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列腺开放术后膀胱造瘘管拔除时机的临床分析
手术方法仍是前列腺增生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微创经尿道手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广大基层医院由于设备所限,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开展尤为普遍.
-
开颅术后静脉输液中与输液后拔除留置导尿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开颅术后患者静脉输液中与输液后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效果.方法 将98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输液中组49例和输液后组49例,统计2组患者拔除留置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污染床单、尿常规检查阳性、输液针头脱出和担忧及肢体活动受限的例数.结果 静脉输液后予拔除留置导尿管,患者产生排尿困难、污染床单和担忧及肢体活动受限的例数显著减少,2组产生尿潴留和尿常规检查阳性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开颅术后患者静脉输液后予拔除留置导尿管比输液中拔除尿管效果好.
-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佳时机.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通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选择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的发生等进行比较.结论 剖宫产术后24小时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利于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早进正常饮食,乳量充足时间提前,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
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拔除鼻胃管时机评估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间的佳评估方法及时机.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结核科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由护理人员采取遵医嘱拔除胃管的方法,试验组在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2 h后由护理人员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吞咽功能达到Ⅰ级时予拔除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后鼻胃管留置时间、鼻胃管重置率.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胃管重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急性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留置鼻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时机安全可靠,既能提高护士对患者护理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临时起搏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拔除时机的观察
目的 观察心内科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验拔除时机.方法 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阻止患者在局麻下行左侧或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临时起搏器后,根据拔除临时起搏器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观察起搏器不同拔除时机对窦性心律的影响.结果 临时起搏器均安置成功,在30 min内拔除的46例中有42例维持窦性心律,在30 min~7 d内拔除的54例中有53例维持窦性心律.结论 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恢复窦性心律后拔除的时间长短无统计学意义,故临床上对临时起搏器的拔除时间无严格的规定,可根据患者无起搏器心律后的临床症状适时拔除起搏器.
-
骨科硬膜外镇痛病人拔除尿管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骨科硬膜外麻醉手术后使用硬膜外持续镇痛病人拔除导尿管的佳时机,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降低再次导尿率,减少院内感染,增加病人舒适度.[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要求的142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病人分为4组.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后均行间歇性引流夹管,甲组术后12 h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乙组术后24 h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丙组术后48 h结束镇痛同时拔除导尿管;丁组术后48 h结束镇痛后当病人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结果]乙组、丙组、丁组排尿评分分值均高于甲组,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丙组、丁组之间排尿评分分值相差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硬膜外麻醉手术后使用硬膜外持续镇痛病人术后应夹住尿管,2 h开放1次,并于术后24 h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而无需在停止镇痛后才拔除尿管.
-
留置尿管病人3种拔管方法对预防尿潴留影响的研究
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尿潴留是拔除尿管后的常见问题.近年来研究提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能明显减少尿潴留,但具体充盈方法尚需进一步探讨[1-3].本研究通过对120例保留尿管病人拔除时机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拔除尿管前向膀胱注入温生理盐水是促使病人拔管后自行排尿的有效方法.
-
骨科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导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导尿管拔除时机,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骨科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的病例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105例患者.观察两组骨科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导尿管拔除时机.结果:镇痛泵拔除后膀胱充盈时为拔除导尿管的佳时机.结论:拔除导尿管的佳时机是在镇痛泵拔除后,膀胱充盈时.而选择合适的时机拔除导尿管,可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对引流量影响的分析
目的::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对引流量的影响,确定佳引流及拔管时间,为术后康复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为主要诊断并行初次TKA的病人9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B、C三组分别8h拔管、16h拔管及24h拔管。各组于术后夹闭引流管6h并在24h后记录三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拔管后对病人引流顶部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术后24h总失血量及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显著,且8h引流量占24h引流量的43.1%,16h引流量占24h引流量的91.4%;三组术后24h的Hb与Hct差异显著;三组术后伤口渗血情况分别有12例、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例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拔出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拔除的佳时间为16h左右。
-
胸外科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
胸外科全麻术后病人留置导尿管拔除后易引起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为预防尿潴留的发生,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拔尿管前向膀胱内注入药液刺激排尿反射的方式[1~3].根据排尿反射的生理特点,当尿液充盈膀胱,使膀胱内压逐渐升高,病人有明显痛感时,排尿欲望强[4].我们采用拔尿管前夹闭尿管,待尿液充盈膀胱至有痛感时拔尿管的方法,与近年来应用的拔尿管前夹闭尿管,待尿液充盈膀胱有尿意时拔尿管的方法对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拔管后首次排尿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术后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度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在患者有尿意感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患者膀胱出现胀痛感后再拔管.对比两组患者拔管之后的首次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顺利排尿的患者44例(73.33%),辅助排尿15例(25.00%),辅助无效1例(1.67%),有效率达98.33%;对照组拔管后顺利排尿的患者24例(40.00%),辅助排尿27例(45.00%),辅助无效患者9例(15.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在患者膀胱充盈至有胀痛感后进行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困难的情况,且具有操作简便、危险性小的优势,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儿童滞留乳牙拔除时机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滞留乳牙拔除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滞留乳牙儿童患者85例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儿均采用早期拔除的方式进行治疗,进行1-2年的随访,观察和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5例错位恒牙患儿中共78例得到有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所有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均非常满意。结论:儿童滞留乳牙早期拔除对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时机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 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实验组30例,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拔出尿管,同时协助患者床上或床下自行排尿;对照组30例,当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开放尿管放完尿液后拔管,待患者下次有尿意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时拔管为临床佳拔管时机,提高了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产妇拔除尿管时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对产妇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466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留置尿管,术后均行个性化放尿训练,均在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实验组术后24 h未拔镇痛泵拔除尿管;对照组术后48 h拔镇痛泵后拔除尿管,比较两组第1次排尿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自行排尿率为97.6%,对照组自行排尿率为96.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产妇术后应行个性化放尿训练,并于术后24h膀胱充盈时拔尿管,而无需拔镇痛泵后再拔尿管.
-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 将478例全麻腰椎骨折术后镇痛期间的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4组.甲组(116例):术后镇痛泵应用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124例):结束镇痛同时拔除尿管;丙组(120例):结束镇痛同时并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丁组(118例):镇痛泵拔除1 d后拔除尿管.观察四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顺畅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护理工时等指标.结果 甲组患者在术后顺利排尿率、首次排尿时间、尿痛、尿色、护理工时方面均优于其余各组(P<0.01);在尿液混浊方面四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腰椎骨折患者全麻术后镇痛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是拔除尿管的佳时机,是保证排尿成功率、减少尿潴留发生、降低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同时可减少因排尿失败需再次导尿时对患者尿道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舒适度.
-
胃液胆红素水平与鼻胃管拔除时机的关系研究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放置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1].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排出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监测胃液中胆红素水平来判断病人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决定拔除胃管的时机,报告如下.
-
致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近中阻生牙拔除时机分析
目的 探讨致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近中阻生牙的拔除时机.方法 选择538例下颌近中阻生牙患者,观察性别、年龄[20~30岁组(n=214),31~40岁组(n=160),41~50岁组(n=119),51~60岁组(n=45)]与第二磨牙龋坏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538例患者下颌近中阻生牙致第二磨牙龋坏的患病率为52.4%(282/538),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4.6%(149/273)、50.2%(133/2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 0).20~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38.3%、56.3%、68.1%和64.4%,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近中阻生牙致第二磨牙龋坏的患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建议20~30岁对于临床检查已萌出的近中阻生牙进行预防性拔除.
-
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剖宫产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
2004年1月~2005年8月,我们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产妇产后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胆道手术T型管放置方式及拔除时机的研究进展
自1894由Courroisier首次报道胆道T型管引流术后,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手术方式[1].胆道术后T型管引流的初衷是减少胆瘘发生,提供胆道造影通道,移除残留结石等.但是拔除T型管亦会引起胆瘘性腹膜炎、胆道损伤等风险[2].Maghsoudi等[3]报道常规拔除T型管时,胆瘘性腹膜炎发生率达2.47%.国内文献报道拔除T型管时,胆瘘性腹膜炎发生率1%~7.9%,且有上升趋势[4].
-
剖宫产术后病人镇痛泵拔除时机的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使用的镇痛泵的拔除时机,总结产后关于镇痛泵的应用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且应用镇痛泵止痛的产妇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A组产妇术后24 h内拔除镇痛泵,B组术后24~48 h内拔除,C组48~72 h内拔除。对三组产妇拔除镇痛泵后疼痛、排尿、哺乳、肛门排气等一般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三组产妇拔除镇痛泵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的综合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剖宫产术后24~48 h内拔除镇痛泵为较佳时机。这个时段内拔除阵痛泵产妇的手术创口疼痛相对轻且泌乳情况良好、发生尿潴留机率较低、肛门排气率高、镇痛泵保留意义不大,适宜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