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服吗叮啉及液体灌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淑霞;刘龙江;刘荣华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早产儿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口服吗叮啉0.2~0.3 mg/(kg·次),喂奶前15~20 min,每8 h 1次,同时温盐水10~15 ml灌肠,12 h 1次,连续3 d;对照组64例,予一般治疗.观察两组喂养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胎便排出及体重增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降低.结论:口服吗叮啉及温盐水灌肠可促进胎便尽早排出、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增加体重.

  •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作者:黄巧凤;张少燕;卢燕君

    对我院2003-07~2005-12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72例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 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支持技术

    作者:彭文涛;王丹华;魏珉

    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经口喂养成功与否决定早产儿能否顺利完成从肠外营养-管饲喂养-经口喂养的转换。经口喂养能有效改善住院早产儿近期和远期预后。笔者拟就早产儿经口喂养支持技术的相关理论、评估方法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 生后0~6月不同喂养方式对7~12月龄婴儿能量摄入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子一;宁一冰;马德福;郑迎东;赵艾;杨晓光;李文军;张玉梅;王培玉

    目的 探讨在婴儿早期(0~6月龄)采用纯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3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其7~12月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 对全国8个城市中418例7~12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获得其基本情况,采用24 h膳食回顾获得其膳食情况,并测量其身长、体重.将调查的7~12月龄婴儿按生后0~6月喂养方式分为纯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纯母乳喂养组,采用秩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3组婴儿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与体格发育的差异.结果 男婴的出生体重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纯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纯母乳喂养组女婴出生体重的中位数分别为3.10、3.30、3.40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6,P<0.05).除女婴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男女婴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人工喂养组高(男婴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中位数依次为768.61 kJ、24.86 g、27.20 g、106.59 g;女婴依次为884.71 kJ、35.95 g、35.45 g、110.85 g),混合喂养组其次(男婴依次为656.68 kJ、21.84 g、26.03 g、84.54 g;女婴依次为696.38 kJ、20.03 g、26.68 g、77.28 g),母乳喂养组低(男婴依次为455.88 kJ、17.35 g、15.69 g、71.57 g;女婴依次为562.90 kJ、18.78 g、20.62 g、72.00 g).3组男婴间3种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婴儿无论男女,其身高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女婴间蛋白质供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85,P>0.05),但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8%、36.48%与28.74%,H=2.38;52.67%、51.10%与57.27%,H=2.90;P均<0.01),纯母乳喂养组脂肪供能比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高.消瘦率、低体重率、发育迟缓率及超重率在男女婴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喂养组超重率高(男、女分别为25.8%、20.0%).结论 婴儿前0~6个月的采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可能导致其在7~12个月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偏高,且体重超重率高.

  • 生后4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赵艾;薛勇;张玉梅

    目的:了解出生后4个月内不同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中国7个城市和2个农村地区选取3~7岁的学龄前儿童953人,通过回顾式问卷,调查其出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并分别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桡骨远端骨超声速度值等指标;采用《中国比内智力测试量表》对儿童进行智力测评。按照出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组。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儿童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学龄前儿童出生后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人数分别为476人、335人和142人。城市儿童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47.2%(343/726)与58.6%(133/227),χ2=9.780,P=0.008]。3组儿童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8和12.175,P=0.005和0.002),纯母乳喂养组儿童的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体重 Z 评分均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 值均<0.05)。不同喂养方式儿童的骨超声速度值分别为(3640.2±142.0)、(3613.9±141.9)和(3613.4±143.0) m/s(F=3.946,P=0.020),纯母乳喂养组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3组儿童的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智力水平、食物过敏率和食物不耐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婴儿期的喂养方式可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重及骨密度,但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无明显影响。

  • 转乳期婴儿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碘营养变化的影响

    作者:张俊红;徐华;詹玲;李侠;韩玉亭

    目的了解母乳喂养婴儿及其乳母碘营养水平;动态观察从1个月月龄至6个月月龄转乳期时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碘营养的影响.方法对97名1个月月龄母乳喂养婴儿尿碘水平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乳母乳碘、尿碘水平,比较二者关系;动态观察97名婴儿从出生至6个月月龄,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混合、人工喂养三组,分别检测比较其尿碘水平,与1个月月龄时尿碘水平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个月月龄母乳喂养婴儿尿碘中位数为183 μg/L,提示碘营养状态良好,乳母尿碘、乳碘中位数分别为122 μg/L、201 μg/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01);6个月月龄尿碘水平与1个月月龄比较,母乳喂养组较前升高,人工喂养组下降(P均<0.001),混合喂养组无明显变化(P>0.05),3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母乳及混合喂养组明显高于人工喂养(P均<0.001),母乳喂养组婴儿尿碘中位数高.结论母乳喂养儿碘营养状态良好,乳母碘营养不足;转乳期婴儿碘营养呈下降趋势,部分人工喂养婴儿存在碘营养不良.

  • 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作者:郝明;韩威;贾丽红;山内太郎

    目的 了解早期喂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 2008年对辽宁省本溪市某镇医院101名新生儿进行0~~6月喂养方式调查和身长、体质量测量,并追踪至2岁和3岁进行体格测量.以6个月时喂养方式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2岁和3岁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结果 3个月时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1.6%,6个月时下降为0;6月时不同喂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身高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人工喂养组3岁幼儿体质量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乡镇婴儿母乳喂养率很低,早期喂养方式对3岁时幼儿体质量有明显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