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患儿饮食控制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降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胰腺炎的发生.方法对1996年6月~2002年6月我科所收治的应用L-ASP进行化疗方案治疗的96例血液病患儿及其家长实施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饮食得到了严格的控制.结果在使用L-ASP的356例次患儿中,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停药后追踪观察6~10个月,无1例诱发急性胰腺炎.结论系统地健康教育可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得到严格的饮食控制,从而使96例应用L-ASP化疗期间的患儿无1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
1例鬼臼噻吩苷致过敏的急救护理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四肢关节不适6个月,乏力、低热2个月,于2001年3月8日入院,经骨髓细胞学等多项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3月10日开始采用VDC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氨酶、泼尼松)治疗1疗程,因多处髓外浸润疗效不佳,于4月5 日开始采用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VM-26(鬼臼噻吩革)方案进行第2疗程化疗,同时给予护肝、护心及止呕等对症、支持治疗.
-
左旋门冬酰氨酶脱敏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左旋门冬酰氨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键药物之一,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长期缓解,防止复发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目前也没有其他药物可替代L-ASP[1].但L-ASP是蛋白制剂,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故使用前须作皮试,阴性者方可给药,因此限制了L-ASP的应用.近1年来,我院儿科对10例L-ASP皮试阳性者,采用L-ASP脱敏疗法,以达到减轻L-ASP过敏反应的发生,从而使L-ASP更广泛地应用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中去,现总结如下.
-
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二例报告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儿童高危白血病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由于家庭的缩小,同胞骨髓移植受到一定的限制,脐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且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便、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及污染率低等优点[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 LA)相合的同胞脐血移植治疗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1例恶性淋巴瘤Ⅳ期患儿,报道如下 .病例和方法1. 病例 :例1男,9岁.1997年11月因发热、咽痛伴进行性苍白、乏力10 d入院,经骨髓检查确诊为AML-M5b.住院后经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缓解.脐血移植前已完全缓解20个月,移植前1周采集自体骨髓备用.移植前体重31 kg,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外周血、骨髓及脑脊液检查均示完全缓解(CR).例2男,11岁, 体重50 kg.1998年10月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恶性淋巴瘤Ⅳ期(B细胞来源,伴骨髓侵犯,原幼淋占98%).经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氨酶、泼尼松)方案诱导,第14 天复查骨髓完全缓解,第21天出现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用地高辛维持4个月.曾进行颅脑放疗(18 Gy).脐血移植前骨髓完全缓解已17个月.
-
左旋门冬酰氨酶致下肢静脉血栓一例附文献复习
左旋门冬酰氨酶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用药,它可使凝血系统发生改变而出现众所周知的血栓或出血性并发症,该文报道一例47岁男性病人在左旋门冬酰氨酶应用后致下肢静脉血栓的的病例.该病人在经过10d左旋门冬酰氨酶输注后出现右胫前静脉血栓,APTT92.8s,PT16.7s,抗凝血酶3 (AT3)58%,D-二聚体(D-DI)增高为1.96μg/mL(0.01~0.50μg/mL),纤维蛋白原2.25g/L,PLT128×10 9/L;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未能纠正凝血系统异常.因APTT和 PT显著延长亦未予溶栓及抗凝治疗.1周后患者栓塞部位肿胀已消褪,疼痛较前明显好转.
-
探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新思路
依托抗白血病药物大肠杆菌左旋门冬酰氨酶研究课题,初步建立适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适合生命学科发展的专业英语教学新思路.
-
左旋门冬酰氨酶严重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左旋门冬酰氨酶(L-Asparaginase,L-ASP)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联合化疗方案中主要药物之一[1].L-ASP在小儿白血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但部分患儿会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病情危重.本院90例患儿在使用L-ASP过程中6例出现严重毒性反应,现报道如下.
-
左旋门冬酰氨酶的临床应用体会
1995年2月~2000年4月,我们应用VDLP(左旋门冬酰氨酶、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强的松)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52例,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健康教育对降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儿童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降低左旋门冬酰胺酶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方法对1996年6月~2002年6月我科所收治的应用L-ASP进行化疗方案治疗的96例血液病患儿及其家长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采取严格的饮食控制.结果在使用L-ASP的356例次患儿中,停药后追踪观察6~10个月,无一例诱发急性胰腺炎.结论严格的饮食控制可降低L-ASP化疗期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