomas Krieg教授邀请,并得到K. C. Werner博士赞助,我出席了本届会议并与国外同行进行了交流.根据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择其主要方面,介绍近年来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田江雪;莫龙义;贾小玥;刘程程;徐欣

    生长因子是组织修复的基本调节者,在牙周组织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多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GF-β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调节TGF-β信号通路可缓解牙周炎症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为治疗牙周炎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TGF-β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牙龈干细胞生物学潜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珍珍;方蛟;赵静辉;邹净亭;相星辰;王佳;周延民

    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从多种人体组织中分离获得,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目前已证实,牙龈组织中也存在MSC,即牙龈干细胞(GMSC).GMSC易于分离获得,表型稳定,增殖速度快,体外长期培养时还能维持正常的核型和端粒酶活性,日益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干细胞来源.本文就其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分化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谷楠;孙鑫;刘富萍;张宇娜;张雪;李海鹰

    在乳恒牙交替过程中,乳牙不断脱落,即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获取容易,且SHED较骨髓间质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有更强的细胞增殖能力。SHED含有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等促进SHED增殖。SHED可向成牙本质细胞、神经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向分化及诱导宿主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还有免疫调节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是理想的骨组织工程和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有鉴于此,SHED在治疗牙体缺失、骨缺损,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皮肤外伤和肝脏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与其他生物材料联合用于牙周组织修复

    作者:郭天奇;周延民;赵静辉;储顺礼;孙千月;罗雯静;马珊珊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PRF)独特的三维空间架构,赋予其较大的内表面积,非常有利于生长因子的黏附和细胞的迁移,自身大量的内源性生长因子使其对组织细胞的生长分化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特殊的缓释特性使其非常适宜作为生物支架材料。PRF可较大程度地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生、矿化及其向成骨细胞向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PRF与骨成分、纤维胶原蛋白类成分和细胞复合的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成骨细胞、牙周膜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促进软组织缺损修复和再生。上述研究成果为PRF与其他生物成分或人工材料在组织缺损修复方面的联合应用奠定了理论依据,然而PRF促进组织愈合的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的生物组成和功能

    作者:罗雯静;赵静辉;马珊珊;孙千月;郭天奇;周延民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PRF)制备简便,不需要加抗凝剂,无伦理道德争议及血液交叉感染。其立体三维结构使得PRF较富血小板血浆更坚实稳定。PRF为血管化的天然诱导物,其结构为免疫反应提供了天然支持,会影响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新陈代谢。其内的白细胞通过释放高质量分数的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4、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抗感染、促组织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RF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在即刻种植中将其用于辅助上颌窦提升,上颌窦骨密度和骨增量良好。PRF有利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早期增殖和向成骨细胞的早期分化,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成骨相关有机基质分泌,促进成骨细胞早期成骨,抑制破骨细胞活化。本文就PRF的生物组成和功能,即诱导成骨、促软组织修复、促血管化和抗感染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电刺激对牙周组织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漆晓玲;孟姝;吴亚菲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机体的一切活动中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生物电场不仅在生物体形态发生和生长等生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参与了机体重要的病理过程,比如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等.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中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研究表明电刺激有抗菌、促进组织愈合及促进骨形成等作用,它对牙周组织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电刺激对牙周组织的作用及其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组织工程技术与牙周组织再生

    作者:涂小丽;刘宏伟

    牙周修复治疗的终目的是重建牙周结构、建立新附着关系,达到其功能和结构的理想恢复.本文从牙周再生的组织细胞学、细胞移植、牙周组织工程等方面综述了牙周组织修复再生技术的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探索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途径.

  • DNA折纸技术在干细胞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云锋;李松航

    DNA折纸技术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DNA自组装方法,可设计特定的DNA序列,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构建出更为复杂的纳米结构与纳米图案.近期发现通过DNA折纸技术构建出的DNA四面体纳米结构(TDN)在干细胞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能.本文就TDN结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干细胞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249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