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与术后前房深度的比较

    作者:孙嘉平

    为了进一步了解激光虹膜切除术对前房深度的影响,我们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激光治疗前后做了前房深度的测量和比较,报道如下.

  •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谢程阳;李定章;周胜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应用UBM对28例41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观察,对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房角增宽不明显的患者,局部点0.5%pilocapine后再次复查UBM.结果:83%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5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跟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仍不能完全治愈,局部点0.5%的pilocapine可减少房角粘连的机会.结论:对闭角型青光跟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的房角再评价十分重要.

  • 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现状及争议性问题

    作者:吴晋晖;付清;柳林

    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约占所有青光眼的60%~80%.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合理评价疗效对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1].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根据房角关闭及粘连程度选择滤过性手术或周边虹膜切除术,包括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 应用改良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柳力敏;刘宁宁;王琳;万超;才娜;陈蕾

    目的 在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中,应用改进的操作技术和给药方式,观察其治疗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需行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91只眼,应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联合Nd:YAG激光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记录一次透切成功率、手术时间、患者自觉反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应用改良的治疗方法全例一次透切成功,手术时间短,患者自觉反应轻微,术后虹膜炎症反应轻,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低.结论 经过技术改进的激光虹膜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一次透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间歇期的激光治疗

    作者:郑荣昌;陈佩卿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瞳孔阻滞引起房角关闭导致眼压升高.随着激光技术在眼科的应用,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治疗疗效是肯定的[1~4].而对于间歇期的疗效尚无一致意见.笔者对2002年12月至2004年7月,在本院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的间歇期病人47例47眼进行随访,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角测量参数变化与术后眼压的关系

    作者:刘茜;董仰曾;李海军;王应飞;黄亚琳;董良;刘长庚

    目的 评估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眼压失控患者房角解剖结构特点与眼压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诊断为PAC的患者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年龄41 ~ 68岁,平均(52.69±9.07)岁;眼压10.3 ~ 20.0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4.91±2.86) mmHg.应用UBM进行检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房角宽度参数测量,比较LPI术前和术后2周、6个月和12个月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下-虹膜空间面积(TISA)和房角隐窝(ARA)参数.分别记录LPI术前、术后1h、2h、8h、24 h、2周、6个月和12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根据术后眼压将患者分为术后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组(41眼)和术后眼压>21 mmHg组(17眼).对影响LPI手术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UBM测量房角宽度参数与LPI术后眼压变化的关系. 结果 2个组患者术前眼压、房角宽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后各组眼压变化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53,P<0.01).术后12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药物控制眼压稳定后停药,随访1年均未出现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术后6 ~12个月,随访发现眼压异常5例.LPI术后2周、6个月和12个月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BM房角宽度参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组患者术前眼压、房角宽度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房角宽度参数ARA750[优势比(OR)=0.75,P<0.05]是术后眼压的影响因素,而年龄、术前眼压、AOD和TISA均与LPI术后眼压无关(均P>0.05). 结论 UBM测量房角宽度参数ARA750是LPI术后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通过UBM观察前房角结构对提高LPI成功率及安全性、防治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侧急性发作对侧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随访研究

    作者:张海涛;杨华;徐英英

    背景 对于有房角关闭高危因素的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行LPI术后2年内仍有28%发生房角关闭,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LPI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行LPI后眼压及房角变化情况,分析与手术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侧急性发作史的PACG患者(≥40岁)87例87眼,其对侧眼接受LPI,于术后1周,3、6、9、12个月随访眼压,并在裂隙灯下使用压陷式Goldmann单面房角镜观察LPI后颞、鼻、上、下各象限房角开放情况并按Shaffer房角分级标准记录,同时观察周边同位性房角关闭(AAC)范围以及周边房角黏连范围,与术前值进行比较.手术成功标准为:术后眼压在未使用药物情况下保持在6~21mmHg;并未出现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病变及相应的视野缺损;无需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或手术治疗.对影响LPI成功率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共完成随访并纳入分析79例79眼,其中男33例(41.8%),女46例(58.2%),年龄(61.4±0.4)岁.手术前后6个组眼压差异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6,P<0.01),LPI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角除下方之外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有所增加,LPI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3个月AAC范围较术前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9、12个月的AAC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PI成功者61例(77.2%),术前眼压、房角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AAC范围在LPI手术成功与失败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AC范围与LPI生存率之间具有相关性(Wald=48.150,RR=1.963,P<0.01),而术前眼压、房角各象限及平均Shaffer级别、年龄、性别与LPI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ACG急性发作眼的对侧眼行LPI后可使房角增宽、眼压降低,术后成功率与术前AAC的范围有关,提示在考虑术前ACC范围条件下,LPI可以更有效地预防房角关闭的发生.

  •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作者:徐冬冬;李静珍;刘小力

    目的 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长期随访的66例(116眼)接受LPI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的患者情况.结果 20眼(17%)术后未用药,眼压控制在<21 mmHg;49眼(42%)经药物控制眼压正常;47眼(41%)用药情况下,眼压>21 mmHg,其中35眼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以术前眼压21 mmHg为界将患眼分为2组.2组的LPI单独起作用者分别为17眼和3眼(χ2=6.136,P=0.013),青光眼失控者分别为15眼和32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8,P<0.01).结论 对LPI术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尤其是术前眼压控制差的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前房形态的改变

    作者:史强;谢安明;张小玲

    目的 通过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仅(AS-OCT)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后前房形态的改变.方法 30例(30只眼)PACG患者均行LPI,于行LPI前、后1周使用AS-OCT检查前房深度(ACD)、晶状体膨隆高度(CLR)、房角开放距离(AOD)、虹膜小梁空间面积(TISA)及瞳孔直径(PD),观察LPI前后前房形态的改变.结果 手术前眼压为(15.923±2.028)mmHg(1 mmHg =0.133 kPa),术后1周为(14.523±1.650)mmHg,术后1周眼压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I前患者ACD、CLR、PD与手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I后1周患者鼻侧AOD500、颞侧AOD500、鼻侧AOD750、颞侧AOD750、鼻侧TISA500、颞侧TISA500、鼻侧TISA750、颞侧TISA750及双侧平均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均显著大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I可以显著改善PACG患者眼前房结构,AS-OCT可以客观准确地观察PACG患者的前房形态.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眼脉动幅度观察

    作者:李培凤;程旭康;金翼;陈丹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眼压及眼脉动幅度(ocular pulse amplitude,OPA)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例19眼,给予10g/L毛果芸香碱点眼,每5min 1次,共4次,30min后瞳孔缩小后接受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术后给予0.25g/L地塞米松点眼3d.用动态轮廓眼压计测量患者用药前、用药30min后、激光治疗后30min及1wk眼压、OPA变化.结果:患者用药前后及激光治疗后30min和1wk的眼压分别为17.61±4.23,17.35±3.52,19.33±4.24,16.08±2.13mmHg;OPA分别为2.69±0.89,2.72±0.93,3.03±0.89,2.51±0.69mmHg.患者用药前后及激光治疗后1wk的眼压及OPA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激光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的眼压及眼脉动幅度显著性升高(P<0.05).患者的眼压与OPA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差异(r=0.661,r=0.704,r=0.814,r=0.744,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短期内有眼压及眼脉动幅度显著性升高,但1wk后眼压及眼脉动幅度无明显变化.

  •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眼前节激光术后炎症反应的观察

    作者:黄立;张丰菊

    目的:评估普拉洛芬滴眼液在减轻眼前节激光术后,即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和激光后囊切开术后炎症反应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6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LPI,60例60眼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包括行LPI患者30例30眼,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患者30例30眼,选用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对照组包括行LPI患者30例30眼,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患者30例30眼,选用典必殊滴眼液点眼.观察指标为眼部疼痛、畏光、异物感、流泪等症状及充血、角膜上皮完整性、前房闪辉、前房浮游体等体征,以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试验组在术后1,3,7d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眼前节激光术后安全有效,可降低激素性高眼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