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对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训练的影响

    作者:谢春红

    我科2002-08~2004-08对共同性斜视住院患儿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训练效果,现总结如下.

  • 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觉缺损模式的研究

    作者:龚静文;孙朝晖;王丽萍;申屠形超;宋峰伟

    目的 探讨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存在的视功能缺损模式.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光栅视敏度、边缘对比敏感度、双眼融合、对比敏感度函数等视功能检测方法,对147例8~40岁的弱视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测.对弱视患者的视敏度与光栅视敏度函数(CSF)、边缘对比敏感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对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各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进行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对有双眼视功能组与无双眼视功能组的视敏度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眼其光栅视敏度为1.82′±0.25′,边缘对比敏感度为0.019±0.007.视敏度与光栅视敏度之间呈强相关性(R=0.81);佳拟合直线斜率为0.55,视敏度与边缘对比敏感度之间呈弱相关性(R=0.24).斜视性弱视样本的散点图分布约低于总体趋势的15%;总体弱视样本的边缘对比敏感度与视觉敏锐度的呈弱相关性(R=0.24).屈光参差性样本的对比敏感度阈值的分布约高于(差于)总体趋势的15%,斜视及混合性弱视样本的对比敏感度阈值分布约低于(好于)总体趋势的17%.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斜视性弱视眼CSF曲线均较相对健眼的CSF低平,峰值向低空间频率区移位,在中高空间频率区有明显受损,在1.0 c/d的低频区分别为0.053±0.060和0.025±0.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5).结论 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视敏度、光栅视敏度、边缘对比敏感度、CSF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两者在视功能方面也有一些特征性改变.

  • 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眼视设计术后视功能及满意度的比较

    作者:穆晶;陈晖;李一壮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和单焦点IOL单眼视设计的术后视功能和满意度.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双眼白内障的患者45例(90只眼),分为多焦点组23例和单眼视设计组22例,分别植入AcrySof ReSTOR+ 3.00 D多焦点IOL和单焦点非球面AcrySof IQ(SN60WF) IOL.记录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双眼裸眼远、近、中距离视力,术后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术后6个月收集调查问卷,评价患者主观的视觉功能和脱镜率.对计量资料中两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行t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术后多焦点组和单眼视组双眼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13 ±0.06、0.17±0.19(Z=1.755,P=0.086),中距离视力分别为:0.34±0.05、0.33±0.06(Z=-0.821,P=0.416),近视力分别为:0.35±0.06、0.41 ±0.09(Z=2.117,P=0.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敏感度:t=0.822、-0.066、-0.220、-0.930、0.064,P=0.85、0.94、0.82、0.35、0.94;眩光敏感度:t=1.15、0.70、0.28、1.59、1.00,P=0.27、0.49、0.79、0.13、0.35).未矫正近距离立体视中位数分别为15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2,P =0.036).两组术后脱镜率分别为91.3%(21/23)、90.9%(20/22),均大于90%.主要视觉不适症状如复视、夜间视物困难和眩光等多焦点组比例较高(21.7%).视功能满意度评分多焦点组为86.53±16.33,单眼视组87.21±1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3,P=0.114).结论 双眼植入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单眼视设计基本均能获得全程视力,而单眼视设计术后视觉干扰症状相对更少.两种方式对于不同的白内障患者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 动态随机点立体图视差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刘红;严密;曾丽芳;侯川;刘隆黔

    目的 从电生理学角度探讨立体视的机制,为客观检测立体视提供参数.方法 由微机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刺激,记录30名近距离立体视健康成年人4'~150'不同大小交叉和非交叉引起的视差诱发电位(disparity evoked potential,DEP).结果 (1)不同视差的DEP均为宽大负正波;(2)45'交叉视差DEP的N波潜伏时长,150'的N波潜伏时短;4'和30'非交叉视差DEP的N波潜伏时长,124'的N波潜伏时短;(3)交叉视差DEP的P波振幅高峰出现在23'、60'及150',非交叉视差DEP出现在15'、45'及72';(4)各视差DEP的N波潜伏时、P波振幅的非交叉视差变化曲线较交叉视差整体性左移;小视差的交差视差与非交差视差DEP的N波潜伏时演变规律不同.结论 DEP的N波潜伏时、P波振幅能够为客观检测立体视提供参数;立体视宜分为精细交叉与精细非交叉、粗略交叉与粗略非交叉立体视.

  • 儿童立体视发育研究

    作者:夏爽;李晓清;孙冰;田桂芬

    目的 研究30~50个月正常儿童立体视发育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152名30~50个月的儿童进行视力、眼位及立体视的检查.其中立体视检查采用Titmus、RPS、TNO 3种方法进行.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立体视功能进行比较,探索立体视在此年龄段的发育状况.结果 119人完成检查且视力≥0.6,年龄为32~50个月;12人完成检查但视力<0.6,年龄为34~49个月;有21人因为不合作未完成检查,年龄为30~49个月.不合作儿童的平均年龄低于能够合作完成检查的儿童(P<0.01).视力≥0.6的119人中,达到Titmus 60"、Titmus 100"和RPS 60"的百分比与年龄间存在正相关.将这119人按年龄以每5个月为一组分为4组,46~50个月组达到Titmus 60"、Titmua 100"和RPS 60"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前3组(P<0.05).119名儿童中有89.9%的儿童达到Titmus 100",94.1%的儿童达到RPS 200",95.0%的儿童达到TNO 240".结论 30~50个月儿童的立体视功能仍处于发育过程中.此年龄段儿童中大约90%能够达到Titmus 100",RPS 200"和TNO 240"的立体视锐度.RPS不包含单眼线索,且提供了匹配图形,适宜在小儿眼科临床中应用.

  • 人工晶状体眼近视力矫正对近立体视的影响

    作者:俞阿勇;王勤美;诸葛晶;金婉卿;JIANG Jun;赵云娥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立体视改善的方法和手段,为临床改善人工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收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92只眼),平均年龄(61.3±5.5)岁.其中单眼人工晶状体眼24例(A组),双眼人工晶状体眼22例(B组).测量调节幅度、相对调节、近附加、近立体视.对被收录者人工晶状体眼的一般资料及近附加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受检者近立体视分布数据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组人工晶状体眼移近法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2.05±1.12)和(2.35±1.30)D;双眼近附加分别为(2.08±0.37)和(2.13±0.46)D,单眼近附加分别为(2.20±0.42)和(2.01±0.39)D,各组内双眼近附加与单眼近附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2.20;P<0.05),左右眼单眼近附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5.02;P<0.01).A、B组配戴单眼近附加时的近立体视优于双眼近附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6,7.02;P<0.05).结论 单眼近附加作为人工晶状体眼的近附加可以有效改善近屯体视.(中华眼科杂志,2008,44:711-714)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楠;卢炜;王京辉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的临床变化规律.方法将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为4组,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手术前后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使用同视机测定远融合范围和远立体视,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在全部患者中,手术前后均无近零视差仅与非交叉视差共存者和交叉视差仅与非交叉视差共存者,也无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独立存在者.4组患者术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远融合范围4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立体视4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和2组患者远立体视的重建均优于3组和4组.结论 (1)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不健全,损伤次序依次为非交叉视差、交叉视差、近零视差,重建顺序与之相反.(2)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严重受损或消失,也应视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指征,此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利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 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前后的立体视觉观察

    作者:张伟;赵堪兴;郭新;杜翠琴;马惠芝;岳以英;朱丽娜;陈霞;宋坤英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对14例主述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明显、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旋转斜视度数及双眼立体视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主诉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术后视物效果自然、清晰.双马氏杆法检查术前上方注视野外旋≤10°,正前方注视野外旋10°~20°,下方注视野外旋15°~20°;术后上方注视野外旋消失、减弱或产生少许内旋(外旋4°~内旋3°),正前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8°),下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14°).术后全部患者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锐度均由无到有或从粗糙到较精细,立体视锐度从800″到60″呈逐步提高趋势;立体视觉从周边立体视到黄斑立体视,直至正常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手术前、后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可用于治疗前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不仅使患者消除了实用注视野的旋转复视症状,而且使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中华眼科杂志,2005,41:590-593)

  • 正常和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立体视的研究

    作者:胡聪;黄欣;刘桂香;李慧;杨先;韩兵

    目的研究正常和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不同距离立体视的变化.方法对4~12岁正常组儿童844例和患儿组因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儿35例,采用TNO立体视检查法和新立体视检查法(new stereo tests,NST)检查近距离立体视,采用自制的中、远距离立体视检查法检查1~5 m立体视;比较不同年龄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不同距离平均立体视锐度的差异.结果 (1)正常组:4~8岁儿童约98% TNO检查近距离立体视锐度≤60″,立体视锐度与年龄的增长呈直线相关性;10~11岁时立体视锐度小;4~8岁儿童与9~12岁儿童比较,立体视锐度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约97%儿童NST检查近距离立体视锐度≥40″,各年龄段平均立体视锐度为40″~42″.中、远距离立体视锐度4岁时大,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小,9~10岁时小;(2)患儿组:TNO和NST检查,手术前、后近距离立体视锐度接近,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前中、远距离立体视锐度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中距离立体视锐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并接近正常,远距离立体视锐度有轻微改善.结论 (1)正常组4岁儿童不同距离立体视开始发育,随年龄的增长继续发育,8岁后明显提高,9~11岁完善.(2)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前近距离立体视良好,中、远距离立体视不良,术后中距离立体视改善明显;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应以中距离立体视的恢复程度作为疗效指标.

  • 两种附加度数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穆晶;李一壮;吴强;严良;陈晖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不同的近附加度数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满意度以及脱镜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并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的患者64例,年龄51.0~ 70.0岁,平均(65.4±6.0)岁;男性28例,女性36例.根据患者对脱镜的不同要求及生活习惯,分为单眼视1组(MV1组),单眼视2组(MV2组),MV1组患者设计近附加度数1.25~1.75 D,MV2组近附加度数2.25~2.75 D,所有患者均植入单焦点非球面AcrySof IQ IOL,比较两组患者双眼术后6个月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双眼裸眼)、屈光状态、立体视.根据视功能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脱镜率以及满意度.对术后裸眼视力的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远、近未矫正立体视行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性别分布比较,视功能调查等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双眼裸眼远视力MV1组0.09±0.09,MV2组0.11±0.08 (t=1.62,P=0.264,LogMAR),中距离视力MV1组0.27±0.25,MV2组0.30±0.22(t=-0.23,P=0.876,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裸眼近视力MV1组0.06±0.06,MV2组0.02±0.07(t=2.38,P=0.021,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立体视锐度检查MV1组优于MV2组(Z=-1.29,P=0.031),满意度调查显示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的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756),MV2组中有2例述光线昏暗时行走楼梯有一定障碍,MV1组中有3例视近时依赖低度数老光镜,脱镜率低于90%,MV2组1例患者在中距离电脑使用及桌牌游戏时戴低度数近视镜.结论 对于不同患者,两种近附加度数范围对提高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脱镜率、满意度以及全程视力改善有相似的优越性.

  •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封利霞;姚婕颖;陈丽;汤勇;侯方

    目的 探讨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术后眼球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随访,使用Titmus图谱、Randot图谱和Frisby立体板分别进行立体视功能的检测,筛选出20例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成年人患者作为斜视组,门诊随机选取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自行编写的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程序进行立体视功能检测.对两组的视差辨别正确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重复测量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 对健康对照组的重复测量结果分析显示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99,P<0.01).斜视组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正确率分别为0.56±0.09、0.67±0.14、0.77±0.15、0.82±0.14、0.85±0.11、0.85±0.14、0.87±0.10、0.84±0.16,与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77±0.09、0.88±0.09、0.93±0.08、0.91±0.09、0.95±0.08、0.96±0.05、0.97±0.06、0.96±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6,P<0.01);两组对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还受到了不同大小视差的影响,小视差条件下斜视组辨别正确率(0.67±0.12)和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86±0.07)的差异更大(F=4.84,P<0.05).结论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可较全面地评估被试者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可发现常规立体图检测正常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所存在的立体视功能异常.

  • 角膜Q值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蔡芳菲;郑广瑛;王华君;李莉;刘玥

    目的 探讨角膜Q值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可行性及残留不同球差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实施白内障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77只眼),其中男性62例(90只眼),女性58例(87只眼),平均年龄(66.2±8.2)岁.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通过角膜Q值计算患眼球差,个性化选择合适的非球面IOL,使术后全眼球差为+0.1μm(正球差组)或0.0μm(零球差组),对照组依据患者的意愿选择IOL.术后观察患者球差及1、3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包括无眩光和有眩光)和立体视.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球差:正球差组为(0.111±0.023)μm,零球差组为(0.020±0.019)μm,对照组为(0.299±0.073)μm;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4,1.607;P>0.05);3个月有眩光和无眩光的对比敏感度检查均显示:在全空间频率正球差组对比敏感度优于零球差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85,35.493,19.969,20.572;P<0.05),中低频率占主要优势;而在3、6 c/d零球差组对比敏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6,7.521;P<0.05),在12、18 c/d零球差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62,0.848;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立体视觉3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4,157.265;P<0.05).结论 角膜Q值引导下的个体化IOL植入具有可行性,且术后保留+0.1μm球差能达到佳对比敏感度及立体视觉,而术后保留0.0μm球差较传统方法也能提高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觉,但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中低空间频率.

  • 双眼植入不同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伟蓉;孟倩丽;叶海昀;刘奕志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双眼分别植入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术后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S)及立体视功能.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MIOL组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组,每组各15例(3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MIOL组为主导眼植入ReZoom NXG1 IOL(即NXG1组),对侧眼植入Tecnis ZM900 IOL(即ZM900组);SIOL组为同期双眼植入Sensar AR40e IOL(即AR40e组).观察患者术后波前像差、CS、眩光敏感度(GS)及近立体视锐度.两组中波前像差和近立体视锐度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S和GS比较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ISD检验.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发现,ReZoom NXG1 IOL眼、Tecnis ZM900 IOL眼的球差明显低于Sensar AR40e IOL眼的球差(F=11.734;P=0.001,0.000),三者之间的总体像差和高阶像差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4,0.173;P=0.493.0.842).ReZoom NXG1 IOL眼、Tecnis ZM900 IOL眼和Sensar R40e IOL眼在各视角的CS及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F=0.959,0.978,2.779,0.590,0.485,0175;P=0.398,0.388,0.079,0.564,0.625,0.847;GS:F=0.117,0.479,0.806,1.235,0.531,1.144;P=0.902,0.627,0.458,0.309,0.597,0.383).MIOL组患者术后近立体视锐度可达45.6弧秒,与SI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3;P=0.010,0.014).结论 双眼联合植入折射型与衍射型IO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立体视锐度与看远外斜视控制力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翠青;任美玉;王琪;王利华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不同远距离视标时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对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52例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外展过强型和类似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15 PD)儿童进行远立体视锐度测定和看远外斜视控制力的评估.远立体视锐度测定采用Randot远立体视觉检查图.外斜视控制力评估采用Mohney和Holmes六分级法,按照由远距离视标到近距离视标的顺序分别对受试儿童注视户外50 m、室内30 m、室内3m不同远距离视标时的外斜视控制力进行分级.每例受试患儿在同一天内进行远立体视锐度和控制力分级测量3或4次,2次测量间隔不小于2h.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受试儿童的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3个不同远距离视标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2例受试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中男性26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岁(5~12岁),共测得192例次远立体视锐度和各注视距离控制力分级结果.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户外50 m、室内30 m、室内3m视标时外斜视控制力分级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9(P<0.001)、0.472 (P<0.001)、0.282 (P<0.001),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3个不同远距离视标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均呈正相关.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户外50m、室内30m和室内3m视标时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均有相关性,且前两者较后者更强.

  • 装甲车辆乘员深度知觉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靓;周前祥;柳忠起;解芳;范晓丽

    目的 为建立中国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阈限值数据库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在7个自然地域,利用深度知觉测试仪采集565名17 ~ 32岁之间的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测试数据,对数据进行不同因素下的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变异刺激与标准不变刺激的距离对深度知觉阈限值无显著性影响;双眼与单眼的深度知觉阈限值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和生活地区的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能力无显著性差异;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误差小于普通人群、海员以及驾驶员.结论 研究结果能够为初步建立我国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认知参数研究提供参考.

  • 部队人员立体视觉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海峰;许澍翔;李维宁;周淑英;马萍;徐海霞

    用全息立体视觉检查仪对部队341名不同专业人员进行了立体视觉的检查,有94.7%的受检者立体视锐度正常。其中以飞行员的检查结果佳,远、近视力和立体视觉正常率均为100%;汽车驾驶员的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94.6%,高于同职业普通人群(83.78%)。检查结果显示,部队人员立体视功能现状良好;入伍时进行立体视觉检查,对保证部队兵员质量非常必要。

    关键词: 深度知觉 军事人员
  • 视力对飞行员深度知觉影响的观察

    作者:闫春华;刘平;邢筱冬;徐乐乐;田静

    目的:观察视力对飞行员深度知觉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疗养飞行员202例,采用空军招飞体检视力表进行常规视力检查,采用深度知觉仪进行深度知觉检查.比较不同视力及不同双眼视力相差行数飞行员深度知觉误差值.结果:(1)本组202例中,双眼视力均在1.0及以上170例,占84.2%;双眼视力相差0行(无差别)137例,占67.8%.深度知觉误差值为(0.48±0.38)mm(0~2.1 mm),误差值在0~1.0mm为180例,占89.1%.不同年龄段深度知觉误差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视力低于1.0飞行员深度知觉误差值显著大于1.0及以上飞行员(P<0.05);双眼视力相差≥3行飞行员深度知觉误差值显著大于无差别、相差1行及相差2行飞行员(P<0.05),相差2行飞行员显著大于无差别及相差1行飞行员(P<0.05),相差1行飞行员与无差别飞行员比较亦差异显著(P<0.05).结论:飞行员视力下降及双眼视力相差程度对深度知觉影响显著.

  • 光栅立体视觉检查卡在海军招飞体检中的应用

    作者:曹利群;秦力维;王静;崔蓓;高原

    目的 研制高敏感性随机点光栅立体视觉检查卡,探讨其在海军招飞体检中的实用价值. 方法 对象为2014年海军招飞全面体检中视力≥0.8且眼位正常的861名男性青年,采用新研制的随机点光栅立体视觉检查卡和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颜氏图)分别测定每位受检者的立体视锐度. 结果 光栅立体视觉检查卡和颜氏图两种方法所测得立体视觉正常者(立体视锐度≤60")分别为98.03%和97.4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7,P>0.05).其中有27例受试者在阴雨天的自然光线下检查时光栅检查卡检查立体视觉正常,颜氏图检查立体视锐度≥100",应用日光灯改善照明后复查颜氏图,结果均≤60". 结论 随机点光栅立体视觉检查图板能精准地进行立体视锐度定量测定,使用快捷简便.在室内光线较暗时比颜氏图更为敏感,在招飞体检工作中有重要实用价值.

  • 飞行员特殊视觉检查仪立体视觉功能检查的探讨

    作者:杨国庆;王小成;张磊;陶冶;李莉;张作明

    目的 检验飞行员特殊视觉检查仪中立体视觉功能检查的精度和准确性,探索其在飞行员医学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52名健康男性青年为受试对象,在同一环境下,由同一检查者分别用飞行员特殊视觉检查仪、金氏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和Titmus检查图对每名受试者进行立体视觉功能检查,记录小识别图形的秒角.结果 飞行员特殊视觉检查仪的合格人数为49名(94.23%),Titmus检查图的合格人数为50名(96.15%),金氏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的合格人数为45名(86.54%).经统计学分析,飞行员特殊视觉检查仪与Titmus检查图及金氏立体视觉检查图无统计学差异,Titmus检查图与金氏立体视觉检查图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x2=0.00、1.77、1.77,P>0.05).结论 飞行员特殊视觉检查仪中立体视觉功能检查能准确、可靠地定量测定立体视锐度.

  • 数字化随机点立体图在招飞体检中的应用

    作者:曹利群;刘静;高原;胡晓东;王静;彭秀军

    目的 探讨数字化随机点立体图在我国招飞体检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应用数字化随机点立体图对861例视力及眼位正常的招飞体检受试者进行立体视锐度检查,对于立体视觉显著异常(立体视锐度≥800")者进一步进行Titmus立体镜检查及隐斜度数测定.结果 立体盲筛查图未通过者1例,占受检者总数的0.12%;立体视锐度800"者为4例,占0.46%;立体视锐度400"为7例,占0.81%;立体视锐度200"为4例,占0.46%,立体视锐度100"为9例,占1.05%;立体视锐度60"为76例,占8.83%;立体视锐度≤40"为760例,占88.27%.立体视锐度≥800"的5例中,4例为显性外斜视.结论 数字化随机点立体图没有任何单眼线索,能精准地进行立体视锐度定量测定,使用快捷简便,具有可操作性,在招飞体检工作中有重要实用价值.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