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麻下脊柱脊髓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

    作者:熊巍;王增春;张军卫;王强

    目的 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中18例出现SEP异常,17例出现MEP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SEP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麻醉方式有关(χ2>6.219,P<0.05),而MEP异常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追加肌松剂有关(χ2>4.125,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对S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对M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低血压可能是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因素.

  •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术中监测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红雯;沙成;袁庆国;姜宏志;杨玉明;王大明

    目的 探索应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脊柱脊髓手术中进行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在我科接受脊柱脊髓手术共37例患者,术中分别使用常规方法和依托咪酯+芬太尼技术进行麻醉,应用双频指数(BIS)和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使用TMS-MEP进行术中监测.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和麻醉深度对TMS-MEP的影响,并分析TMS-MEP监测操作的可行性及其对手术操作的影响.结果 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的11例患者无法记录到TMS-MEP;使用依托咪酯+芬太尼技术麻醉的26例患者,MEP均记录良好.与麻醉前相比,术中的MEP波形一般都能够保持,但其波幅显著下降、潜伏期亦明显延长(P<0.05).随着麻醉和肌松的加深,MEP的波幅会进一步降低,而潜伏期的变化相对较小.在麻醉相对平稳的情况下,MEP波幅能保持相当的平稳.MEP操作对手术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成功记录MEP的患者中有6例(23%)因为术中MEP波幅下降超过50%而向术者发出报警,其中仅1例患者术后肌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应用TMS-MEP进行脊柱脊髓手术的术中监测是一项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技术,依托咪酯+芬太尼麻醉技术适用于使用TMS-MEP进行术中监测的手术,BIS、TOF等麻醉、肌松监测指标的应用有助于维持术中麻醉的平稳和对TMS-MEP监测结果的判断.

  • 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唐亮;丁健;朱洁;许明建;卢弘栩;房宏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9月~ 2010年7月,共收治单纯脊柱损伤患者58例,合并有脊髓损伤者51例,脊柱退变患者7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于术后12 h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次日起一日2次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术后低分子肝素应用时间为7~21 d,平均11d.观察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结果]对照组中,83例患者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组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肿胀等不良反应.两组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相比,作配对t检验,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 活血逐瘀汤预防脊柱脊髓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32例

    作者:赖忠维;谭佳;刘晓岚

    目的:观察活血逐瘀汤预防脊柱脊髓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脊柱或脊髓损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活血逐瘀汤治疗,对照组28例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的DVT发生率及切口的总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结果:治疗组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偶尔鼻出血,2d后未再发作.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8h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逐瘀汤预防脊柱脊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郑林;柳晓秋;于博

    目的 观察运动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手术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采用经颅电刺激-四肢肌记录肌活动电位,行术中脊髓机能监测,其中对采用经颅电刺激-四肢肌记录无效者,配合经脊髓硬膜外刺激-四肢肌记录肌活动电位.结果 30例采用经颅电刺激-四肢肌记录方法,其中26例于术中和术后都记录到了正常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形.其余4例改为使用经脊髓硬膜外刺激-四肢肌记录方法后,共29例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获得记录.结论 采用经颅电刺激,并配合经脊髓硬膜外刺激-四肢肌记录肌活动电位,使术中对脊髓内部运动传导通路机能监测的有效率得到了提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