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

    作者:吕军浩;茅建清;曹志宏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共17例,均为单发病灶,男11例,女6例,年龄45~74岁.体检发现6例,腰部隐痛7例,血尿5例.所有病灶在行CT扫描前均经B超发现肾脏占位,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肾癌.

  • CT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分析

    作者:朱泽雄;吴淑贝

    对我院CT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eiomyolipoma,ALL)13例分析如下.

  • 肾癌16例CT诊断分析

    作者:董学颖

    现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癌16例,探讨肾癌的CT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分析如下.

  • 无症状小肾癌影像学14例诊断分析

    作者:陈福来;刘爱琴;王晓雷;严香兰;卢海滨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查、健康体检,无症状小肾癌的发现概率逐渐增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我院1995-07至今共发现14例无症状小肾癌均得到了及时治疗,现报告如下.

  • 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CT误诊分析

    作者:单世馨

    对我院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CT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6~68(平均49.5)岁.病程4~60 d.临床表现:腹痛伴腹部包块4例,腹痛伴血尿2例,体检时偶然发现6例.无1例合并结节硬化.

  • CT误诊肾脏腺瘤1例分析

    作者:肖大伟;刘爱波;赵汉田

    对CT误诊肾脏腺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4岁.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部隐痛,阵发性,逐渐加重入院.

  • 应用影像技术诊断肾脏偶发瘤的体会

    作者:孙长成;孔垂泽;庞国有;李泽良;李刚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总结了33例肾脏偶发瘤的影像诊断结果.结果:肾癌18例,B超诊断出13例,诊断率72.2%;CT诊断出16例,诊断率88.9%.肾错构瘤12例,肾囊肿3例.结论:肾脏偶发瘤的诊断是关键,特别要防止恶性肿瘤的漏诊.B超和CT检查相结合诊断意义大,术中可疑病例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 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Bosniak分级系统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吴斌;彭卫军;顾雅佳;杨天锡;蒋朝霞;戴波;张海梁;叶定伟

    目的:探讨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表现,及利用Bosniak分级系统对其进行良恶性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回顾性分析41例(4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肾脏囊性占位影像学资料,使用Bosniak系统分级评价,用操作者特征曲线(ROC)、Kappa检验分析两组医生的影像判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1例(42个病灶)肾脏囊性占位有40例为单侧病灶,1例为双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24个;恶性病灶18个.高、低年资两组医生对本组肾脏囊性占位Bosniak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AZ1=0.921和AZ2=0.904,Mann-W-hitney U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4,P>0.05.两组医生判断总符合率有中至高度的一致性,K=0.626,Bosniak系统中Ⅰ级(K=0.843)、Ⅳ级(K=0.715)两组医生有较佳一致性,ⅡF级(K=0.545)和Ⅲ级(K=0.545)属中至高度一致,Ⅱ级(K=0.222)符合较差.高、低年资组各分级中癌的阳性率,Ⅰ级分别为6.25%和0,Ⅱ级均为0,ⅡF级分别为0和42.9%,Ⅲ级分别为83.3%和71.4%,Ⅳ级均为100%.单纯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为囊壁薄、光滑和边界清楚,囊液密度均匀,没有厚壁,没有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囊性肾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囊壁上存在实性且强化的成分,或囊内及囊壁结节、较多且厚的囊内分隔、较厚且有强化的囊壁以及囊壁处不规则钙化灶.复杂囊肿的影像表现与囊性肾癌有所重叠.结论:Bosniak分级系统在肾脏囊性占位的影像学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影像学描述、诊断及临床处理的标准,简便易学,容易推广.

  • CT诊断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作者:刘雁飞;李云;孙树群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右侧腰腹部疼痛伴发热半月.于2002年12月20日突然发生右上腹部疼痛,较剧烈,发现其已时有意识不清,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液,后仍右上腹痛,伴下午或夜间发热,高达40℃.在当地卫生院给输液抗感染治疗,病情无明显减轻,于2003年1月5日前来就诊.患者患病以来,饮食入眠差,大便通畅,小便量正常, 色淡黄.

  • 成人型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1例

    作者:王旷;刘岿然;韩晓辉;王惠国

    肾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16岁以后罕见.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肉眼和镜下表现相似于小儿型.成人肾母细胞瘤比小儿预后更差[1].

  • 多排CT对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易志军;刘建滨;范立新;谢安;郑海军;王诗斌;彭国洪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CT诊断和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CT资料,重点观察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合并症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9例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患者5例为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为肾盂鳞癌,1例腺癌;5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累及肾被膜及邻近脂肪组织及肝、肾上腺等多处转移;7例合并肾盂、输尿管炎症或肾盂积脓,3例合并肾盂炎性肉芽增生,移行细胞癌2例和鳞癌1例误诊为肾结石并积水感染,确诊率66.7(6/9),误诊率33.3%(3/9).[结论]多排CT对肾结石并肾盂恶性肿瘤诊断价值较高,但合并其他病变时易导致漏诊.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作者:方志勇;刘建滨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 olipoma,AML),又名肾良性间叶瘤或肾错构瘤,是发生于肾脏,具有CT特征的少见良性肿瘤.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王国锋;刘情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DCE-MRI影像资料,测得小肾癌对比剂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对DCE-MRI定量参数与Fuhrman分级、PCNA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级别组小肾癌PCNA表达及Ktrana、Kep与Ve值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1);小肾癌Ktrans、Kep及Ve与Fuhrman 分级、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及Ve能够无创、在体揭示小肾癌的生物学行为,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脏肿瘤术前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李丹;郭一清;毛志群;卢晓云;刘建滨

    目的 探讨螺旋CT肾动脉成像(CTA)在肾脏肿瘤术前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372例肾癌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16)平扫,并注射造影剂欧乃派克后分别进行动、静脉期扫描、延迟扫描,了解患肾的动脉变异情况.并在图像工作站中进行后期处理,进行肾动脉重建,为手术提供依据.结果 372例患者中有21例为孤立肾,4例为双侧肾脏均有肿瘤;372例患者中376个患肾共检出120个肾有肾动脉变异,检出率为31.9%,其中12.2%(46/376)的患肾肾动脉过早分支,19.7%(74/376)的患肾中存在副肾动脉,其中10个肾存在两根副肾动脉,其余均为一根,共84根;副肾动脉中7.2%(7/84)的由膈动脉发出,大部分[91.7% (77/84)]由腹主动脉发出,两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68,P<0.01);副肾动脉进入肾脏部位分别为:进入肾上极的占65.5%(55/84),中部占19.0%(16/84),下极占15.5%(13/84).218例患者术前普通CT扫描发现44例存在肾动脉变异[20.2% (44/218)],然后行CTA血管重建后发现63例存在肾动脉变异[28.9% (63/218)],CTA重建后肾动脉变异发现率高于肾动脉重建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5).CTA发现肾动脉变异的63例手术患者,术中60例找到肾动脉变异,3例术中未找到[4.8%(3/63)].结论 螺旋CT平扫增强发现肾动脉变异存在一定局限性,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数目和变异,为制定肾肿瘤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