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朱健奎;田涛;傅强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无脊髓神经损伤、无需椎管减压、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 A组患者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等资料,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1±2.7)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患者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 Coob角),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出血,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是符合现代骨科微创理念的一种手术方式。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作者:张映波;张超;谢海洋;李奎;付能高;何江涛;蔚芃;蒋成

    目的 比较分析腰椎后路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1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Wiltse入路组47例,后正中入路组6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2 h、3d、7d的血清肌酸激酶,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9.6个月.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2h、术后3d血清肌酸激酶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出血量较少,对椎旁肌及小关节囊的损伤小,术后慢性腰痛发生率低,符合脊柱微创手术理念.

  •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侃;吴闻文;郭继东;任东风;李利;王华东;唐家广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对椎旁肌功能的重视,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 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2.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随访时均有丢失(P<0.05)。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矫正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丢失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置钉容易,同时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创伤与出血,减轻了腰背疼痛。

  • 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功能的影响

    作者:任东伟;杨革军;赵华磊;查建跃;陆顺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外科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椎旁肌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较对照组(73.7%)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静息状态、轻收缩状态和大用力状态下椎旁肌肌电图电位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椎旁肌影响小,有助于术后椎旁肌损伤的修复,保护了腰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胸腰椎骨折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辛荣超;白永鑫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的患者46例.术前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23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A组),另外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3、7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资料,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上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随访,时间914个月,平均(12.5±2.6)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术后疼痛VAS评分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度(cobb角),且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及椎旁肌损伤,减轻了术后腰背部疼痛.

  • 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57例胸腰段无神经损伤症状的单节段椎体骨折

    作者:吴剑飞;谢德胜;龚进红;汪翔;吕建华;许纯锐

    目的 n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对57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行Wiltse肌间隙入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75~115min,平均(87 ±23.8)min,出血量85~175ml,平均(135 ±51.7)ml;全部病例均获得12 ~2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症状.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蒋禹欢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对比,术后2、4、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作者:吴天泉;吴冰;程德良;单方军;徐学方;曹志军;谢兴平;沈良

    目的 评价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A组)、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组(B组)、后正中入路4钉固定组(C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及JOA评分,以及三组肌肉注射及口服止痛药总量、术后距末次肌肉注射止痛药的时间(T1)、术后距末次口服止痛药的时间(T2)、术后开始自主下地活动时间(T3),观察三组椎体前缘压缩比、Cobb角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天VAS评分均明显小于B、C组(P<0.05);三组术后6个月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恢复优;A、B两组椎体前缘压缩比、Cobb角恢复明显优于C组(P<0.05);A组肌肉注射及口服止痛药总量少于B、C两组,且T1、T2、T3较B、C两组短(P<0.05).结论 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骨折复位并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从而大程度地恢复脊柱功能.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贤友;王家胜;吴威;韩中伟;路绪超;孟双全

    目的 探讨Wil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03-2014-03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52例.术前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26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B组2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余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术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方便,与后正中入路相比,不影响固定效果,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与出血.

  •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作者:章有才;杨祖华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33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A组,11例);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不置钉组(B组,11例);经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组(C组,11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体坍塌矫正率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均未出现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B组均优于C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及椎体坍塌矫正率A组优于B、C组(P<0.05).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腰疼症状较轻等优势;结合伤椎置钉能有效维持椎体复位,加强伤椎的稳定性,减小后凸畸形.

  • 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程度及JOA评分的影响

    作者:杨超;梁越飞;王波;连勇;钟陈杨;梁伦高

    目的 探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功能恢复评分(JO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离椎旁肌后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大程度恢复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作者:杨飞;卢苇;武永刚

    [目的]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6钉椎弓根钉-棒内固定47例,采用传统4钉椎弓根钉-棒固定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1年及2年伤椎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腰背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情况.[结果]87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iltse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12~ 36个月随访,平均(23.13±8.15)个月.末次随访时,Wiltse组的VAS评分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1.85) vs (4.93±1.98),P<0.05].Wiltse组的ODI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3.20) vs (12.20±3.11),P<0.05].术后1周两组后突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2年时Wiltse组的后突Cobb角显著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内固定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少了术中损伤,有效复位和维持复位更好,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更好的方法.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常规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姚晓聪;崔永锋;朱宝华;管功奎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经常规手术入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者25例为对照组(A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23例为观察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摸拟评分、Cobb's角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VAS评分均大于B组[(80.04±9.650)min,(60.48±6.374)min,t=8.210,P=0.000;(280.40±56.60)mL,(180.43±60.11)mL,t=5.934,P=0.000;(161.60±44.31)mL,(120.00±28.28)mL,t=3.838,P=0.000;(5.792±1.444),(3.087±1.203),t=3.838,P=0.000];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JOA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0±1.49)cm,(10.33±1.49)cm,t=0.171,P=0.865;(27.280±1.487),(26.348±1.921),t=1.889,P=0.065;(22.060±4.887),(22.870±5.513),t=-0.539,P=0.592;(6.204±1.737),(6.844±1.359),t=-1.412,P=0.165].结论:与常规手术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术后疼痛程度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 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李学阳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74例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Wiltse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Wiltse组行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变化情况及腰痛程度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脊椎功能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Wiltse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康复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VAS评分、Barthel指数、JOA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Wiltse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21.6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伤椎高度及Cobb角,减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其脊椎功能及生活质量.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作者:马园;马辉;徐鉴;焦文勇

    目的 比较分析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Wiltse入路组为A组,共31例;后正中入路组为B组,共2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6周、12周VAS评分.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6~14个月,平均9.8个月.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3d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6周、12周的VAS评分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胸腰段骨折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