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翠中;吴意

    目的 检测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 比较心力衰竭(CHF)组43例(NYHA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3例,Ⅳ级9例)、心功能1级组21例、正常对照组44例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心功能1级组(P<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而升高,Ⅱ~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血清hs-CRP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发展有关.

  • Taxus与Cypher洗脱支架冠脉置入术对患者CRP及MMP-9的影响

    作者:胡春梅;李淑梅;费瑜;张大志;张童玲

    目的 评价紫杉醇和雷帕霉素两种洗脱支架冠状动脉置入术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83例Braunwald分级ⅡB级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成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组(紫杉醇组,美国Boston公司Taxus支架)41例(43个病变)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雷帕霉素组,美国Cordis公司Cypher支架)42例(45个病变).进行择期冠状动脉腔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于术前、术后2 h、术后1周留取血清样本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保存血清样本于-75℃冰箱冻存,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MMP-9水平.结果 78例患者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前、术后2h、术后1周血清总CRP水平分别为(9.5±3.8)、(11.8±5.6)、(22.8±11.2)ms/dl(P<0.05),血清总MMP-9水平分别为(49.66±2.64)、(52.1±2.45)、(89.76±2.58)as/ml(P<0.05).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37例置入Taxus支架与41例置入Cypher支架的患者CRP与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CPR与MMP-9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RP与MMP-9均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炎症反应强弱的指标.本组患者Taxus支架与Cypher支架对CRP与MMP-9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COPD急性加重期判定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怀青;徐巧叶;陈夏娥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WBC)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和4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AECOPD组和COPD组,并选取40例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的PCT、hs-CRP及WBC,并分析三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AECOPD组的PCT、hs-CRP及WBC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COP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的PCT、hs-CRP及WBC阳性率明显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COP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对AECOPD组和COPD组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80.49%、82.05%,72.00%、63.33%;86.67%、72.00%,86.67%、72.00%)明显高于WBC(70.00%、52.86%;76.92%、5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hs-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判定中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浆脂联素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及与其它炎症指标的关系

    作者:郝天袍;梁飞宇;吴镇洲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脂联素变化及与其它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男性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时的脂联素及白介素6(IL-6)、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以18例门诊稳定期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脂联素、IL-6、CRP水平[(9.43±3.30) μg/ml、(10.58±1.56) pg/ml、(30.29±25.28) mg/L]均高于对照组[(4.08±0.91) μg/ml、(6.20±1.70) pg/ml、(10.62±8.9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的脂联素升高与IL-6呈正相关(r=0.292,P=0.02).结论 脂联素水平在AECOPD增高,与IL-6升高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患者炎症加重的指标.

  •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在新生儿重症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国伟婷;张风华;李蓉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降钙素原(PCT)用于新生儿重症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重症感染患儿32例、局部感染患儿38例及非感染患儿35例,分别作为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hs-CRP及PCT水平、评价hs-CRP联合PCT水平用于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器官衰竭评分及危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重症感染组的hs-CR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P<0.05);局部感染组的hs-CR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后7d重症感染组及局部感染组的hs-CRP及P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重症感染组的hs-CRP及PCT水平仍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以PCT≥2 ng/ml及hs-CRP≥10 mg/L为临界值,联用PCT及hs-CRP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准确度明显高于单用PCT或者单用hs-CRP(P <0.05);治疗前PCT水平与器官衰竭及疾病危重评分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及-0.83(|r| >0.8),治疗7d后PCT水平与器官衰竭及疾病危重评分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及-0.55(0.5< |r| <0.8).结论 联合应用hs-CRP及PCT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重症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重症感染患儿阳性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参考借鉴.PCT与新生儿器官衰竭评分及危重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乳凝素-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亮;戴海鹰;赵扬程;林楚伟;叶国红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半乳凝素-3(Gal-3)的水平动态变化以及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52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MI组发病24h内、第3、7天的血清Gal-3及发病24h内的NT-proBNP、hs-CRP水平,记录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AMI组Gal-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Gal-3水平24h内高于第3天,第3天高于第7天(均P<0.01);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5、0.492,均P<0.01);NT-ProBNP、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1),且Gal-3、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Gal-3水平明显升高,并在发病24 h内升高明显;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 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壮虹;汪利平;林红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指标,分析病情发展与各血清指标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147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型脑梗死患者46例作为轻型组,中型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中型组,重型脑梗死患者43例作为重型组;随机选取在本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清指标的变化,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脑梗死组的hs-CRP、TNF-α、LDL-C、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r=0.61,P<0.05)、TNF-α(r=0.60,P<0.05)指标与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HDL-C、LDL-C、TC、TG指标与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无关(P>0.05);hs-CRP水平与TNF-α、LDL-C、TC、TG水平呈正相关(r=0.58,0.57,0.62,0.56,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62,P<0.05);HDL-C水平与LDL-C呈负相关(r=-0.67,P<0.05);其他血清指标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hs-CRP、TNF-α指标可以用作评价脑梗死发生以及发展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血清铁蛋白、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燕;付雪莹;胡岚;黄光伟;王鹤;王超;齐文杰

    目的 评价血清铁蛋白(SF)、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明确诊断为感染性疾病患者190例,其中细菌感染130例(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60例(病毒感染组).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组SF、CRP 、PCT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0例感染性疾病病例中,细菌感染组(68.4%) PCT、CRP、SF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ROC曲线分析:CRP、PCT、SF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803、0.883.结论 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SF、CRP、PCT对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有价值.

  • 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党波;商惠萍;江丽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NO、ET、CRP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上治疗组加生脉注射液.结果:两组在治疗后NO均升高,ET、CRP均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生脉注射能够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减少心肌对氧和化学能的消耗.

  • 克拉霉素与噻托溴胺配伍治疗COPD患者34例对炎性因子和肺功能影响

    作者:阿选德;关英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与噻托溴胺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OPD 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噻托溴胺治疗,观察组应用克拉霉素与噻托溴胺配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拉霉素与噻托溴胺配伍治疗COPD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 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贫血52例病因分析

    作者:赵亚玲;张兵华;刘秋平;王娟;刘颖

    目的:探讨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贫血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对52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检测血常规、肺功能(FEV1%)、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血红蛋白(HB)浓度为标准,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年龄、肺功能、营养状态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贫血发生率为30.8%,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FEV1%显著增高,患者年龄较大,ALB降低,CRP、IL-8、TNF-α增高.HB与ALB显著正相关,与年龄、FEV1%、CRP、IL-8、TNF-a均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并发贫血发生率高;低氧对红细胞增生的刺激作用可减少COPD并发贫血的发生率;蛋白质营养不良是影响COPD并发贫血的因素之一;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持续增高是COPD并发贫血发病的重要机制.

  • 儿童支气管肺炎70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及应用价值

    作者:严晓华;郭向阳;焦富勇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一直都是很有争议的问题。由于儿童疾病变化快,进展快。治疗中如何快速、正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原学类型,评估抗生素的效果,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70例住院患儿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 CRP)和白细胞(WBC),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 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晓东;秦海东;沈华;鲍磊;肖峰;张宏亮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程度分为为A、B、C组,健康组另选同期健康者41例,检测四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结果:健康组血清Lp‐PLA2,hs‐CRP水平分别为131.43北53.34ng/ml ,2.35北1.30mg/L ;A、B、C三组的血清Lp‐PLA2、hs‐CRP水平分别为297.45北120.45ng/ml ,11.39北3.74mg/L ;A、B、C三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hs‐CR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A、B、C三组患者血清 Lp‐PLA2水平分别为228.43北51.23ng/ml ,239.45北71.57ng/ml ,356.56北99.13ng/ml;A、B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C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A、B两组患者(P<0.05);A、B、C三组患者hs‐CRP水平分别为5.46北1.50mg/L ,6.76北2.53mg/L ,13.56北3.21mg/L ;A、B组患者hs‐CR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 C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A、B两组(P<0.05);患者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Lp‐PLA2、hs‐CRP水平呈正相关,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Lp‐PLA2、hs‐CRP水平越高,三组患者 r分别为0.73,0.63,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Lp‐PLA2、hs‐CRP水平的相关测试,可以评判、分析患者病情,有利于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 降钙素原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李延琪;葛颖;王立军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及超敏 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其中细菌感染性肺炎44例,病毒感染性肺炎39例,收集其血清降钙素原(PC T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等,比较两组患儿PCT、hsCRP、WBC水平的差异。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hsCRP和WBC均比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PCT 、hsCRP、WBC升高( P<0.05),且PCT 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P<0.01),分别为95.45%,74.36%,而hsCRP ,WBC灵敏度和特异度在细菌性感染肺炎和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血清PCT 是一个较好的诊断或鉴别诊断的指标,比hsCRP更有临床价值。

  • 新生儿败血症182例血hs-CRP、PCT及WBC检测及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陈晨;张娟利;王静;于淑群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 )、白细胞计数(WBC)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1例新生儿败血症和80例非败血症患儿进行血hs-CRP、PCT、WBC检测,并进行不同界值诊断评价。结果:hs-CRP、PCT 、WBC异常在败血症和非败血症患儿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hs-CR P>3mg/L、PCT >1.5 ng/L、WBC升高(≤3d者>25×109/L ;>3d者>20×109/L )时准确性越好,其敏感性分别为45.68%,12.34%,14.81%;特异性分别为80.00%,97.5%,96.25%;阳性预测值(PPV )分别为69.81%,83.33%,80.00%;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26%,52.35%,52.74%。Youden指数分别为25.68,9.85,11.06。联合两项或两项以上非特异性指标时,特异性均在90%以上。结论:hs-CRP、PCT 、WBC异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诊断意义,联合检测各非特异性指标的诊断价值高。当hs-CR P>3mg/L、PCT >1.5 ng/L、WBC升高时,准确性高,误诊率低,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界值。

  • 双嘧达莫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及对患儿CRP、PCT等水平影响研究

    作者:王玉;马依晨;李艳;马红茹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其对患儿CRP、PCT等的影响.方法:将86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以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双嘧达莫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情况,CRP、PCT及相关的变化情况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4%(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显著(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应用于川崎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炎性反应的控制,临床症状的改善,且不会增加治疗的风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hs-CRP、PCT水平变化与早期诊断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楠楠;郭旭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 T)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 O PD患者150例,其中A EC O PD患者68例(A EC O PD组),C O PD稳定期患者82例(C O PD稳定期组),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评估标准,将A EC O PD患者分为A、B、C和D四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hs-CRP、PCT、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和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结果:AECOPD组血清hs-CRP、PCT、SP-D和HBP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hs-CRP、PCT、SP-D和H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组患者血清hs-CRP和PCT明显高于A、B和C组患者(P<0.05);不同程度AECOPD患者血清SP-D和H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PCT与综合评估分级呈正相关(rs=0.564,P<0.05);血清hs-CRP和PCT无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hs-CRP和PCT明显增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能成为临床评估A EC O PD病情的指标.

  •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ADM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蔺雪峰;石爽;张丽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及ADM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80例冠心痛患者分为SAP、UAP、AMI组,测定三组患者hs-CRP、NT-proBNP及ADMA水平.结果:从正常组到SAP,UAP,AMI,体内的hs-CRP,NT-proBNP、ADMA均较正常组增加.结论:依据hs-CRP,NT-proBNP、ADMA可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 外周血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明;侯建伟

    目的:探讨外周血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血管病变种类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2例冠脉病变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SAP组),稳定型心绞痛纽(SAP组),并按Gensini评分,分为三组:轻度组(Gensini评分<50分),中度纽(Gensini评分50~100分),重度组(Gensini评分>100分).之后对各组患者外周血脑钠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SAP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USAP组(q=10.83,P<0.01),同时显著低于AMI组(q=9.82,P<0.01),而USAP组患者的hs-CRP水平也明显低于AMI组(q=3.71,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显偏高(P<0.05);各组患者BNP水平表现为AMI高于USAP,USAP高于SAP(P<0.05).重度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中度组患者的BNP、hs-CRP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患者体内BNP、hs-CRP水平与反应病变程度的Geni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可作为冠脉血管病变的危险预测因子,可以用作临床上鉴别不同类型的冠状血管疾病及疾病程度.

  • 血纤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勤;崔倩卫;官功昌;杨明博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纤蛋白原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31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其中SAP患者123例,UAP患者128例,AMI患者65例,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四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纤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各组患者血清CRP、FIB较对照组均升高,尤其是UAP组和AMI组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FIB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可以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6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