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极储备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畅巨颖;王红宇

    目的 探讨复极储备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36例窦性心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试验组,以3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记录入选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同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复极指数、复极震荡参数、心率变异性.随访6个月,按照是否发生终点事件(死亡)分为心肌梗死事件组和心肌梗死非事件组,分析两组复极储备功能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复极指数升高,复极储备功能降低(P<0.05).随访发生终点事件6例,心肌梗死事件组复极储备功能比心肌梗死非事件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极储备功能对预测心肌梗死的预后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新指标.

  • 慢性激活天门冬氨酸受体对心室复极变异性储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石少波;刘韬;梁锦军;唐艳红;杨波;黄从新

    目的 研究慢性激活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对心室复极变异性和储备的影响,探讨其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TL组)、NMDA受体激动剂组(N组)和NMDA受体激动剂+抑制剂组(N+M组).在Langerdorff灌流下,行不同频率的S1S1和短阵快速(Burst)刺激左心室前壁和后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复极到90%的时限(MAPD90)的动态变化,计算短时限变异(STV)、电交替阈值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 与CTL组相比,以不同周长刺激时,N组MAPD90和STV的动态变化幅度显著增大;诱发电交替的起搏周长显著增高[(111.67±2.97)ms对(88.33±2.41)ms,P<0.01];刺激完成前的STV明显增大[(12.18±0.81)ms对(3.61±0.29)ms,P<0.01];N组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和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比例均高于CTL组:S1S1模式:83.33%对25.00%,P=0.02和75.00%对8.33%,P<0.01;Burst模式:100%对25%P<0.01和83.33%对25.00%,P=0.02.N+M组的上述变化与CTL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激活NMDA受体明显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可能与心脏复极变异性增大和复极储备降低有关.

  • 心肌缺血患者心肌复极储备功能研究

    作者:康茹冰;王红宇

    目的 探究心肌缺血患者心肌复极储备变化. 方法 对67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6例可疑阳性和67例阴性患者的测试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平板运动试验前、运动中心率90次/min、120次/min、快心率以及运动结束后恢复期1min、3min的RR间期和QT间期,并用计算QTc值,作组间比较. 结果 运动中快心率时的RR间期、QTc间期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T间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其它5个观测时间点的QT间期和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R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率增快时,心肌缺血患者QTc间期延长,反映其复极储备功能减弱.

  • 正常人心电复极储备功能研究

    作者:康茹冰;王红宇

    目的 研究反映心电复极指标QT间期在正常人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住院检查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阴性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3例,测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前起始心率;运动中90次/分、120次/分、快心率;运动结束后恢复期1分钟、3分钟的心率及QT间期并用BaZett's校正计算后计算出QTc值,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正常人复极储备功能.结果 在正常人随着活动平板运动速度的增快,心室率增快,RR间期逐渐缩短,QT间期也随之缩短,随着运动结束后恢复期,心室率减慢,RR间期逐渐延长,QT间期也随之延长,各个运动期QTc值均值均在452ms以下.结论 正常人QT间期随着心室率增加而减小,正常人复极储备功能良好.

  • 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评价

    作者:路宁;姚亚丽;康宏;张翔;苏婷;党林林

    目的 探讨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复极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入选窦性心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29例,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动周期中QT间期的恢复,将恢复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恢复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比较组间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室速发作的差异性;比较组内不同心率下QTc间期的变化;评价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QTd无统计学差异,QTc间期(p=0.010<0.05)、Tp-ec间期(p=0.000<0.05)、Tp-ed(p=0.03<0.05)有统计学差异,室速发作(17例、5例),发生率(p=0.003< 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不同心率下QTc间期变化有统计学差异;QTc、Tp-ec、Tp-e/QT比值对复极异常有诊断价值(p<0.05),QTd、TP-ed、对复极异常无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诊断复极储备异常的佳界值如下:男性QTc≥458ms,女性QTc≥469ms,Tp-ec≥95ms,TP-e/QT比值≥0.22.结论 QTc、QTd、TP-e、TP-ed、TP-e/QT比值是适用于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指标,结合室性期前收缩后QT间期的动态性变化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对SCD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有指导作用.

  • QT间期动态性指标预测猝死

    作者:林治湖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心脏病引起、发生于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医院外或急诊室或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的死亡,其原因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心脏停搏或非心律失常性原因.北美和欧洲年SCD发生率为50~100例/10万人,美国年SCD人数达25~30万.

  • 反复晕厥32年:癫痫还是心律失常?

    作者:张海燕;张萍;李学斌

    近年来,遗传性心律失常备受关注,并已成为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中,不少病例常被诊为癫痫而长期误诊误治,少数长期被误诊为癫痫的患者反复晕厥甚至发生了猝死,部分患者还是儿童和青少年.故提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水平十分重要.

  • IKs复极储备下调对心肌肥厚豚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作者:汪和贵;黄霆;王政;葛楠楠;柯永胜

    目的:观察心肌肥厚时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Ks)和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slow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Ks)的变化,并探讨IKr和IKs阻断剂对心肌肥厚豚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豚鼠分为假手术组和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制备LVH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IKr和IKs电流,观察IKr和IKs电流的变化;给予豚鼠分别静脉注射IK阻断剂多非利特(0.04 mg/kg)和IKs阻断剂chromanol 293B (0.1 mg/kg),观察其对LVH豚鼠QTc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豚鼠胸主动脉缩窄6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QTc间期和细胞电容显著增加(P<0.05或P<0.01);LVH心室肌细胞IKs明显减少[+60 mV:(0.36±0.03) pA/pF vs (0.58±0.05) pA/pF,P<0.01];LVH对IKr无明显影响.IKr阻断剂可显著延长LVH豚鼠QTc间期(P<0.01),并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IKs阻断剂对LVH豚鼠QTc间期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IKs复极储备下调是心肌肥厚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 心脏复极储备异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赵静;吴林

    心脏复极异常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性猝死.复极储备是心脏具有的内源性抗心律失常机制,可用来解释心脏复极异常的程度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复极储备降低可发生在多种影响心肌细胞离子电流的病理状况和药物作用下,如各种因素导致外向电流降低和内向电流增加时,这些因素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易感性增高.现总结心脏复极储备异常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