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优逝"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辉;曾铁英

    对于每一个生命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独特的经历.然而,什么样的死亡才是人们心目中的优逝或是善终.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还没有一个清晰的、一致认可的观点,国外研究表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优逝的理解及实现[1].中国传统文化重生讳死,对死亡的研究较少.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关注优生、优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优逝.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优逝的研究,可为改善生命末端的生活质量、优化临终关怀的品质提供依据.

  • 善终服务发展现状及认知状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红;邱林凤;曾铁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飞速发展,人们要求被“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善终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服务模式,将成为推动现代医疗体系走向更加完善的坚实力量。在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相对较慢,而对善终观念的探讨也比较少。了解并普及善终服务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患者达到优逝,家属得到慰藉,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和完善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服务工作,促进我国医疗体系更加全面的发展。现将善终服务的概念、发展和认知状态综述如下。

  •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者:王凯;王新红;王松梅

    临终关怀事业为临终者带去尊严,帮助其坦然面对死亡,缓解身心痛苦,提高生命后阶段的生活质量.我国临终关怀的事业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主要面临社会思想观念待转变和相关机构、人员缺乏的问题.在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亟需出台临终关怀的相应法规,普及伦理教育,改善当前医疗环境,招募和培训专业服务人员,帮助临终人员及其家属提高对临终关怀的接纳度,从而大力推广发展临终关怀事业.

  • 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优逝期望的认知调查

    作者:张梦露;杨梦;崔文香

    目的: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优逝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的差异.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等确定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优逝期望的认知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延边大学48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论:调查的学生对优逝有着共同的期望,也存在个体差异,当代大学生应学会理解病人对优逝的期望,尤其是医类的学生更应将自身对优逝的理解同病人对优逝的理解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实现优逝.

  • 某高校护理及医学专业学生善终期望认知水平调查

    作者:肖媛媛;徐雅利;梁晓燕;李亚珂;刘冈;林蓓蕾

    [目的]调查某高校护生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善终期望认知水平.[方法]采用善终期望量表对某高校护生374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人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和医学生均在社会方面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心理方面认知水平尚可,而对生理方面的认知水平较低,对疼痛方面的认知程度均不高.[结论]郑州市某高校护生和医学生善终期望认知水平基本符合善终理念,应加强无病理念的学习及死亡教育.

  • 临床护士对善终观念认识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玲君;郭向丽;赵继军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对善终观念的认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便利抽取某医院26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认为善终重要的是有尊严地去世(96.1%),其次为没有疼痛(96.0%)、不会成为亲人的负担(93.2%),重要事情已经处理或者已交待好(92.8%);护士对自身临终场所的选择主要的是家里(52.3%).结论 确定善终概念对临终关怀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护士的善终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意愿,今后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研究.从而形成我国的善终文化.

    关键词: 护士 善终 临终关怀
  • 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

    作者:刘小红;吴梅利洋;邱林凤;陈凤菊;曾铁英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生命走向终结的真实感受以及对善终的理解期望,为临终关怀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16例恶性肿瘤患者就死亡和善终的话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善终的认知包括3个主题13个副主题:生理方面为没有躯体疼痛、避免过度医疗、保持身体完整;心理方面为社交需求、保持尊严、拥有自主、心愿达成、后事交代、家庭和谐、精神慰藉;社会方面为经济状况、医疗资源、医疗照护.结论 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感受和身心需求,做到合理病情告知,适度医疗,减轻痛苦;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善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加临终关怀病房和宁养机构,大可能帮助患者实现善终.

  • 护生对优逝认知的期望调查

    作者:王霞;黄海珊;吴辉;曾铁英

    目的 了解护生对优逝期望的了解现状,以为医科院校开展生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优逝量表,对186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总量表得分3.89分,3个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3.73)、心理需求(3.90)和社会需求(4.05);91.9%~93.0%护生认为临终患者期待的是“有家人的支持”、“与想见的人见面”,而“没有疼痛”、“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没有连接医学仪器或管道”,赞同率分别是69.9%、65.0%、51.6%.结论 护生对优逝期望的了解更多的是在心理、社会层面上,而对更基本的生理层面上的认识仍显不足,医科院校需重视对护生的生死教育,启发护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 56例肝癌晚期患者护理体会

    作者:袁红娟

    目的:浅析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经验体会.方法:根据从2007年9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的56例肝癌晚期患者护理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包括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和周到的综合性护理.结果:大大降低了从2007年9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的56例肝癌晚期患者对自身肝癌晚期状况的恐惧程度,是患者充实和安详走过人生后的一段旅程.结论:我院医护人员对肝癌晚期患者的护理,能让患者得以善终,为患者能充实和安详走过人生后一段旅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条件.

  • 濒死体验研究进展及其对"善终"的启示

    作者:吴疆

    濒死体验是指由某些遭受严重疾病或创伤,但意外获救后的人所叙述的他们在面临死亡威胁时的主观体验[ 1 ],由于这些体验通常是人们在被宣告了临床死亡之后,或者是已经濒临死亡时才会产生的感觉体验,所以将其命名为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NDE)[ 1 ].有关"濒死体验"的记载可以追朔到2000多年前,而且近、现代许多国家对"濒死体验"研究的成果也十分丰富[ 2 ].但笔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后发现,"濒死体验"的研究存在几大不足:一是护理人员涉足"濒死体验"研究的基本没有;二是以往的任何研究成果中涉及对"濒死体验"者护理措施的调查稀缺;三是对"濒死体验"知识的大众普及不足,即使是在医护人员群体中,对"濒死体验"知识的掌握也不全面[ 3 ].

  • 传统死亡观与安乐死和临终关怀

    作者:贾国燕

    通过审视安乐死的基本精神,重新思考安乐死在中国的实现途径.安乐死一词与中国的"善终"思想契合,应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重拾安乐死的本意,通过死亡教育树立安乐死亡观,在全方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的安乐死进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