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气道内吸痰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陶立伶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加强吸痰前肺部物理治疗及评估,掌握吸痰时机和顺序,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及吸痰管,充分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技巧,保护好气道黏膜,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

  • 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作者:方伟文;黄顺来;吴锐城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45例列为观察组,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后进行气管插管;2012年1~12月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前气囊不充气状态下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气道黏膜损伤率。结果(1)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75±0.41)min,较对照组的(3.44±0.59)min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率较低,仅为2.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插管成功率高,费时少,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有显著效果。

  • 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气道黏膜损伤1例的急救护理

    作者:姜玲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常危及生命,病死率达15%[1],须及时抢救.我科2013年1月收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例,经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住院18天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连续可视气管导管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杨忻;向明芳;刘真君;张素兰;贺光明;董伟

    [目的]探讨连续可视气管导管(VET)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经口行气管插管危重病人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观察组采用VET插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后并发症、日吸痰次数、带管时长.[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带管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ET对气管插管全程及声门以下气道实施连续监测,有助于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轻观察及护理难度,减少并发症,缩短病人带管时长.

  •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丹丹;冯婕;白丹

    目的 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监护病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按入科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每天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及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 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的效果相似,但持续声门下吸引存在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

  •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作者:范晓燕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吸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超过48 h ICU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记录两组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每天声门下分泌物的量、细菌学检查结果及隐血试验阳性率等.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30.0%,6 d内发生率为11.1%,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6.1%,6 d内发生率为9.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d后观察组VAP发生率18.9%,对照组VAP发生率为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预防VAP,吸引效果方面作用相似,但持续声门下吸引存在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

  • 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负压的探讨

    作者:夏冬灵;夏莉莉;郑兴华

    目的 探讨不同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旨在探索佳的吸引负压.方法 通过对31例气管切开患者(共计187个观察日),随机分为3个不同的吸引负压组,-20.0 kPa组9例,-30.0 kPa组12例,-40.0 kPa组10例,分别采用-20.0 kPa、-30.0 kPa、-40.0 kPa进行气管内吸引,研究不同压力水平下患者的24 h吸痰总量、24 h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平均吸引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心率改变均值、平均动脉压改变均值、SpO2改变均值.结果 不同负压吸引的3组患者24 h吸痰总量、24 h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平均吸引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心率改变均值、平均动脉压改变均值及SpO2改变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0 kPa组24 h吸痰总量、24 h吸痰次数多,平均吸引时间长,吸痰彻底评分低,-40.0 KPa组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多,对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的影响大,-30.0 kPa组居中.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采用-30.0 kPa吸引时问相对较短、吸痰效果较好,气道黏膜损害小,对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的影响较小,可相对减少吸痰次数,减少侵袭污染机会,临床可选择-30.0 kPa作为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的负压值.

  • 人工气道气囊并发症产生因素及对策的现状研究

    作者:吕晓宏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机械通气中重要的一环,而气囊套管的应用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其产生因素众多,多是气囊与气管黏膜之间的压力有关,其次是压力监测、导管型号、体位、护理操作及医护人员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气囊压力监测和管理显得愈发重要.国内外多名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实质性指导方法,以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现将国内外对气囊引发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改良吸痰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肖丹

    目的 探讨改良吸痰法在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深部吸痰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吸痰法.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变化,比较2组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及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心率和呼吸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吸痰法安全有效,对降低气管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嗽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