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肠移植中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病理学

    作者:梁玉梅;余琦;张晓燕;李元新;曹兵生;李宁

    目的:观察重度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回顾分析相关文献,为小肠移植急性AMR的诊断总结经验.方法:切除的失功能移植肠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μm切片并行HE染色.详细观察移植物中肠壁各层及肠系膜内组织中主要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分级评价急性排斥反应及血管病变,并进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物内各级血管广泛受累,包括肠壁及肠系膜内各级血管.受累血管的改变以肠壁浆膜下层内的小血管及动静脉的滋养血管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小血管壁的纤维素性坏死和/或血管内血栓形成,受累血管周围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红细胞漏出,组织水肿,部分病变血管周围伴有纤维素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病变血管内膜C4d沉积.小肠黏膜固有层内血管显著扩张伴淤血,偶见血栓形成,肠黏膜隐窝上皮细胞正常,未见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血管壁的纤维素性坏死及血管内血栓形成是重度急性AMR的主要病理学改变.病变可以广泛累及移植物内各级血管;小肠黏膜内血管的病变可能不代表严重的病变;临床早期确诊AMR的发生不能单纯依赖小肠黏膜活检.

  •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现状和新进展

    作者:朱世凯;许甜

    肝移植已经成为当前治愈终末期肝病的佳手段.由于全球性的器官短缺,多数重症肝衰竭患者因难以及时获得血型相合的供肝,而失去手术机会甚至死亡,过去被认为是移植障碍的ABO血型不合(ABO-incompatible,ABO-I)肝移植也就成为挽救其濒危生命的佳选择.然而,与血型相合肝移植相比,ABO-I肝移植术后更容易发生严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胆道并发症、感染、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及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些年来,虽然随着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利妥昔单抗、脾切除、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移植物局部灌注等新的防治措施的引入,使得ABO-I肝移植的效获得明显改善,但是目前仍面临着如何防治AMR以及并发症等关键问题的挑战.

  • 硼替佐米在肾脏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附1例报告)

    作者:王强;石炳毅;张志敏;韩勇;许晓光;肖漓;蔡明

    目的:高选择性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特异性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具有重要治疗作用。总结本院首例硼替佐米(bortezomib)治疗AMR的临床资料,为AMR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例二次肾移植患者,移植后肌酐恢复到正常值,移植后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恢复透析。活检病理证实为细胞性和抗体介导的混合性排斥反应。应用硼替佐米[第1天(1.3mg/m2)、第4天(1.0mg/m2)、第8天(1.0mg/m2)]同时联合甲泼尼龙250mg/次和双膜法血浆置换。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CD139和CD19表达、二次病理活检,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等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应用后随访31个月,各种指标变化:①血肌酐恢复并稳定在140umol/L左右;②PRA由高66.7%,下降至0;③浆细胞表达在第1剂硼替佐米后先明显下降后反弹升高;④病理穿刺检测:C4D染色由强阳性变为阴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由ⅡA变为可疑;⑤出现血小板移抑制、低血压、3级周围神经病变等。结论硼替佐米可清除体内活化的浆细胞,对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肾脏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 CD257/CD256及其受体在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徐海燕;何小舟;赵伟;郭晖;施倩倩;朱一蓓;张学光

    目的 研究CD257/CD256及其受体在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987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因移植肾失功切除的移植肾组织标本46份和2009年行程序性活组织检查的移植肾组织标本10份.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CD256、CD257、BAFF-R、BCMA、TACI及CD138、CD3和CD20等分子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HistoQuest Analysis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依据Banff 2005标准,对移植肾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组15例、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组16例和未明原因病例(UAC)组15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256、CD257及其受体BAFF-R、BCMA和TACI均表达于ABMR组和TCM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或胞浆,而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无表达或弱表达.CD257在ABMR组、CD256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FF-R和BCMA在ABMR组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CI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与UAC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8+细胞除浸润于肾组织间质外,也浸润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或胞膜.CD138+细胞在ABMR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CD3+细胞主要浸润于肾组织间质,以散在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均有表达,但在TCMR组表达水平更高.CD20+细胞亦主要分布于肾组织间质,成簇分布为主,在ABMR组和TCMR组的表达水平相似.相关性分析显示,CD256与BCMA、TACI和CD138+细胞具有显著相关性;而CD257与BAFF-R、BCMA、TACI和CD138+细胞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D256信号与CD257信号可能均参与了ABMR进程.

  •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病理学研究概要

    作者:郭晖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近来获得公认的导致移植物失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移植物功能检测、受者血清供者特异性抗体检测和移植物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观察及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予以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诊断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简述了AMR近来的研究历程和其在主要移植器官内的基本病理学变化特征.移植肾、心脏等主要移植器官发生AMR时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床部分C4d沉积,而移植肝往往C4d沉积不明显.鉴于临床C4d阴性AMR,近来研究较多集中于利用蛋白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协助诊断AMR和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移植肝AMR特殊病理学特征如中央静脉炎的意义和C3d、C4d协同染色在移植心脏AMR诊断中的作用.

  • 第11届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纪要

    作者:郭晖

    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 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Banff Conference on Allograft Pathology,简称Banff会议)是国际高水平的移植病理学研讨会.首届会议于1991年在加拿大的Banff国家公园举行,遂以此命名[1].Banff会议经研讨建立了Banff移植肾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并得到国际各移植中心的广泛采用,随后逐渐建立了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胰腺、移植小肠和复合组织移植等活检诊断标准.

  •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作者:蔡俊超;庆欣;谭建明;Paul Terasaki

    由于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 DSA)检测技术的突破,移植后产生的抗体对移植物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证明了抗体与排斥反应尤其是慢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就器官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讨论如下.

  • 肾移植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郑浩锋;孙启全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开发应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短期存活率已大大提升,然而其长期存活率仍较低.对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而言,免疫排斥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基于肾移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肾移植移植免疫系统逐渐建立,各种免疫细胞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被揭示,尤其是B细胞及其在肾移植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免疫细胞与移植肾的关系为出发点,详细阐述适应性免疫与天然免疫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梳理肾移植中移植免疫机制,为今后肾移植免疫研究探索新的方向.

  • 抗体介导的移植肾排斥反应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忠;邱建新

    随着C4d免疫染色和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对肾移植后移植肾存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于细胞性排斥反应,AMR对常规的抗排斥治疗普遍缺乏敏感,预后也较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差.近年血浆分离(PP)/血浆置换(PE)/免疫吸附(IA)、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和新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AMR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佳方案仍需要进一步评价.

  • 应重视肾移植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诊治

    作者:陈江华

    近10年来,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但是,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器官移植受者科学登记系统(OPFN/SR-TR)的数据显示,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比例却呈显著上升趋势,AR对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危险度增加了5倍.相对于细胞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一般是由于受体体内预先存在抗供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或)非HLA抗体而导致AR的发生,治疗上常常对激素刎不敏感,且临床过程较为凶险,预后较差,逆转非常困难并经常造成移植肾失功,从而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因此应高度重视肾移植术后AMR的诊治.

  • 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新进展

    作者:王维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大量研究探讨了抗体特征与临床表现、移植肾预后之间的关系.针对非抗HLA抗体的研究更加明确了这些抗体在肾移植中的意义和作用.AMR的诊断也在经历了巨大变革.与排斥诊断、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及验证.小样本研究报道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C1q单抗治疗AMR的疗效,初步表明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多种药物显示了良好的预防/治疗AMR的效能.

  •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诊治新进展

    作者:李雪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BMR)是影响移植肾预后的严重危险的因素.以往ABMR是以C4d在移植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沉积作为诊断标准,近提出了C4d阴性的ABMR,使得ABMR检出率大大提高.影响ABMR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C4d在移植肾PTC沉积、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与补体结合的DSA及亚临床ABMR.ABMR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清除预存抗体和抑制新抗体的产生,抑制新抗体产生的治疗包括使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硼替佐米、抗C5a单克隆抗体等方法.

  • 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不同组合对小鼠新发供者特异性抗体的抑制作用

    作者:符磊;饶正胜;宋涂润;曾东扬;林涛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抑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组合对新发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对BABL/c小鼠和C57BL/6小鼠采用连续腹腔注射脾细胞的方法建立稳定产生dnDSA的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成模小鼠分10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吗替麦考酚酯(MMF,300mg·kg-1·d-1),西罗莫司(0.3 mg·kg-1 ·d-1),他克莫司(0.9 mg· kg-1 ·d-1),环孢素A(45mg· kg-1 ·d-1),MMF(150 mg·kg-1·d-1)+他克莫司(0.45 mg· kg-1·d-1),MMF(150mg·kg-1 ·d-1)+环孢素A(22.5 mg·kg-1 ·d-1),MMF(150 mg·kg-1·d-1)+西罗莫司(0.15mg· kg-1 ·d-1),西罗莫司(0.15 mg·kg-1·d-1)+他克莫司(0.45 mg·kg-1 ·d-1),西罗莫司(0.15mg·kg-1 ·d-1)+环孢素A(22.5 mg·kg-1 ·d-1)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4周后采集各组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nDSA水平.结果 (1)4周后,BABL/c组、C57BL/6组小鼠的dnDSA水平分别为88.86%、25.58%,与对照组(25.33%)比较,BABL/c组dnDSA水平明显升高(89.23%与25.33%;P<0.001),而C57BL/6组则无明显变化(25.58%与25.33%;P=0.259).因此,选用BABL/c小鼠作为建模小鼠.(2)对成模BABL/c小鼠连续给药4周后,单药组dnDSA水平:MMF为29.31%,西罗莫司为46.33%,环孢素A为57.10%,他克莫司为66.35%,与致敏组(89.23%)对比均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P<0.001,P<0.001,<0.001,P<0.009).组间对比后,4种免疫抑制剂疗效为:MMF>西罗莫司>环孢素A=他克莫司.组合方案组中,MMF+西罗莫司组、MMF+他克莫司组、MMF+环孢素A组、西罗莫司+环孢素A组、西罗莫司+他克莫司组的dnDSA分别为31.00%,33.12%,45.18%,44.62%,61.60%;且均低于致敏组(P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01,P<0.001,P<0.015).组间对比后,组合方案的疗效为:MMF+他克莫司=MMF+西罗莫司>MMF+环孢素A=西罗莫司+环孢素A=西罗莫司+他克莫司.结论 对dnDSA产生的抑制效果,在单药治疗中:MMF>西罗莫司>环孢素A=他克莫司;组合方案中:MMF+他克莫司=MMF+西罗莫司>MMF+环孢素A=西罗莫司+环孢素A=西罗莫司+他克莫司.由于临床以联合用药为主流方案,本研究结果提示,MMF+他克莫司方案可以大限度的抑制dnDSA的产生,该结论仍需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供体特异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诊治进展

    作者:杨勇;王伟;司晶;李志军;舒涛;叶啟发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及应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正逐渐成为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类型,其发生与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存在密切的关系.DSA不但能介导急性AMR,也能介导慢性排斥反应,此外,即使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也不能排除AMR的发生.所以对于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应特别关注其是否由DSA引起.本文就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概念、DSA介导的AMR发生的机制、DSA介导的AMR诊断、DSA介导的AMR治疗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后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小肠移植受者长期疗效影响因素及其监控防治

    作者:王勉;陈冬利;吴国生;赵青川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及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小肠本身为固有的高免疫原性、有菌的空腔器官等因素,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不甚理想.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等仍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随着对移植免疫反应的深入了解,体液免疫因素在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与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有赖于对排斥反应、感染等因素的有效监控防治及免疫耐受的形成.

  • 肾移植和供体特异性抗体

    作者:李凯群(综述);苗芸(审校)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而供体特异性抗体(DSA)是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DSA包括移植前预存DSA和移植后新生DSA (dnDSA)。预存DSA与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它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与DSA的类型和强度有关;而dnDSA预示着AMR的开始,在慢性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移植肾功能和明显降低移植物的存活率。DSA介导的免疫损伤主要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目前对于 DSA 相关 AMR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主要有:(1)通过血浆置换清除抗体;(2)通过联合应用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或单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来抑制B细胞,减少抗体的产生;(3)利用补体C5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阻断补体活化;(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5)脾脏切除。通过DSA监测来预防AMR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研究

    作者:王光策;王锁刚;陈铸;崔勇;何伟;张缠;陈杰;张翥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科收治的32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的 AMR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免疫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肾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中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AMR)18例,慢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AMR)14例;PRA 阳性患者13例,其中 8例 (62%,8/13)为供体特异性抗体,5例(38%,5/13)为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早期 AAMR 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样改变,管周毛细血管炎及小球炎,动脉纤维素样坏死,C4d 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呈线性沉积,免疫球蛋白或 C3在动脉壁沉积。CAMR 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病样改变,PTC 基底膜分层,动脉内膜纤维增厚,C4d 在 PTC 弥漫沉积。经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63%,20/32),肾功能稳定7例(22%,7/32),血清肌酐(Scr)呈缓慢升高 5例(16%,5/32),其中 2例 (2/5)回归血液透析,3例 (3/5)尚不需透析治疗,无1例死亡。治疗后血尿素氮(BUN)、Scr、PRA 及血清 IgG、IgA、Ig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 P <0.01)。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 AMR 可表现为 AAMR 或 CAMR。AMR 诊断的金标准是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 AMR 的关键措施是及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

  • 肾移植术后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作者:傅茜;王长希;李军;何润钧;刘龙山;邓素雄;费继光;邱江;陈国栋;黄刚;陈立中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 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对于符合AMR诊断的受者,比较分析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DSA类别、补体结合能力和移植肾病理组织Banff评分。对无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移植物进行Ka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在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中,HLA抗体的不同类别、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补体相关检测C1 q结合力和C4d管周毛细血管沉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组织形态学损伤方面,两组在微血管炎、动脉内膜炎、肾小管-间质炎、移植肾小球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表现的Banf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稳定组,稳定组明显低于不符合排斥病理诊断的受者(P=0.002)。结论肾移植术后定期监测抗HLA抗体和做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查非常必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AMR。

  • 供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匡国杰(综述);石炳毅;肖漓(审校)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首要原因,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诊断移植肾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必要因素之一。因此,DSA 检测方法的选择、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 AMR 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器官移植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移植免疫学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对 DSA 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特别是应用 Luminex-单抗原微珠法检测 DSA 的意义、技术优势及不足进行综述。

  • 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廖涛(综述);孙启全(审校)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导致移植肾丢失的首要原因。与 T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相比,AMR 临床症状重、救治困难、预后差,越来越受到移植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 AMR 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从抗体生成、免疫激活、移植肾功能障碍等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