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赵宇;金旻;刘奇;刘迪;陈洁;杜彬

    目的 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纳入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治疗策略为采取多模态影像(头颅MRI或CT、CT或MRI灌注、高分辨MRI斑块分析、脑血管造影)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随访主要观察指标包括30 d内任何卒中或死亡,随访期内供血区卒中复发情况和支架再狭窄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5例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术前及术后狭窄率为(83.0±10.1)%和(28.1±8.9)%.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均为0.随访期为(10.6±7.9)个月,随访期内仅有2例(5.7%)出现供血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随访期大于6个月的30例患者中,有17例(56.7%)接受了脑血管造影复查,3例(17.6%)患者发生再狭窄,其中1例发生TIA,再次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成功.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表明,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卒中复发.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磁共振影像学血流评估现状

    作者:于瑶;靳航;郭珍妮;刘浩源;杨弋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科学评估影响临床与科研的方方面面,如危险分层、临床决策及研究分组等。除传统的形态学评估外,随着精准医学的兴起,使用磁共振方法进行个体化血流评估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涉及组织灌注评估、侧支循环评估及狭窄部位血流动力学评估等不同方面。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水平,也为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SPECT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袁阳;李昕宇;邓剑平;赵振伟;高国栋

    目的:通过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颅内支架成形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对4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程度>50%)患者,术前通过SPECT,分为低灌注组和正常灌注组、术后3月复查SPECT,做出血流动力学的疗效评价.通过术前及术后1年mRS评分,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低灌注组发病症状一般为缺血性卒中,正常灌注组一般为TIA(P<0.01).低灌注组术后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正常灌注组复发性TIA的发生率较低灌注组高(P<0.05).低灌注组术前术后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明确改善颅内低灌注区的血流灌注,对低灌注组术后缺血事件的预防效果好,并有改善神经功能作用.因此,存在颅内低灌注区的患者更具有颅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适应症.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治疗

    作者:贾东佩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62例患者,通过观察分析其术后的手术成功率、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3、6、12个月患者NIHSS、MRS量表评分的变化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例患者因术中脑出血被迫终止手术,6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为96.77%;围手术期中有2例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破裂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术前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9.8 ± 9.1)%,术后血管平均狭窄率为(18.4 ± 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患者NIHSS、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60例患者中出现短暂性脑出血2例,非治疗靶血管区缺血性脑卒中1例,脑血管事件发生率5.0%.结论 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管狭窄程度,及时改善局部脑组织供血,安全有效.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华磊;范祥柱;吴云虎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尤其在亚洲人群中更为突出.在中国,33%~50%脑卒中和50%以上的TIA存在sICAS.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实验(CICAS)连续评估了2864名脑缺血患者,发现46.6%患者存在ICAS[1].

  • 丹红注射液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秀丽;陈小奇;孙国兵;李乐;余丹芳;谭倩;晏小琼

    近期一项关于中国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的研究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46.6%;伴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住院时间更长,且1年卒中复发率随狭窄程度增高而升高.笔者根据前期临床工作经验,发现丹红对治疗sICAS有效,本研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药物治疗还是支架治疗?

    作者:史树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