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骶正中动脉造影及栓塞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

    作者:陈卫;倪才方

    目的 探讨骶正中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63例骶骨肿瘤患者常规行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术前均行双侧髂内动脉和(或)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造影,并超选择插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63例骶骨肿瘤中,肿瘤表现为富血供者37例,乏血供者26例.富血供者37例中,骶正中动脉参与供血者22例,表现为血管增粗、增多、纡曲、肿瘤染色.术前栓塞后,61例手术效果满意,不满意2例.结论 骶正中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骶骨肿瘤,术前栓塞除常规髂内动脉栓塞外,应考虑到有骶正中动脉等多支供血的特点,尽量栓塞彻底以减少术中出血.

  • 骶骨肿瘤27例供血动脉的血管造影研究

    作者:赵玮;王伟中;陈莹;段克修;易敏;蒋玲林

    目的:研究骶骨肿瘤DSA下供血动脉情况。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27例骶骨肿瘤患者被纳入该观察,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腰动脉造影,记录供血动脉的起源及分支。结果27例骶骨肿瘤供血动脉:骶正中动脉20例(20支),骶外侧动脉22例(36支),髂腰动脉18例(27支),腰动脉10例(15支)支,臀下动脉3例(3支)、臀上动脉2例(2支)。结论本组所见骶骨肿瘤血供主要来自骶正中动脉、骶外侧动脉、髂腰动脉、腰动脉,臀下、臀上动脉供血少见,少见供血动脉需引起注意。

  • 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在骶骨肿瘤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朱晓黎;倪才方;刘一之;金泳海;邹建伟;孙鸽;孙玲芳;张栋

    目的 了解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3例骶骨肿瘤常规行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术前均行DSA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及相关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栓塞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63例骶骨肿瘤中,脊索瘤27例(其中复发7例);巨细胞瘤10例;神经鞘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其它肿瘤15例.肿瘤表现为富血供者36例,以恶性肿瘤及巨细胞瘤为多;乏血供者27例,以部分脊索瘤和良性肿瘤为多.富血供者除髂内动脉供血外,骶正中动脉参与供血者22例,腰动脉参与供血者15例.54例术前栓塞后手术效果满意者23例,较满意者15例,尚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3例.结论 对骶骨肿瘤术前栓塞除常规髂内动脉栓塞外,应考虑到肿瘤有骶正中动脉和腰动脉等多支供血的特点,多血供肿瘤者应尽量栓塞彻底以减少术中出血.

  • 小颗粒明胶海绵栓塞犬髂内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后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李叶天;尹宗生;王伟;秦坤鹏;王亚光

    目的 用小颗粒明胶海绵对犬髂内动脉及骶正中动脉行不同组合、不同级别栓塞,观察栓塞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应用明胶海绵栓塞骶区血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普通级成年健康犬16只,雄性14只,雌性2只,体重10~13 kg;随机分为5组.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采用直径为50~150 μm的明胶海绵颗粒,A组(3只)栓塞至双侧髂内动脉及骶正中动脉丰千,B组(3只)栓寒至双侧髂内动脉及骶正中动脉一级分支,C组(3只)栓塞至双侧髂内动脉主干,D组(4只)栓塞至单侧髂内动脉及骶正中动脉主干,E组(3只)栓寒至单侧髂内动脉主干.栓塞前观察实验犬腹主动脉、双侧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的解剖关系.栓塞后观察实验犬存活情况,并于栓塞后3 d行犬直肠、膀胱、臀部肌肉及坐骨神经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犬的髂外动脉及髂内动脉无髂总动脉,双侧骼外动脉直接起始于腹主动脉,骶正中动脉起始有变异.血管栓寒后2 d内共7只实验犬死亡,其中A组3只,c组3只,D组1只;其余实验犬均存活至实验完成.A、C、D组死亡实验犬直肠发黑、坏死,膀胱呈片状发暗伴灶状充血水肿,膀胱内尿量中位数为270.6 mL.B、D、E组存活实验犬直肠无明显异常,膀胱仅轻度片状充血水肿,膀胱内尿量中位数分别为137.0、220.5、28.0 mL.A、C、D组死亡实验犬直肠、膀胱细胞崩解,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脱落;B、D、E组存活实验犬栓寒后3 d膀胱、直肠轻度炎性细胞浸润,栓塞血管主要集中于直径为100~200 μm的小动脉.各组坐骨神经与臀部肌肉除有轻度水肿外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采用直径为50~150 μm的小颗粒明胶海绵栓寒犬髂内动脉及骶正中动脉时,应注意栓塞近端血管至主干时至少需保留单侧髂内动脉,双侧髂内动脉与骶正中动脉同时栓塞时被栓塞血管近端不能超过其一级分支,否则可造成盆腔脏器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 骶1椎采用三皮质固定技术置钉时损伤骶正中动脉风险的研究

    作者:万盛钰;林旭;王翔宇;曾俊;钟泽莅;吴超;谭伦

    目的 探讨骶1椎弓根螺钉三皮质固定技术置钉时,螺钉出钉点与骶正中动脉的相距距离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3月-6月随机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98例含血管造影的成人骨盆薄层CT扫描数据.分别测量骶正中动脉在骶1上终板平面距椎体前缘的距离a和距椎体中线的距离b,进针点定位于关节突的外侧缘与下缘的交点.采用临床常用内倾角度10、15、20、25°置钉,测量其螺钉出钉点与骶正中动脉的距离d.结果 骶正中动脉在骶1上终板平面通常位于骶1椎体的左侧;49例男性和49例女性骶正中动脉距椎体前缘的距离a分别为(5.40±2.95)、(4.43±2.32) mm,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8,P=0.72);45例男性和48例女性骶正中动脉距椎体中线的距离b分别为(12.07±5.42)、(14.12±4.88)mm,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4,P=0.59).采用内倾角10、15、20、25°置钉时出钉点与骶正中动脉的距离d分别为(12.67±6.00)、(9.40±5.17)、(7.50±3.76)、(8.10±3.64)mm,内倾角10°与15、20、25°置钉时距骶正中动脉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28、11.609、6.073,P<0.008 3),15°与20°置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4,P<0.008 3),15°与25°、20°与25°置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4、-1.723,P>0.05).结论 通过分析骶正中动脉与在骶1椎上终板平面与椎体的解剖位置关系,采用Lenham方法置钉时在增加螺钉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同时,骶正中动脉损伤的风险较小.

  • 骶正中动、静脉解剖变异对脊柱腰骶椎前路手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柏光泽;孔清权;李伟;王华

    目的 对骶正中动静脉的位置分布及变异进行解剖观察及实际测量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医师提高腰骶椎前路手术安全性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方法 收集2008年5月- 2011年1月期间因疾病及意外死亡者新鲜人体尸体标本30例,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并测量骶正中动、静脉的发出点与走行,骶正中动、静脉的数量与缺失情况,以及骶正中动、静脉间的相互走行关系.结果 ①骶正中动脉在主动脉发出以及走行的位置相对固定,无明显多支与缺失情况;骶正中动脉均为腹主动脉根部背侧发出,未见发出点位于左右髂总动脉.发出后行于左侧髂总静脉后方,跨过腰5/骶1椎间盘下行.骶正中静脉与骶正中动脉伴行的情况占总数的60.0%;②骶正中静脉多支常见,没有发现有骶正中静脉的缺失.1支的占总标本数的66.7%,2支的占30.0%,3支的占3.3%.结论 当选择分叉下入路,应该特别注意骶正中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动脉的变异相对较小,而静脉的变异程度非常大,发出点变异,多支的情况多见,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静脉容易损伤的原因,在手术中应该特别注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