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5例骶骨肿瘤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作者:朱腊梅;沈启玲;胡小兰;罗素娟;贾娟

    目的:分析与研究骶骨肿瘤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方法: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病人群,从中挑选出35例患者,观察患病的人在进行骶骨肿瘤术后排便功能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骶骨肿瘤术后的病人进行预防排便功能障碍,如果出现了排便功能障碍,需要进行护理.结论:对于骶骨肿瘤术后出现的排便功能,可以进行预防或者是进行护理,将有效的减少骶骨肿瘤术后患者出现排便功能障碍的几率.

  • 有关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郑珂

    2009年1月--2010年10月间我科共收治骶骨肿瘤手术患者24例,文章对病例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及预防、处理体会作总结.

    关键词: 骶骨肿瘤 并发症
  •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李文进

    目的 比较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例骶骨肿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平片能显示较明显的病变,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CT能显示较早期的病变,并清楚显示病变的结构与邻近组织关系;MRI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成分,以及骨质和软组织受累的范围.结论 对骶骨肿瘤的诊断,X线平片、CT和MRI各有特点,应该将其结合,作出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 骶骨肿瘤 X线 CT MRI 诊断
  • 骶骨恶性肿瘤前后联合入路病变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房晓军

    目的探讨骶骨恶性肿瘤前后联合入路病变切除、碘仿顺铂纱布填塞二期取出术的护理.方法对75例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教会括约肌收缩锻炼方法,完善肠道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护,观察腹部体征、切口渗血及神经系统症状,做好康复指导.结果 75例骶骨肿瘤死亡13例,复发3例,其余59例均得到良好的局部控制而治愈,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确保手术效果及患者康复起重要作用.

  • 1例罕见巨大骶骨脊索瘤患者的护理

    作者:高春红;彭凡

    骶骨肿瘤是一种早期不易被发现,手术难度大的疾病之一.因其侵袭力强,解剖位置复杂,血运丰富,手术难度大.常因术中控制不住出血而死亡.且肿瘤巨大,压迫直肠、膀胱造成机械性梗阻,压迫坐骨神经使患者痛苦万分.我科于2002年11月对1例巨大骶骨脊索瘤(25 cm×20 cm×18 cm)进行了成功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骶正中动脉造影及栓塞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价值

    作者:陈卫;倪才方

    目的 探讨骶正中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63例骶骨肿瘤患者常规行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术前均行双侧髂内动脉和(或)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造影,并超选择插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63例骶骨肿瘤中,肿瘤表现为富血供者37例,乏血供者26例.富血供者37例中,骶正中动脉参与供血者22例,表现为血管增粗、增多、纡曲、肿瘤染色.术前栓塞后,61例手术效果满意,不满意2例.结论 骶正中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骶骨肿瘤,术前栓塞除常规髂内动脉栓塞外,应考虑到有骶正中动脉等多支供血的特点,尽量栓塞彻底以减少术中出血.

  • 骶骨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作者:陈映琼;曾小芳;候晓敏;陈静金;彭贤娟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骶骨肿瘤切除加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 对15例骶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胃肠道准备、会阴括约肌收缩和扩展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加强康复锻炼指导.结果 经2~37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因肿瘤肺转移死亡,其余病例术后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症状缓解,大小便正常.结论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在骶骨肿瘤切除加内固定术后的恢复及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Localio(经腹、骶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手术2例报告

    作者:杜东鹏;姜文雄;吴永胜;李承青;黄伟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切除方法.方法:经Localio(经腹、骶入路)切除一例巨大恶性脊索瘤和一例恶性脂肪肉瘤.结果:肿瘤达到根治切除.结论:强调广泛切除骨盆内巨大肿瘤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提示肿瘤存在的临床表现以及直肠检查的重要性.

  • 分离手术结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骶骨复发、难治肿瘤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杨毅;钟佳;郭卫;杨荣利;汤小东;姬涛;陈忠岩;梁海杰

    背景:治疗骶尾部原发恶性肿瘤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和放疗两种策略.广泛边界的外科手术可获得好的局部控制率,但严重的骶神经功能损失会造成患者术后二便和性功能障碍.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可以使部分骶尾部肿瘤得到有效的局部控制,但大剂量的放疗可能会造成直肠、乙状结肠的继发损伤.目的:评估分离手术次全切除骶骨肿瘤后辅以IM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2例复发或难治的骶尾部肿瘤患者接受保留部分骶神经的次全骶骨切除术.男10例,女2例;年龄15~75岁,平均52.5岁,中位年龄60.5岁.病理诊断:脊索瘤7例、软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复发病例7例、初治病例5例.术中于瘤床残腔内置入皮肤扩张器水囊以隔离放疗易损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术后对外科边界欠佳的高危区域实施IMRT.记录手术及放疗相关并发症,骶神经功能学评估采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骶神经功能评分体系,应用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方法随访局部复发率.结果:以放疗结束作为随访开始时间,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12月,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3.8个月).边缘切除2例,囊内切除10例.IMRT剂量强度为46~74 Gy.2例患者手术或放疗后出现伤口并发症,未见放射性直肠损伤.随访期内1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局部复发率16.7%(2/12).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评分平均为22.7分.结论:分离手术次全切除骶骨肿瘤后IMRT,可有效降低骶骨复发难治性肿瘤的术后复发率以及放疗相关并发症,同时可以大限度地保留骶神经的功能.

  • 骶骨肿瘤患者行全骶骨切除后腰骶部稳定性的重建

    作者:董森;汤小东;姬涛;郭卫

    背景:骶骨肿瘤切除是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一个难题.既往文献报道多侧重于肿瘤的切除方法,对于骶骨肿瘤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全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部稳定性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15年12月,63例全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部稳定性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5例,年龄18-62岁,平均42.1岁.病理诊断:软骨肉瘤9例,脊索瘤25例,骶骨恶性神经鞘瘤5例,骨肉瘤13例,尤文肉瘤4例,孤立性转移瘤2例,未分化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3例.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术23例,单纯后路全骶骨切除术4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5~97个月,平均45个月.16例内固定失败出现在术后8~24个月,平均17.1个月.本组病例中共9例出现螺钉松动移位,7例患者出现金属棒断裂.6例患者出现植骨未愈合,其中3例术后曾接受放射治疗.结论:全骶骨肿瘤切除后,钉棒系统重建常出现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内固定失败可能与金属连接棒过细,固定节段不合理,植骨不愈合有关.通过合理的翻修手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内固定断裂问题.

  • 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出血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高国勇;镇万新

    骶骨组成骨盆的后壁,附近有输尿管、膀胱、直肠等腹腔脏器,解剖复杂.前方有骨盆大血管及骶前静脉丛,支配盆腔内脏器括约肌和生殖功能的重要神经从骶孔内发出.

  • 控制骶骨肿瘤术中出血方法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作者:徐会法;邵增务

    骶骨肿瘤以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为多见,其中脊索瘤约占29.2%,目前手术治疗,脊索瘤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6%和39.9%[1] .大多数医生多采取保留骶神经的"囊内切除术",以尽可能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性功能和行走能力.

  • 骶骨肿瘤切刮治疗对排尿功能影响的解剖基础

    作者:王保仓;赵刚

    骶骨肿瘤根据肿瘤性质对在肿瘤内走行的骶神经可以有挤压、侵袭和破坏.下部肿瘤(S4~S5)在切除游离中S4、S5神经通常被切断.位于S3以上的良性肿瘤常在病灶内搔刮肿瘤组织,同时注意保护在肿瘤内通过的骶神经,使之尽量保留双下肢的足踝运动和排尿功能.为此,本文对骶神经的功能解剖做如下介绍.

  • 骶骨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荣利;郭卫;汤小东;李大森;董森;李晓

    目的 总结骶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结果,评价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 自1998年至2009年共收治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3岁.累及S3以下的3例患者接受单纯后方入路整块切除,其余59例累及S3以上的患者接受低位部分肿瘤切除,高位肿瘤局部刮除手术.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术中腹主动脉临时阻断.结果 除1例术后2周死亡外,61例患者平均随访39个月.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在48例初次手术患者中,14例(29.2%)复发;另14例复发后就诊的患者中,再次复发6例(42.9%).7例保留单侧S3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中2例发生排尿困难;6例仅保留双侧S2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均发生大小便功能异常.并发症包括19例(36.9%)术后伤口问题,7例脑脊液漏.结论 手术切除是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在进行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下进行肿瘤切刮可以获得一定的局部控制,同时大程度的保留骶神经功能.

  • 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及处理(附78例病例报道)

    作者:孙伟;张帆;马小军;蔡郑东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类型及围手术期的关键处理措施,从而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进行手术切除的78例骶骨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其围手术期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 出血、神经损伤、复发转移及伤口问题是骶骨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术中出血>3000ml 11例(14.1%),神经损伤中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18例(23.0%),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例(3.8%),肢体感觉功能障碍15例(19.0%),伤口相关并发症12例(15.4%),髂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8例(1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48-92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复发21例(26.0%),转移13例(16.7%),随访期间死亡16例.结论 术中大量出血、神经损伤、伤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是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骶骨肿瘤疗效的关键.

  • 骶骨脊索瘤外科治疗长期随访

    作者:张清;牛晓辉;郝林;丁易;刘宏伟

    目的 回顾骶骨脊索瘤外科治疗后长期随访的结果,分析评估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 197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68例骶骨脊索瘤,男性60例,女性8例,年龄25~74岁,中位年龄55.5岁,部位为S1~5 7例,S2~5 15例,S3~5 33例,S4~5 5例,其他8例.外科手术共104例次,首次在我院外科治疗的原发病例48例,肿瘤外科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4例(8.3%);边缘切除21例(43.7%);囊内切除23例(48.0%);复发病例20例.结果 随访1-365个月,平均81.84个月.存活53例(77.9%);死亡15例(22.1%),其中,围手术期内死亡7例,占死亡总数的46.7%.总体5年生存率87.3%,10年生存率73.3%,中位生存时间(月)282.0±88.7.其中囊内切除者、边缘切除者和广泛切除者5年生存率,三者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18).手术囊内切除者复发34例(81.0%),边缘切除者复发8例(36.4%),统计学差异明显(P=0.000);总体1年无复发生存率77.4%;3年33.2%,5年24.3%.我院首次手术与非我院首次手术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边缘切除与囊内切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log-rank 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我院首次手术及不同手术边界均为预测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骶骨脊索瘤外科切除,局部复发率高,生存期较长,外科切除边界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对于预后有重要影响.

  • 骶骨肿瘤的分区切除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作者:詹新立;肖增明;李世德;劳山;陈前芬;罗高斌

    目的:探讨对骶骨肿瘤按其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重建方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8年2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43例骶骨肿瘤患者,按肿瘤侵及部位(即上段骶骨、骶髂关节及骶髂关节水平向外的髂骨是否被破坏)对骶骨肿瘤进行分区切除并重建,相应的手术及重建方式包括单纯切除、钢针加塑形骨水泥(CPC)重建骶骨、钢板螺钉固定或骶骨螺钉固定重建骶髂关节、不同长度的Luque棒或髂骨棒加钢丝缠扎或TSRH或Isola或CGWS腰椎骨盆内固定.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随访1~17年,平均75个月,43例患者中39例(90.7%)术后疼痛得到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到术后3.4分(P<0.01).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1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20例行自体和或异体植骨的患者术后1年16例获得骨性融合.3例脊索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年因复发而进行1次或多次手术,其中有5例和1例骨髓瘤、1例转移癌患者于术后17~50个月因肺部和全身转移死亡.发生断棒2例,均再次手术更换断棒.结论:按肿瘤部位进行分区切除,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达到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和维持脊柱及骨盆稳定性的目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效果

    作者:唐顺;董森;郭卫;杨荣利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7年8月我院共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14例,其中179例在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出血下完成骶骨肿瘤切除手术,男性97例,女性82例,年龄21~76岁,平均55岁.脊索瘤58例,骶骨转移癌42例,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25例,骨巨细胞瘤21例,骨髓瘤6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畸胎瘤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其他良性肿瘤11例.其中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61例,入院前曾接受过放疗21例.结果:术中出血量为450~8000ml,平均2650ml.19例(10.6%)患者因术后切口感染(5例)或切口皮肤缺血坏死愈合延迟(14例)进行二次手术清创缝合后愈合;2例(1.1%)术后出现动脉造影穿刺侧股动脉血栓,造成患侧下肢麻痹,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后症状缓解.137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2~82个月,平均37个月.58例骶骨脊索瘤患者中,术中出血量≤3000ml者27例,局部复发10例(37.0%);术中出血量>3000ml者31例,局部复发18例(58.1%),术中出血量>3000ml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术中出血量≤3000ml者(P<0.05).结论: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手术时,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从而提高骶骨肿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腹腔镜辅助下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

    作者:初同伟;周跃;刘玉刚;梁平;张绍军;王健;张峡;张年春;李长青;郝勇;潘勇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路切除高位骶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肿瘤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瘤体切除治疗高位骶骨肿瘤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49岁;骨巨细胞4例,脊索瘤4例,神经鞘瘤3例.6例肿瘤累及到S1椎体,5例累及到S2椎体,瘤体均侵犯骶前组织.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顺利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500~1900ml,平均800ml;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肠道排气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9例切除或部分切除骶髂关节的患者进行了腰骶重建,同时行腰椎横突与髂骨间的植骨融合.随访3~2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肿瘤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骶骨肿瘤切除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及瘤体切除的难度,腹部手术创伤小,是切除侵犯骶前组织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手术方式.

  • 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原因分析

    作者:姬涛;郭卫;杨荣利;汤小东

    目的: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0月共12例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病例,均接受翻修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3.4±15.6岁(18~62岁).记录与内固定断裂可能相关数据:肿瘤累及范围,内置物断裂部位,金属连接棒直径,植骨愈合情况,固定节段及患者体重指数(BMI).结果:肿瘤累及S1~S5 7例,S2~S5 5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于L2、L3节段l例,L3、L4节段4例,L4、L5节段7例.内置物断裂出现在术后17.1 ±4.7个月(8~24个月).金属连接棒断裂10例,其中单侧金属连接棒断裂8例,双侧金属连接棒断裂2例;髂骨固定螺钉断裂2例.髂骨螺钉松动4例.4例患者采用直径5.5mm金属连接棒,其中2例为双侧金属连接棒断裂.6例患者出现植骨未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治疗.BMI>25的患者共5例.翻修手术:5例患者仅行内固定取出;7例患者行内固定取出,再次固定+植骨,其中2例行自体腓骨移植重建.2例患者分别在初次翻修后12个月和21个月再次出现单侧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均再次接受翻修手术,二次翻修手术后分别随访10个月和8个月未再出现断裂.结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中常见为一侧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内固定失败可能与金属连接棒过细、植骨不愈合、患者体重指数过大及固定节段不合理有关;通过合理的翻修手术可较好地解决内固定断裂问题.

186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