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研究证明,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是目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其主要手段有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本文旨在对比研究72例AMI患者急诊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间探讨
目的:探讨AMI患者PCI佳时机.方法:选择95例AMI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6 h内行PCI者血管再通率高,放射性缺损面积小.结论: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6 h内行PCI为佳手术时机.
-
国产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在急诊PCI治疗AMI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05-01/2008-12我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各130例,术前均给予负荷量300 mg口服,其他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和低分子肝素等应用相同.观察30 d内两组病例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30 d内均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及急性、亚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皮下出血、过敏反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两组病例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一样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能预防PCI术后再发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在急诊PCI术后应用同样安全、有效,但PCI术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国产氯吡格雷价格低,更具有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43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患者为2002-04-01/2007-06-30我院的住院患者共143例,均在12 h以内对梗死相关血管(IRA)急诊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前后IRA的狭窄程度、TIMI血流、成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143例患者靶病变平均狭窄程度为90%~100%,TIMI血流0~2级.急诊PTCA后共置入冠脉内支架176枚,140例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IRA均恢复到TIMI血流三级,残余狭窄为0%~10%.即刻成功率97.90%.住院期间总病死率1.40%.术后随访12~15个月,全部存活,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无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发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AMI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54例的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如不及时处理,可引发严重的后果.
-
急性心肌梗死132例急诊PCI术后强化护理与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开通冠脉血管的有效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行急诊PCI治疗能早期恢复心肌再灌注,减少梗死面积,显著缓解症状,改善左室功能和降低死亡率[1],且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2].急性心梗患者早期行PCI治疗后,病情仍然不稳定,随时可发生变化,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有其特殊性.对这类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转归至关重要,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2007-01/2008-12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急性心梗行急诊PCI治疗132例患者护理及康复体会总结如下.
-
急性心梗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98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的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7-10/2008-12间98例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诊介入手术的术后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系统的护理程序,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系统护理程序的落实,是保证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恢复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
-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和支架植入术82例全程介入的护理
通过对2007-11/2008-03笔者在省立医院介入中心进修期间及我科收治的82例AMI患者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到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决定整个治疗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目前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这些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濒死心肌细胞,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也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理想的疗法应是能使心肌重生来改善心脏的功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或较长期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新兴的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因此,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
-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灌注的影响.[方法]62例STEMI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PCI基础上加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PCI,观察两组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术后90 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为大(67.03%vs 52.00%,P<0.01),肌酸激酶峰值浓度较对照组低[(1791.5±298.2)IU/L vs(2344.8±604.5)IU/L,P<0.053,术后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1%vs 20.0%,P<0.05),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显著性差异(56.3%vs73.3%,P>0.0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15.6%vs 6.7%,P>0.05).[结论]STEMI行急诊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无显著降低,安全性好.
-
自体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移植自体卫星细胞(SC)修复受损心肌,治疗心肌梗死.方法 冠心病并发心梗患者10例,男女各半.术前2周切取股四头肌肌组织2 cm×2 cm×2 cm一块,采用改良Dorfman法体外培养SC,在冠脉搭桥术(CABG)的同时,梗死区注射植入SC.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99mTc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血池显像、18F-FDG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观察梗死区的细胞代谢情况,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SC贴壁生长,延迟分瓶或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浓度.SC生长停滞,相互融合形成肌管;(2)10例患者平均搭桥2.7支,其中一例仅进行了SC移植手术,无住院死亡,3个月后心功能均恢复至I级,心绞痛症状消失.(3)术后3个月复查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原细胞代谢缺失区重新出现细胞代谢活动(包括未行CABG手术者),心血池显像提示LVEF增加(9.70±4.1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体SC移植于心肌梗死区后能存活,可能通过参与心脏收缩、舒张活动,软化瘢痕,改善心肌顺应性,促进梗死区血管再生等途径改善心功能.
-
无外科支持35例急诊PCI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心血管外科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依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操作规程,在无心血管外科支持下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施行急诊PCI手术.结果:35例AMI患者的37处罪犯血管经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均无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具备丰富经验PCI的基础上,虽无心血管外科支持也可以谨慎开展急诊PCI手术.
关键词: 心肌梗塞/外科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诊处理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48h测定血浆hs-CRP水平.按术后hs-CRP水平分为2组,A组(hs-CRP水平<4.0mg/L)86例,B组(hs-CRP水平≥6.0mg/L)41例.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48h血浆hs-CRP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B组术后1周内和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48h血清hs-CRP水平较术前增高,增高程度是PCI术后6个月内预后的强预测指标.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分析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可快速、完全地阻断血小板聚集,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心肌梗塞/外科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对比研究 -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ST段抬高的AMI后病情稳定,发病后7~14d,(平均10.2±2.5d),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成功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分为成功支架植入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心肌梗死后平均9.0±2.5d)和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和异常室壁运动积分指数(VWMA积分).结果:AMI后2个月两组LVEF、LVEDVI、LVESVI、VWMA积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术前和术后2个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LVESV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且与成功植入支架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急性前壁AMI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能明显减少AMI后晚期的左心室重构,而对AMI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不大.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反应蛋白水平对介入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6 h 内C反应蛋白(CRP)变化对PTCA术后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测定92例AMI患者发病6 h 内的血浆CRP浓度,根据CRP浓度将患者分为CRP增高组(CRP浓度>5mg/L)和CRP 正常组(CRP浓度<5mg/L).所有患者均予介入性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因素,观察再狭窄、再梗死、再发心绞痛、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CRP增高组患者入院时的CRP和CRP峰值分别为13.11±1.02mg/L和124.11±59.64mg/L,均高于CRP正常组2.56±1.45mg/L和78.26±57.05mg/L,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既往病史无显著性差异,CRP增高组患者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多于CRP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增高组患者随访期间冠状动脉再狭窄、再发心绞痛、心衰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CRP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 发病6 h内CRP水平反应出冠脉损伤的易患性,可能作为预测PTCA预后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