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80例临床分析

    作者:易永郁

    目的 分析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特点,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非老年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出血原因.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少见,合并脏器疾病以及死亡率更高,出血原因多为服用非甾体药物,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消化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合并出血的原因为服用非甾体药,该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应在临床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 老年人服用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玉祥;韩力

    目的 了解老年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服用NSAIDs患者与未服用NSAIDs患者2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既往史、服药史、临床症状、胃镜结果、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HP检测采用活检胃黏膜快速尿素酶和组织学切片行Giemsa染色确定.结果 服药组有消化性溃疡史35.29%,心脑血管病史52.94%,消化道症状40.44%;未服药组有消化性溃疡史30.78%,心脑血管病史23.31%,消化道症状75.62%.胃镜结果:服药组胃溃疡41.17%,十二指肠溃疡27.21%,复合性溃疡17.64%,糜烂出血性病变13.98%,HP阳性78.68%;未服药组胃溃疡24.21%,十二指肠溃疡65.38%,复合性溃疡6.23%,糜烂出血性病变9.08%,HP阳性86.65%.结论 老年人服小剂量NSAIDS易致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伴出血.用药的同时服用抑酸和胃黏膜保护剂是必要的.

  • 非甾体药物结合TDP、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耳后及面部疼痛中的应用

    作者:孙庚

    目的:观察使用非甾体药物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耳后及面部疼痛中的应用.方法:47例周围性面瘫的住院患者,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过程中,配合口服非甾体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痊愈42例,占89.36%,有效5例,占10.64%,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在针刺过程中使用非甾体药物可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疗程.

  • 康复新液辅助生长抑素治疗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任廷芳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生长抑素治疗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甾体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vs 82.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1.4±0.5)d vs(2.6±0.7)d,P<0.05],而再出血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4% vs 1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5.46±0.93) ng/L vs(8.37±1.08)ng/L,(19.37±3.43)ng/L vs (38.22±8.14) ng/L],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15.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辅助生长抑素在非甾体药物致上肖化道出血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减轻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应用.

  • 健脾消瘀汤治疗老年人非甾体药物胃肠道损伤

    作者:傅智敏

    非甾体药物(NSAIDs)常见的胃肠道损伤包括消化不良、胃肠道黏膜糜烂、消化性溃疡和出血或穿孔等,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胃黏膜损伤致病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其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转归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近年来采用中药"健脾消瘀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基于降低肾毒性的阿德福韦膦酸酯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作者:裴健颖;刘影;傅晓钟;欧瑜;李靖;董永喜;王永林;兰燕宇

    目的 合成具有较高抗HBV活性与较低肾细胞毒性的新型阿德福韦衍生物.方法 低温下,硫代N- Boc -L -氨基酸与1,2-二溴乙烷在NaH条件下制备硫代N- Boc -L -氨基酸-3-溴-1-丙基酯;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与3 -溴-1-丙醇在DCC/DMAP条件下转变为非甾体抗炎药-3-溴-1-丙基酯;以上两种原料与阿德福韦在缩合剂N,N' -二环己基-4-吗啉基-咪(DCMC)存在下通过“一锅法”制备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阿德福韦单硫代L-氨基酸酯,单非甾体抗炎药羧酸酯前药5a~5f.结论 目标化合物及重要中间体结构均经过1HNMR、ESI -MS以及HRMS确证.

  • 非甾体药物相关消化道溃疡伴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分析

    作者:曹耀辉;车丽红;郭新文;石光英;赵传魁;张胜飞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消化道溃疡伴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176例,其中2周内服用过NSAIDs的患者75例作为NSAIDs组,未服用过NSAIDs的患者101例作为非NSAI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结果 NSAIDs组患者年龄(63.79±10.94)岁,非NSAIDs组年龄(50.03±12.95)岁,两组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4);出血前无消化道症状的比例:NSAIDs组42例(56.0%),非NSAIDs组25例(2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比例NSAIDs组为56.0%,与非NSAIDs组(3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胃镜发现胃溃疡、多发复合溃疡、十二直肠球部溃疡的溃疡部位构成比不同(P=0.000),NSAIDs组胃溃疡、多发复合溃疡发病比例大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4),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比例小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出血在高龄中多见,出血前症状隐匿,H.pylori感染比例较非NSAIDs高,且两组患者胃镜发现溃疡部位的构成比不同.

  • 47例痛风患者口服非甾体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指导

    作者:李云波

    目的:通过健康指导,对痛风患者口服非甾体药物致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干预,减少发生例数.方法:运用个性化的健康知识宣教及定期的出院随访提高患者的防控意识及依从性.结果:经过个性化的健康知识宣教和为期一年的定期随访,96%受访的痛风患者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