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戊酸钠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的研究

    作者:朱艺芳;叶宝国;沈建箴;林聪猛;林福安;沈松菲;徐成波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时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VPA作用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5 mmol/L的VPA处理细胞48小时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小时后HDAC1蛋白水平降低,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提高.结论:VPA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 丙戊酸钠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慧慧;陈宝安;高冲;邵泽叶;夏国华;丁家华;孙耘玉;王骏;程坚;赵刚;DOHNER K;DOHNER H

    为了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VP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VPA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VPA作用后细胞凋亡的比例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VPA对MUTZ-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4 mmol/L VPA处理MUTZ-1细胞72小时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细胞胞体固缩、核固缩、核碎裂及凋亡小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胞浆浓缩、密度增加,胞浆内大小不规则的染色质团块;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细胞凋亡率随着VPA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VP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多,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VPA通过G0/G1期阻滞诱导MUTZ-1细胞凋亡,从而抑制MUTZ-1细胞增殖.

  •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的应用与初步评价

    作者:李娟;谭云龙;杨甫德;陈大春;姚付新;张兴理;李尚明;冀成君;黄文升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或混合性发作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方法:共入组30例患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实施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方案.于基线时、治疗第1、2、3、4、6、8、10、12、16周末,分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疾病总体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GI-BP)、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HAMD-21)、功能总体评定量表评定(GAS)评定疗效和测定丙戊酸钠血浓度.在基线状态、治疗第4、8、12、16周时,进行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ECG检查以及药物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以评价安全性.结果:(1)自治疗1周末 CGI-BP(5.0±0.4)和YMRS(26.7±3.7)得分较治疗前[(5.3±0.5)vs.(30.4±1.5)]有明显下降(P<0.05),自治疗第4周起,社会功能也较基线时有显著改善.治疗16周末,缓解率为93.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2)丙戊酸钠的有效治疗血浓度范围为(84~125)μg/ml,有效维持血浓度范围为(77~98)μg/ml.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双相I型障碍的疗效与血浓度存在相关,监测血药浓度对临床药物剂量调整有较好的帮助.

  • 良性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何任;何伋

    据1989年国际癫痫会议中有关癫痫分类[1]确诊137例良性癫痫儿童,其中中央回-颞区棘波灶癫痫86例,儿童枕叶癫痫51例.男85例,女52例; 年龄9~12岁,平均10.71岁;起病年龄5~10岁,平均7.53岁;病程2年~6年,平均4.01年;疗程1.5年~6年,平均3.79年.其中单服卡马西平者49例,单服丙戊酸钠者34例,合并用药39例,已停药者15例.

  • 帕罗西汀合并丙戊酸钠治疗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周伯荣;邓燕华;肖宇清;许治强

    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存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起效较慢,早期不良反应明显,且患者长期应用具有转躁的可能性[1,2].心境稳定剂,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具有稳定患者的激越情绪、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4,5].本研究采用丙戊酸钠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早期联合的方法,观察是否可以弥补SSRIs类药物的上述不足.

  • 应用丙戊酸钠调节组蛋白乙酰化对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

    作者:时昌文;赵霞;曹莉莉;孙京杰;李杰

    目的 探讨应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调节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修饰水平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DI、Cyclin E和P21waf/cipl的调控作用. 方法 应用0.75~4.00 mmol/ VPA干预肝癌细胞HepG2、胃癌细胞BGC-823、乳腺癌细胞MCF-7 48 h后,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蛋白表达;RT-PCR检测分析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1 mRNA表达. 结果 HepG2、BGC-823、MCF-7这3种细胞系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0.75~4.00 mmol/L、VPA实验组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出现逐渐递增的细胞增殖周期G1期阻滞趋势.HepG2、BGC-823细胞Cyclin A蛋白及mRNA表达被明显下调;MCF-7细胞Cyclin A蛋白及mRNA表达在两个浓度组均未见明显变化;Cyclin D1蛋白及mRNA表达在3个细胞系均被明显下调;P21waf/cip1蛋白及mRNA表达在3个细胞均被明显上调;Cyclin E蛋白及mRNA表达则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应用VPA干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对HepG2、BGC-823、MCF-7细胞Cyc-lin D1、P21waf/cip1表达起明显的调控作用;对Cychn A的调控作用则随肿瘤细胞来源及表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对Cyclin E则无明显的调控作用.在VPA诱导肿瘤细胞增殖周期G1期阻滞过程中,下调CyclinD1和上调P21waf/cip1蛋白及mRNA表达可能是其共同作用途径.

  • 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住院双相躁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徐淑娜;焦健;唐士平

    目的:研究双相躁狂患者应用奎硫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87例双相躁狂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 =45)、对照组(n =42)。对照组单独应用喹硫平治疗,研究组应用奎硫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两组均规律治疗2月。对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躁狂量表(BRM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执行能力量表(WCST)、言语记忆测评量表(HVLT - R)、持续操作、注意力测评量表(CPT)、不良反应量表(TESS)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痊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研究组治疗后各时点 MO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RMS、PAN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研究组治疗后 WCST、HVLT - R、CPT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 TESS 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双相躁狂患者应用奎硫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控制患者阳性症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执行力,改善患者言语、记忆力,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持续操作能力和注意力,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成人及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苗;张丽;侯云生;贾丽君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联合拉莫三嗪(LTG)治疗成人及儿童癫痫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5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16岁以下患者为儿童,列为对照组,16岁及以上成人列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VPA及LTG的联合用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比较,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3个月、6个月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评估.结果 用药3个月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为94.74%,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以17.54%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21%(P<0.05);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对照组在用药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MMSE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用药前后MMSE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PA与LTG联用对儿童及成人的癫痫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大.

  •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安宁;林峰;解锦鼎

    目的 对比观察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方法 104例癫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托吡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7.5 %和66.7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8,P<0.05).两组神经心理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在数字广度测试中的顺背、倒背,词语流畅性测试中的重复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81、5.220、5.024,P<0.05).结论 托吡酯在治疗癫痫疗效上优于丙戊酸钠,但在治疗过程中依病情酌情缓慢加量的原则.

  • 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初步分析

    作者:田振彪;赵萌;马文波

    目的 探讨急救中心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处理方式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急救中心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病因、发作类型、头MRI、动态脑电图等临床资料,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对比地西泮和丙戌酸钠两种治疗方式对于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率,癫痫持续状态的预后情况,发作后遗症及治疗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 86名患者入组,平均(20.52±10.16)岁.首次出现SE为36人,曾出现过SE为50人.地西泮治疗43人,丙戊酸钠治疗43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6人(65.1%),复杂部分性发作30人(34.9%);动态脑电图弥漫性35人,全部性18人,中线区16人,额叶10人,顶叶8人;头MRI正常者64人,其中颅内占位2人,出血软化5人,皮层发育畸形13人,血管畸形2人;SE的病因依次为:漏服药占43.1%、高热惊厥占24.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15.1%、皮层病变占15.1%、颅内占位占2.3%;地西泮组和丙戊酸钠组有效率分为35(81.4%)和33(76.8%);癫痫性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地西泮组治疗前后分为5.01±0.58和1.69±0.62,丙戊酸钠组治疗前后分为4.94±0.61和1.86±0.46,简明精神状态评分地西泮组治疗前后分为15.69±4.38和26.58±2.82,丙戌酸钠组治疗前后分为14.85±4.24和25.65±3.86.两组在发作后表现无差别,但在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方面地西泮组高于丙戊酸钠组.结论 要重视规律服药的必要性,避免漏药、少药,是降低出现SE的重要手段.丙戊酸钠与地西泮效果相当,建议在不具备插管条件时可首选丙戊酸进行治疗.

  • 抗癫痫药物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萌;李臻;刘欣友;任兰振;谭琦

    目的 探讨不同抗癫痫药对治疗癫痫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癫痫患者280例随机分4组,分别以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AP)、托吡酯(TPM)、托吡酯联用丙戊酸钠(TPM+VAP)治疗.并设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 WMS甲式)对患者治疗前后记忆功能做出评价,并与正常健康组对比.结果 CBZ组和VAP组治疗后记忆功能与正常健康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TPM组治疗后记忆功能低于正常健康组,TPM+VAP联合用药组记忆功能与正常健康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CBZ和VAP对治疗患者记忆功能未有明显影响,而TPM和TPM+VAP可使治疗患者记忆功能明显降低.

  • 癫痫和抗癫痫药对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影响

    作者:孙伟;王玉平;王薇薇;王荫华;吴逊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特征及其反映患者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 35例癫痫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未用药组,另设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简易智力量表问卷测试,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3组患者的N270差异曲线峰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其中丙戊酸钠组患者的峰波幅低于其他3组(P<0.05).患者组P300峰波幅低于对照组,丙戊酸钠组的波幅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癫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处理冲突能力的损害较卡马西平明显;N270检测癫痫患者早期认知损害的敏感度高于P300.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孤独症模型鼠颞叶皮层中的表达

    作者:陈淑娟;姜志梅;郭岚敏;张士岭;孙奇峰;李丽;王长山

    目的 研究颞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 孕12.5d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600mg/kg,观察仔鼠(VPA组)的行为学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PA组与对照仔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颞叶皮层BDNF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PA组表现为低体重(P<0.05),睁眼时间延迟(P<0.05),协调性反应差(P<0.05),方向趋向性反应迟缓(P<0.05);社交行为次数减少(P<0.05)、潜伏期延长(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重复行为增多(P<0.05).小脑浦肯野细胞数量减少.出生后1d、7d、14d时,VPA组颞叶皮层BDN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出生后35d、49d时,VPA组颞叶皮层BDN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颞叶BDNF表达参与孤独症的发病过程.

  • 冰片对丙戊酸钠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

    作者:陈瑞玲;赵志刚;张星虎;刘凤琴;李东梅

    目的 探讨冰片对丙戊酸钠在家兔体内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12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片组,每组6只.两组动物均静脉滴注丙戊酸钠达稳态,之后冰片组予冰片灌胃给药.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家兔血浆和脑脊液丙戊酸钠的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冰片组家兔脑脊液平均药物浓度升高,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稳态脑脊液药物浓度出现峰值时间为6 h,脑血浓度比亦升高(P<0.05),但血药浓度并未升高.结论 冰片可提高血脑屏障对丙戊酸钠的通透性,但对血药浓度影响较小.

  •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

    作者:胡萌;刘欣友;李臻;张中银

    目的 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5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给予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托吡酯.观察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75.16%,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进入平稳期;对各种发作类型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

    作者:车丽娜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OAS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帕利哌酮。

  • 丙戊酸钠治疗心境障碍-躁狂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景宏;张健刚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2例躁狂症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BRMS量表评分进行观察.结果:经丙戊酸钠治疗前后BRMS总分有较大幅度下降,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心境障碍-躁狂症的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

  • 合用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丽君;张静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丙戊酸钠(合用组),另一组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单用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时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的评分比单用组明显降低.结论:伴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起效快,可增加疗效.

  • 丙戊酸钠预防脑挫伤后癫痫发作的 临床观察

    作者:李良政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预防脑挫伤后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脑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预防性使用丙戊酸钠,比较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癫痫发生率为5.41%(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11%(3/37),与对照组的13.51%(5/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γGT、AST和TBIL水平均有提升,且观察组ALT和γ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丙戊酸钠预防脑挫伤后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效果.

  • 丙戊酸钠对伴脑电图异常的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张大文;戴君;谢为法;陈文婷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脑电图异常的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86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维思通加丙戊酸钠(研究组),另一组单用维思通(对照组).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脑电图检查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不良反应和脑电图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后至治疗结束时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脑电图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高.结论:对伴脑电图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起效快,可以增加疗效,恢复脑电图正常.

1666 条记录 5/84 页 « 12345678...83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