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Ⅳ型胶原、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王萍

    本文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各期肾病的血清CIV、CRP水平,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 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分析

    作者:佟丽娟;王树丽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方法 将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非糖尿病肾病(NDN)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CRE)情况前者又分为三个亚组,分别采用比色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DN)组与(NDN)的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DN 组血清TG水平为(2.48±2.04) mmol/L,NDN组为(1.68±1.09) m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4,P<0.001);DN组血清TC水平为(5.73±1.67) mmol/L,高于NDN组(5.00±1.04)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P<0.001);DN组LDL-C为(4.06±2.04) mmol/L,NDN组(2.69±1.04)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P<0.001);DN组HDL-C明显低于NDN 组(P<0.05或P<0.01).结论 DN脂代谢紊乱程度明显高于NDN,且随病程迁延而加重.

  • 糖尿病肾病患者与血清Ⅳ型胶原的相关性

    作者:李元华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根据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我院确诊的糖尿病84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61~84(68±7.6)岁,糖尿病病程(6.5±4.2) a.根据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水平将患者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正常微量蛋白尿组48例(白蛋白量<20 μg/min);乙组:微量蛋白尿组22例(白蛋白排泄量20~200 μg/min);丙组:大量白蛋白尿组16例(白蛋白排泄量>200 μg/min);丁组:180例为健康对照组,选择的患者及对照组排除结缔组织病及其内分泌病.

  • 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与血糖控制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歌;蒋为;王静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尿中微量白蛋白/肌酐排泄率相关性.方法:对192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的测定,按结果分组比较.结果:HbA1c与mALB/Cr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性(P<0.01).各组糖尿病中HbA1c与mALB/Cr呈正相关(r=0.812,P=0.012).结论: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肾损伤的程度,预防早期糖尿病肾病.

  • 趋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于民民;段文若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RANTES、TNF-α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正常尿蛋白组(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临床蛋白尿组(DN2组).测定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RANTES、TNF-α.结果:血清RANTES、TNF-α水平DM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1组和DN2组均显著高于DM组(尸<0.01);DN2组显著高于DN1组(P<0.01).结论:DM患者血清RANTES、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DN病变程度平行.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检测分析

    作者:徐晓宏;王立新;王淑敏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DN患者和6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ysC和肌酐(Cr)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DN组血清CysC和Cr含量分别为(1.48±0.83)mg/L和(120.8±29.1)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CysC和Cr含量分别为(0.71±0.18)mg/L和(89.3±19.5)μmol/L.经统计学处理,DN组血清CysC和Cr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18例Cr正常的DN患者的血清CysC却明显升高.经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血清CysC与Cr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5).结论:DN患者的血清CysC含量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ysC有助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CysC是反映DN患者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 对糖尿病肾病型血脂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分析

    作者:陈征;王艳;宋文琪;除樨巍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及血小板参数分别与65例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65例健康体检者相比较,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结果 Ⅱ型糖尿病肾病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也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血脂及血小板参数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瑶;段文若;丁元美;李晓红;申黎艳;于民民;马小莉;栾健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DM-NA组)33例;微量白蛋白尿(DM-MA组)32例]和34例健康对照者(NC组)测定空腹血清P-选择素浓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以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并分析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DM-MA组和DM-NA组的血清P-选择素浓度均高于NC组(P<0.01),DM-MA组明显高于DM-NA组(P<0.001),差异有显著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P-选择素与UAER、MPV呈中度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人,血清P-选择素浓度的检测对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价值.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礼仪;陈士军;张高明;李志沭;李毅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发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 将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 、糖尿病肾病组(DN组),3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Hcy和CRP的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Hcy,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cy和CRP分别与UAE呈显著正相关(r=0.528,0.442,P<0.01).结论:DN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随着UAE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监测指标.

  • 丹皮多糖-2b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俞浩;沈业寿;刘海鹏

    目的:观察PSM-2b对DN大鼠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FA和STZ的方法复制DN模型,观察PSM-2b对DN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C肽、血尿素氮(BUN)及血、尿肌酐(Cr)的影响,并根据血、尿Cr含量和每分钟尿量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PSM-2b能够显著降低DN大鼠FBG、GHB、BUN及尿Cr水平,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升高C肽水平.结论:PSM-2b能够降低DN大鼠血糖,改善肾功能.

  • 丹皮多糖-2b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俞浩;沈业寿;刘海鹏

    目的:观察丹皮多糖-2b(PSM-2b)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和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模型,观察PSM-2b对DN大鼠肾重/体重比、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及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结果:PSM-2b能够降低DN大鼠肾重/体重比、尿MALB、α1-MG及血浆TXB2、ET水平,升高血浆6-K-PGF1α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SM-2b对DN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血管功能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 丹皮多糖-2b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脂及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作者:俞浩;沈业寿;刘海鹏

    目的:观察PSM-2b对DN大鼠血脂及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FA和STZ的方法复制DN模型,观察PSM-2b对DN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PSM-2b能够显著降低DN大鼠血清TG、TC和MDA含量,升高血清SOD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LDL-C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M-2b具有调节DN大鼠脂质代谢和抗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意义分析

    作者:邓利娟;吴永新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 )患者201例;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测定结果分为A组(单纯糖尿病64例)、B组(糖尿病并早期肾病72例)、C组(糖尿病并临床期肾病65例)、以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53例作为对照组(D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肌酐(SCr),血尿素氮(BUN),Hcy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B,C组与D组比较Hcy及其他检测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B、C组除FBG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高于A组( P <0.01,P <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T2DM并肾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 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 ET-1、CGRP 的影响

    作者:侯保俊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例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中ET-1、CGRP水平、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中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中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优于对照组的74.29%(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DN安全有效,其降脂降压外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中ET-1、CGRP水平有关。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红燕;王瑞;施菁玲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率(UAER)将94例DN 患者分为无蛋白尿(NRU组)、微量蛋白尿(MIU组)及大量蛋白尿(MAU组)三组,同时以8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N组),检测各组血清中CTGF、TNF-α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NRU 组、MIU 组及MAU 组血清CTGF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 CON 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NRU 组、MIU 组及 MAU 组患者中UAER与CTGF( r =0.924,P <0.01)和TNF-α( r =0.861,P <0.01)呈正相关;血清中CTGF与 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 =0.432,P <0.05)。[结论]血清中CTGF和TNF-α水平在DN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UAER呈正相关,有可能成为监测DN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晓薇;曹含弘;诸茵茵;金海英;叶晓梅;王萍

    [目的]探讨糖尿病(DN)肾病血清脑利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DN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强化血糖治疗后二者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DN 88例,按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血清肌酐分为正常蛋白尿组(SDM组,Umalb<30 mg,28例),早期肾病组(EDM组,30 mg300 mg,Cr>110 μmol/L,14例).另选健康成人28例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BNP,用HT-Ⅱ型酶联法检测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EDM组,CDM组,CRF组BNP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42,P<0.05),Cr(r=0.56,P<0.05)呈明显正相关.EDM组,CDM组,CRF组Hcy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28,P<0.05),Cr(r=0.46,P<0.05)呈明显正相关.强化血糖控制后BNP,Hcy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N患者BNP和Hc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NP和Hcy水平对预测DN的发生发展,病程有较好的价值.

  • 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邹文武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6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UAER<20 μg/min,共38例;B组:UAER 20~200 μg/min,共28例;C组:UAER>200 μg/min,共20例.利用东芝TBA-120FR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Cys-C、血清尿素(Urea)、肌酐(SCr)和尿UAE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血清Cys-C、Urea和SCr变化不显著(P>0.05);B组血清Cys-C水平轻度升高(P<0.05),而Urea和SCr无明显变化(P>0.05),C组的Cys-C与对照组、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Urea和SCr的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UAER的升高,血清Cys-C水平亦随之升高(P<0.01).[结论]血清Cys-C对DN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改变的观察

    作者:周密;龙兆丰

    目的 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FABP的变化.方法 将51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尿蛋白排泄率水平进行分组,15例非糖尿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FABP水平,分析FABP与体重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N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FABP升高,FABP与UAER、BMI、TG、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FABP与TC、LDL、Scr、Ccr、GFR无相关性.高TG血症、高EFA血症、肥胖为FABP浓度增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FABP与肥胖、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并可能与糖尿病肾病进程及蛋白尿的发生存在关联.

  • 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作者:刘洪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4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68例和DN组72例,并与69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M组与DN组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相对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与DM组比较,全血黏度、全血低切还原/相对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大变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可能为DN发生、发展的另一危险因素.结论 DN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76例微量白蛋白尿及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费沛;肖厚勤;张庆红;李涛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脑钠肽的影响,以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治疗(治疗组)和单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分别检测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脑钠肽(BNP)、血肌酐(Sc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钾等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钾、肌酐等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UAER、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 ;而治疗组UAER、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 0.05).结论: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及脑钠肽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