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原因分析

    作者:秦燕;陶建军;庄建青

    1993-01/2007-12我科收治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4眼)患者,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60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14 d来院就诊.视力HM/眼前,眼底:玻璃体混浊,少量出血,黄斑部视网膜呈球形隆起,色较暗,有实性感.

  •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青光眼1例分析

    作者:尚宁;刘洋;胡艳波

    对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青光眼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3岁.左眼眼球胀痛伴同侧头痛、视力锐减5 d来我院就诊,并以左眼青光眼收入院.

  • 脉络膜暴发性出血误诊1例分析

    作者:史艳峰

    现将脉络膜暴发性出血误诊为脉络膜肿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5岁.因右侧头痛、右眼视物不见半月入院.半月前右侧头痛后右眼视力突然下降,视物不见,又知左眼视物不见在当地医院做眼B超示:右眼球内实性肿物.

  •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误诊2例

    作者:杨彩云;时传艾

    1 病例报告例1 男,44岁.左眼视力突然骤降10 d余,视力:右5.1,左眼4.0.双眼前节无明显改变.左眼玻璃体呈絮状混浊,模糊可见颞下方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高+4.00D,血管爬行其上 .三面镜查眼底未见裂孔.诊断:左眼视网膜脱离,左眼玻璃体混浊.给予消炎、激素及营养眼底类药物治疗.1个月后,左眼症状加重,左眼剧痛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1 d.左眼视力0.02,轻度混合充血,角膜上皮水肿,前房混浊,有灰白色KP,瞳孔约5 mm,对光反射迟顿.玻璃体混浊减轻,颞下方视网膜呈灰黑色隆起,直径约4PD.B超检查提示,左眼球内占位性病变.诊断:①左眼恶性肿瘤;②左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③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入院后,行左眼球摘除术.病理切片证实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胆B超检查及拍胸片均未见异常改变.

  • 脉络膜出血误诊为脉络膜肿瘤1例分析

    作者:周薇;谢伯林;刘康

    对脉络膜出血误诊为脉络膜肿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6岁.以左眼视力突然下降4d、右眼视物不见10 a为主诉入院.患者10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红、视物不见,曾在呼和浩特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经相关治疗后右眼视力无明显好转.4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忽然出现左服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虹视等症状.患者当时未在意病情,未做任何诊断、治疗.今日患者因左跟视力无恢复,到我院就诊治疗.

  • 肺癌与脉络膜转移癌

    作者:魏莉

    目的:探讨肺癌与脉络膜转移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本院会诊的10例肺癌患者进行眼科检查,脉络膜转移癌发生2例.10例均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伴视物模糊.10例肺部病变位于左肺6例,右肺4例;中心型3例,周围型7例.病理类型:肺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2例,鳞癌2例,7例并发眼以外器官的转移.所有患者均已经或正接受放/化疗治疗.眼部脉络膜转移2例,均为双眼,病变位置均为后极,白内障7例,1例双眼屈光不正.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全部以肺部首发症状就诊,于肺癌确诊后3~16个月(平均7个月)后,发现并确诊眼部转移病变2例,眼底检查见视网膜下实性肿物2例双眼,表面呈灰黄或灰褐色,部分可见表面视网膜血管扩张、纡曲,周围可见色素沉着及黄白色渗出.4只眼均在后极部偏颞侧.7例白内障,1例双眼屈光不正,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结论:肺癌与脉络膜转移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荧光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作者:王卫峻;宫媛媛;俞素勤;许迅

    目的观察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探讨两种造影方法对脉络膜转移癌诊断的意义.方法通过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同步获得5例脉络膜转移癌患者双眼的FFA和ICGA图像.结果5例中4例双眼发现占位性病变,FFA背景期肿物呈低荧光,静脉期肿物内出现针尖状高荧,中央疏而外周密,高荧缓慢扩大,中央低荧区逐渐缩小,晚期肿物内出现边界清晰的斑块状高荧,呈"铺路石"样表现;ICGA早期相(1分钟内),肿物处表现为大面积低荧,周围脉络膜血管轻度扩张,边界欠光滑,其直径略小于眼底所见;其后,于低荧部位缓慢出现斑点状高荧光,边缘密集,中央散在;荧光随时间推移缓慢增强并扩大;晚期相表现为点、片状高荧,中央仍存低荧区,范围较早期相缩小,肿物边缘区域出现环形针尖样高荧,可能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受损征象.结论FFA和ICGA对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意义,IC-GA对FFA有辅助作用.但对不典型病例,仍须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 肺癌眼脉络膜转移的临床分析

    作者:于涛;李建业;蒋俭;张云峰;李飞;于震

    目的 探讨肺癌眼脉络膜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收治的21例肺癌眼脉络膜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中,以肺部为首发症状的7例,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14例;肺部病变位于左肺12例,右肺9例;中心型8例,周围型13例.眼部病变位于单眼20例,双眼1例,共22只眼受累,左眼13例,右眼9例;病变位置在后极14例,近视乳头5例,脉络膜周边3例.病理类型:肺腺癌13例,小细胞肺癌4例,鳞癌3例,大细胞肺癌1例.18例并发眼以外器官的转移.随访19例,中位生存期12.0月,1年生存率44.7%,2年生存率6.5%.结论 肺癌眼脉络膜转移应对其重视及完善检查,使其尽早确诊.恰当的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缓解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

  • 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作者:佘海澄;李栋军;杨文利;陈伟;王子杨;魏文斌

    背景 脉络膜血管瘤是常见的跟部良性肿瘤,典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病例易误诊为眼部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即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近年来用于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但在眼科的应用较少. 目的 研究脉络膜血管瘤CEUS的表现特点. 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综合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血管瘤的58例58眼进行CEUS检查,并分析其CEUS特点.应用时间-强度分析分别对脉络膜血管瘤及正常眼眶组织的显影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MI)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测量和定量比较,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CEUS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完全显影,并呈高信号影像,显影的消退时间迟于正常眶内组织.脉络膜血管瘤病灶MI、RT、TTP和mTT分别为294.20%(217.35%,373.25%)、21.30(17.35,23.35)s、25.00(21.68,27.48)s和59.30(51.08,78.35)s,其中位数明显大于正常眶内组织的100.00%(100.00%,100.00%)、17.75(15.00,20.30)s、22.40(18.35,24.63)s和47.25(40.90,57.2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08,-4.998,-4.650,-4.332,均P<0.001).结论 脉络膜血管瘤的CEUS表现具有特异性,有助于脉络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 皮脂腺痣综合征合并脉络膜骨瘤一例

    作者:佟柏楠;肖骏

    患儿男,2个月.因新生儿常规检查于2016年12月8日来我院新生儿科就诊.患儿足月产,精神状态和发育情况良好.否认癫痫发作症状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检查见患儿左侧颞侧头皮病变区无毛发生长;左侧面部颞侧、眉部、耳前可见大片状淡黄白色斑块,周边及眉部皮损可见疣状隆起(图1A).头颅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会诊诊断为皮脂腺痣,嘱定期复诊.眼科会诊检查,患儿双眼眼睑、结膜、角膜及虹膜均未见明显异常.散瞳后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眼底检查,左眼视盘周围可见约6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橘红色病灶(图1B).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左眼视神经周围可见强回声光带,其后可见声影(图2A).头颅CT检查,左侧眼球眼环后缘可见条形高密度影,晶状体存在;球后眼肌、视神经及眼眶壁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2B).右眼眼底、CDFI、CT检查均未见异常.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皮脂腺痣综合征合并左眼脉络膜骨瘤.嘱定期复诊.

  • 脉络膜结核瘤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例

    作者:祁媛媛;崔林;张立军

    患者女,49岁.自觉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视物变形、遮挡10 d于2014年10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小三阳)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于结核病医院住院,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药物治疗.治疗3周后因肝功能出现异常,治疗方案改为阿米卡星与乙胺丁醇联合用药,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自行停用抗结核药物.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8,矫正1.0;左眼视力0.1,不能矫正.

  • 脉络膜骨瘤一例

    作者:张繁友;邹吉新

    患者女,37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周于2013年2月9日来我院就诊.自诉5年前体检时双眼视力均为1.0.既往无眼病、全身疾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视力1.0.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直接检眼镜检查显示,玻璃体透明,眼底视网膜后极部可见一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黄白色隆起病灶,其上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散在色素斑块,病灶大小约4.0个视盘直径(DD)×4.0 DD,隆起度4 D(图1),视盘及周边视网膜未见异常.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非接触眼压计检查结果显示,右眼眼压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7 mm Hg.

  • 睫状体脉络膜神经鞘瘤二例

    作者:赵芳;魏文斌

    例1患者女,15岁.偶然发现右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1999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无眼外伤史及眼红痛史,当地曾按"黄斑病变"治疗未见好转.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数指/20 cm,左眼0.2矫正视力1.0.右眼前节无异常,右眼鼻下方相当于睫状体及脉络膜前部的玻璃体内见棕色实性隆起,表面呈萎缩斑样改变.

  • 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魏文斌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不仅可致患者丧失视力,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即使在没有明确转移前摘除患眼眼球,其5年死亡率仍有17%~53%[1].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早期、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魏文斌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不仅可致患者丧失视力,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即使在没有明确转移前摘除患眼眼球,其5年死亡率仍有17%~53%[1].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早期、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脉络膜骨瘤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薛康;钱江;张勇进;黄欣;黎蕾

    目的 观察脉络膜骨瘤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以及与视力的关联.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脉络膜骨瘤的14例18只眼的频域O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视力、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B型超声和(或)CT检查后确诊.频域OCT检查时,所有患眼通过黄斑中心凹的水平和垂直扫描以及瘤体的大横径和垂直径扫描共4条扫描线进行扫描.对视网膜细微结构及脉络膜瘤体形态进行观察,观察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和脉络膜骨瘤的频域OCT图像特征,分析脉络膜骨瘤的频域OCT图像特征与视力的相互关系.结果 6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强反射,占33.3%;5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中反射,占27.8%;3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弱反射,占16.7%;4只患眼肿瘤病灶表现为混合反射,占22.2%.患眼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为50.2~245.1 μm,平均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为(130.2±58.3)μm.肿瘤横径为5.6~15.8 mm,平均横径为(7.8±2.9) mm;垂直径为4.6~12.8 mm,平均垂直径为(6.5±2.5) mm.肿瘤的横径、垂直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与视力无相关性(r=0.262、0.229、0.137,P=0.284、0.294、0.362).是否累及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的完整性与视力相关(r=-3.838、-4.559,P=0.001 5、0.000 3).是否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与视力无相关性(r=-0.144、0.411,P=0.684、0.687).结论 脉络膜骨瘤病灶的频域OCT图像可表现为强、中、弱及混合反射,以强、中反射为主.肿瘤的横径、垂直径、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是否合并CNV及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与视力无相关性,是否累及中心凹、IS/OS的完整性和视力相关.

  • 脉络膜骨瘤多种眼底影像特征对比观察

    作者:李娟娟;黎铧;王萍

    目的 对比观察脉络膜骨瘤患者的多种眼底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骨瘤患者16例1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平均年龄(30.5±2.4)岁.所有患者均行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根据间接检眼镜及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结果,将瘤体表面光滑、颜色红润、明显隆起定义为较新鲜瘤体;瘤体颜色苍白、扁平、表面有明显色素斑块定义为较陈旧瘤体.对比观察瘤体的彩色眼底像、AF、FFA、频域OCT的影像特征.结果 16只眼中,较新鲜瘤体5只眼;较陈旧瘤体11只眼.彩色眼底像显示瘤体颜色呈橙红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晰,表面有视网膜血管分布;较新鲜瘤体颜色较为红润.AF表现为与彩色眼底像病灶一致的弱AF;较新鲜瘤体AF稍强于较陈旧瘤体AF,视网膜脱离区域呈相对强的AF.FFA较新鲜瘤体晚期呈边界清晰的均匀强荧光;较陈旧瘤体晚期荧光着染稍弱于较新鲜瘤体.频域OCT瘤体区域可见脉络膜层内网状反射信号,结构与周围脉络膜血管结构不同.结论 彩色眼底像瘤体颜色呈橙红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晰;AF表现为与彩色眼底像病灶一致的弱AF;FFA瘤体早期呈斑驳样强荧光,晚期荧光着染;频域OCT瘤体区域可见脉络膜层内网状反射信号.

  •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李文博;林锦镛;陈松;李恩江

    目的 观察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中10例因视力丧失或眼痛就诊,1例外地医院诊断Coats病,继发性青光眼和眼球萎缩要求眼球摘除.临床诊断脉络膜肿物或黑色素瘤8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Coats病、眼球萎缩1例.眼球摘除9例,眼球摘除和眶内肿物切除2例.应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生情况. 结果 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均为基底广泛的扁平状肿物.肿瘤基底直径12~20 mm,厚度2~4 mm.混合细胞型9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坏死型1例.瘤细胞侵犯巩膜7例、侵犯眶内3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Ki-67阳性细胞7%~13%,平均阳性细胞9%,多分布于肿瘤基底部,上皮样瘤细胞的表达高于梭形瘤细胞. 结论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生长方式,早期临床诊断困难,有些病例容易诊断为其它脉络膜肿物或青光眼.由于肿瘤基底广泛,容易侵犯眶内和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