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韩艳;魏丽丽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X)是考核ICU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998年Chevron和Betbese等把UEX解释为拔管时机尚未成熟时,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1]以及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和各种操作时意外拔管[2].该定义一直沿用至今,并被大量文献引用.2011年Jarachovie等[3]在文献中解释UEX时未强调拨管时机是否成熟,仅指患者自行拔除气管插管(故意或无意)或者意外拔管.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预防性给予高流量氧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徐向朋;高玉芳;张彬彬;魏翠英;张鑫;田惠

    目的 探讨高流量氧疗方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心脏外科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入院、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2017年1月-4月的45例为对照组,采用普通面罩式雾化器吸氧方式.2017年5月-10月的45例为试验组,采用呼吸机高流量氧疗方式.高流量氧疗组参数设置:氧浓度(FiO2) 40% ~60%,氧流速35~60 L/rmin,72 h后更换为普通面罩氧疗.结果 试验组的氧合指数、氧分压在测量时段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在测量时段较对照组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24 h、48 h、72 h后口腔鼻腔干燥症状评分和咽喉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预防性应用高流量氧疗能够提高PaO2/FiO2、PaO2,降低PaCO2、呼吸频率,减轻呼吸道不适症状,降低低氧血症、二次插管发生率.

  • 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及延迟、失败原因探讨

    作者:赵唯;李想;张军卫;洪毅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及延迟、失败的原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3例气管切开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采用自行制定的拔管指征指导选择拔管时机,并分析拔管延迟和失败的原因。结果患者氧合情况、咳痰能力及吞咽能力恢复正常,肺部感染控制,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无喉头水肿,套管远端无明显气道狭窄,视为拔管指征。54例(85.7%)在伤后3个月内一次性拔管成功,拔管距气管切开时间平均43.2 d。7例拔管延迟,原因包括反复肺部感染3例,气管套管远端肉芽组织增生2例,颈前路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致饮水呛咳及心理因素各1例。2例拔管失败,其中1例重新插管终带管出院,另1例因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本研究制定的拔管指征可较安全的指导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选择拔管时机。反复肺部感染是导致拔管延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拔管后气管软化塌陷发生率虽较低,但危害大,应引起重视。

  • 幼儿气管插管全麻后诱发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

    作者:陈刘芳;张尧;曾文强;吴云;张宗泽;王焱林

    1病例资料
      男,5岁,19 kg。因左锁骨骨折2 h入院,拟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查体:体温36.5℃,呼吸22/min,脉搏117/min,血压90/52 mmHg,脉搏氧饱和度(SaO2)0.99。咽部无充血,气管居中,发音功能良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术前常规检查无特殊。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3年,近2个月未发作。入室后患儿不配合,予氯胺酮100 mg、阿托品0.4 mg肌内注射,麻醉诱导予咪达唑仑1.5 mg、芬太尼0.07 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8 mg、异丙酚10 mg静脉注射,面罩给氧。肌松完善后以弯型喉镜片挑起会厌,观察未见咽腔异常,直视下用5.0号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术成功,置入牙垫固定于距门齿14 cm处,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瑞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麻醉,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节麻醉深度,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0.08 mg/kg单次静脉推注维持,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气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开放气道,SaO2持续>0.98,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口腔内分泌物,准备拔管时发现口腔分泌物较多,间歇负压吸引3次后拔除气管导管。约2 min后,患儿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并能闻及高调喉鸣音,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考虑为舌后坠所致呼吸道梗阻。立即将患儿头部后仰,下颌向前托起,加压给氧后症状迅速改善,此过程SaO2无下降。置入口咽通气道替代,上述情况再次出现,取出口咽通气道重复手托下颌,面罩给氧,症状缓解。喉镜检查见患儿双侧扁桃体3度肿大,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3 mg,再次置入口咽通气道、面罩给氧至患儿完全清醒,安返病房。术后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14 d后痊愈出院。

  • 间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在气管插管拔除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威;李其斌;陈泉芳

    目的 探讨间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在气管插管拔除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4例因各种原因行气管插管后,经系统治疗后达到拔除气管插管条件的患者予拔除气管插管,然后分为常规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常规吸氧组31例,给予持续低浓度鼻导管吸氧;无创通气组33例,应用间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每天4次,每次3 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pH值和再插管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创通气组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PaO_2分别为(75.06±6.19)mm Hg、(74.90±8.62)mm Hg、(73.88±9.46)mm Hg,均高于常规吸氧组[(69.77±7.08)mm Hg、(68.74±7.08)mm Hg、(67.19±10.12)mm Hg,P<0.05].无创通气组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PaCO_2分别为(38.33±5.25)mm Hg、(39.00±6.02)mm Hg、(40.91±8.08)mm Hg,均低于常规吸氧组[(41.74±4.56)mm Hg、(43.52±7.45)mm Hg、(45.77±8.95)mm Hg,P<0.05].两组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治疗后48 h的再插管率低于常规吸氧组(9.09%vs 29.03%,P<0.05).而治疗后12 h、24 h的再插管率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3%vs 6.45%,6.06%vs 12.90%).结论 间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应用于气管插管拔除后的患者,可提高其PaO_2,减少二氧化碳的潴留,应用48 h后可降低再插管率.

  • 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不同辅助通气方式对营养状态的影响

    作者:何贤省;张京臣;罗立强;刘殿雷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O)或无创机械通气(NIV)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住的45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所有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分别序贯应用HFNCO(高流量组)和NIV(无创组),治疗期间按照25~30kcal/kg目标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臀(MAC)、计算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并对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再插管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序贯治疗前比较,患者营养指标均有下降(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高流量组相关指标优于无创组(P<0.05),在ICU停留时间方面,高流量组明显优于无创组(P<0.05);再插管率、误吸发生率及28d病死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HFNCO在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中ICU停留时间及营养状态明显优于无创组,此外其与无创机械通气在误吸发生率、28d病死率及再插管率等临床指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俯卧位通气对神经重症术后患者呼吸的影响

    作者:陈杰;金胜威;姜晓芬;叶冰冰;陈锐;郝钰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治疗对神经重症术后患者呼吸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出神经重症术后第7天运动评分4~5分,Murray肺损伤评分(LIS)>1分的32例患者.试验组(15例)PPV治疗2次/d, 2 h/次;对照组(17例)常规半卧位.3 d后若LIS下降≥0.5分,继续原方案;若LIS下降<0.5分,10~14 d行气管切开术.继续原方案者若14 d内自主呼吸试验失败者行气管切开术.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氧合指数升高,LIS下降,气管插管拔除成功率增加,普通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3个月后G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转为俯卧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PPV治疗可改善神经重症术后患者的肺衰竭症状,降低因其引起的气管切开,减少后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可安全应用于术后7 d患者,但对疾病转归无明显改善.

  • 原位肝移植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景晓;韩永仕;雷联会;韦中余

    目的 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82例肝移植手术患者,其中术后气管插管10 h内拔除49例(A组)、10 h后拔除33例(B组).比较两组受体的资料[年龄、性别、感染乙肝病毒(HBV)比例、合并肝细胞癌比例、BMI、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资料(手术时间、红细胞输入量、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以及供体的资料(年龄、性别、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供体危险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B组相比,A组受体年龄小、MELD评分降低,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缩短,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减少(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体年龄、MELD评分、手术时间和术中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与拔管时间有关(P均<0.05).结论 受体年龄、术中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手术时间、MELD评分是原位肝移植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